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青海省41个国家地面气象站6~8月逐日降水资料和ERA-Interim0.5°×0.5°逐月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81~2018年青海夏季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天气学成因。结果表明:8月和夏季极端降水频次均呈显著增加趋势,75%以上站次的最大日降水量、极端降水阈值和极端降水频次均呈增加趋势;极端降水频次与海拔高度之间、最大日降水量与500hPa比湿、500hPa位势高度、近地面温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以极端降水高发年8月的大气环流场为例,200hPa高空急流扩展到70°~100°E,100hPa高度正距平超过3.2hPa,高层冷高压发展异常偏强,500hPa青藏高原温度和高度距平异常偏高,上游区域扰动能量辐合强度达?1×10?6m/s2,高发年水汽异常增强,比湿最大正距平超过0.4g/kg,上升运动异常扰动和正涡度异常扰动强度均明显偏强,其特征有利于极端降水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市-区(县)、县(市)-镇等两级管理模式下的全市(县)国土资源管理模式,设计了三种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模式,并对比分析了三种模式的优缺点,并指出了这三种运行模式下的信息系统应注意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利用 CMORPH融合资料、地面降水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针对2015年6月22~24日(过程一)和2018年7月10~12日(过程二)四川省持续性暴雨过程,从动力、热力、水汽、云图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的落区、强度均不相同;过程一主要降水产生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到中部,48h内共有338个区域自动站出现了暴雨以上的降水,最大雨量达到313.5mm;过程二强降水出现在四川盆地西北部,48h内共有942个区域自动站出现了暴雨以上的降水,最大雨量达到481.7mm。两次过程都有高空低槽、台风、切变线等多个不同尺度影响系统的相互作用;台风登陆点对四川盆地的暴雨落区有明显影响,台风从广西登陆,盆地降水偏北,而从东部沿海登陆,盆地降水偏西。两次过程低槽均为后倾槽,斜压特征明显;过程一降水激发了盆地涡的生成,盆地涡又使得降水持续,整个降水过程基本处于不稳定层结下,有MCC生成,多个时次的1h降水超过30mm;过程二随着副高东退,低槽东移,降水由前期的对流性转为稳定性降水。从位涡发展和移动来看,两次过程高位涡与强降水的发生时段吻合,位涡指示四川盆地暴雨落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孙俊 《地图》2006,(5):56-60
未名湖往北就是镜春园,再往北就到了朗润园。镜春园和朗润园是北大校园中旧日园林基础保存得最完整的一部分,这里的湖泊水系、土山岗阜依然是旧时风貌。在这里,人们常常会迷路。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国走向地理学强国的过程中,如何使古代地理学与近现代地理学获得一条连贯性的解释或者历史始终是一个难题,这一难题集中体现在中国地理学在近现代转型前后的"传统"与"现代"关系问题上。逢潘晟的《宋代地理学的观念、体系与知识兴趣》(商务印书馆,2014,以下简称为"潘著")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资助出版,兹就该著在学术脉络层面上的贡献略作评介。研究中国地理学史,特别是考虑到知识分科的问题时,第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是地理与  相似文献   
6.
通用电子政务平台开发及其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俊 《测绘科学》2005,30(1):22-24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目前电子政务和"数字城市"的建设要求,提出了开发通用电子政务平台来快速构建各类城市管理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形成"数字城市"各专业应用的思路,并介绍经过多年开发和应用的通用电子政务平台NetOffice特点,最后以地房籍管理信息系统为例来阐述了电子政务平台在"数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近51 a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区4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进行等权平均取值,采用气候倾向率和小波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下近51 a降水变化趋势及周期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降水量以20世纪80年代为最少,2000年后年降水量与20世纪90年代和60年代基本持平。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年代际变化与年降水量的变化基本一致。近51 a降水量增加趋势不显著。年降水量存在准3 a、8—11 a和30 a的周期,以准11 a周期最为突出。降水量变化以春季增长趋势最显著,可在干旱季补充土壤水分,减轻风沙化土地的发生发展。秋季和冬季增长趋势不明显,夏季降水量呈减小趋势。就季节降水变化的时间尺度和周期性而言,2007年后四季降水表现为,春季在20—30 a时间尺度上将处于偏高期,夏季在8—12 a时间尺度上将处于偏低期,秋季在8—12 a时间尺度上将处于偏低期,冬季在20—30 a时间尺度上将出现向降水偏高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8.
拼图合作学习法是模拟拼图游戏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组织模式,实现了每个学生在合作中成长的目标,符合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的转变方向.文章以"洋流"(第一课时)为例,以Earth Null School网站为辅助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习洋流的概念与性质;再通过拼图合作的方式从要素、地区与时空角度依次进行探究,深化对洋流动因与洋流分布规律的认识,试图探索基于拼图合作学习法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及地理核心素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国外教育地理研究回顾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地理研究作为地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研究出现于20世纪中叶,早期教育地理研究主要是借助地理学的视角和工具解决教育的空间问题,包括教育规划、教育土地利用、学校选择以及与居住地相关的教育机会和结果差异等;1990年代以来的教育地理研究注重从社会空间的角度来解析教育,关注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的内在联系,并建立起了以尺度为框架的研究体系。在最初的研究中,教育空间被当作既定的客观空间;1990年代以来,受社会科学空间转向的影响,教育空间被看成是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相互塑造的空间。当前,教育地理研究已经建立起了知识体系和研究框架,研究尺度包括微观(学习者、学习空间、学校与社区等)、中观(区域、国家等)和宏观(国际)的空间尺度研究,教育地理的研究范围得到扩展。国内教育地理研究可以从不同尺度上加强空间的研究以及空间之间的联系讨论,扩展非正式教育这一广阔的领域,加强教育公平的社会空间解释。  相似文献   
10.
孙俊  潘玉君  汤茂林  杜莹 《地理研究》2014,33(8):1557-1568
基于编史学视角对国外地理学史著作的中国部分以及中国地理学史著作的考察,重点论述了实证主义和思想史两类编史方法论特征。考察表明:国外实证主义地理学史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核心,是一种普遍主义和进步主义的叙事模式,这种模式里并不存在实质性的中国古代地理学,而中国近代地理学则是欧美地理学的移植。在后历史的立场上,对地理学应作宽泛的理解,实证主义地理学史是建构的历史,中国学者遵循实证主义方法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建构了中国地理学理性的一面。中国地理学史人文的方面是通过思想史方法论建构起来的,这种方法通过中国古代原有文化体系、观念、概念、材料来认识地理学的发展史,首要的意义是与实证主义建构相反的还原。基于思想史方法论的中国近代地理学史研究表明,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形成首要的并不是西方地理学的移植,而是自主地基于中国古代传统的学术重构,反映的是中西学术的双向互动,并不是西方地理学的单向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