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0篇
海洋学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2005年9月18—19日发生在山东省的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是由850hPa暖切变线北上引发的,暴雨主要产生在暖切变线强盛时期和转为冷槽时的变性阶段。西风带小高压在鲁北地区的滞留对稳定和延长暖切变线对暴雨区的影响时间起了关键作用。高空急流与低空较强西南气流的有利配置为暴雨区的对流运动提供了大尺度环境场。0516号台风和副高西北侧的两支偏南气流结合,为暴雨区输送了充足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500hPa短波槽和850hPa湿静力能量锋是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的主要系统。  相似文献   
2.
结合1996年7月30日鲁中地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诊断分析,对盛夏鲁中生成MCC的条件,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鲁中MCC产生在西太平洋热带高压西北部边缘潜在不稳定区内的东西向切变,静止锋附近。低空暖湿的偏南气流,在静止锋上被强迫抬升,引起中尺度对流云图不断新生,合并,是MCC生成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刘恭淑 《山东气象》2001,21(2):21-22
针对2000年山东省盛夏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且分布不均的特点,从环流形势,亚欧中高纬度西风环流指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指出:冷空气偏北并且势力较弱,副高脊线和北界位置都比常年偏北,副高西伸点明显偏东,且亚洲中低纬度地区大陆主同压长时间较强,是造成我省盛夏期间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04年6月18日,济南局地大暴雨过程的单站能量廓线,以及850hPa湿静力能量场的分析,结果表明:6.18大暴雨是在有利的环境场下,由强对流运动所引发的.而强对流运动的发生、发展,主要是因为单站前期积累下来的大量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集中释放所促成的.其中,潜在不稳定能量的积累和释放在这次强对流运动中有着突出贡献.暴雨落区上空对应着明显的能量锋区,随着能量锋区的消失,暴雨天气过程结束.说明高空能量锋区是本次过程产生局地大暴雨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刘恭淑 《山东气象》1996,16(2):47-48
人工神经元网络在实际业务预报中的效果检验刘恭淑(山东省气象台.济南.250031)人工神经元网络的模式识别被引进到天气预报中后,我省已先后研制了多种客观预报方法并在实际业务预报中试用。其中,“山东中西部雷雨、冰雹人工神经元网络预报系统”,主要用于预报...  相似文献   
6.
据定义从1981年~1991年11年中每年6~8月的资料中找出49个暴雨灾害性天气个例,本文着重从天气系统方面对这49个暴雨个例进行分类、统计,总结出了产生鲁西北暴雨的四类天气系统,即低槽冷锋暴雨类、气旋暴雨类、台风暴雨类和切变暴雨类。统计分析了四种暴雨类型与天气系统的关系及特征,从而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利用实况观测和北京T213数值预报资料,对2003年9月3~4日山东雨季最后一场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暴雨是由在广东登陆的热带气旋倒槽北伸与西风带弱冷空气相结合的产物。伴随登陆热带气旋生成的低空东南急流为暴雨输送了丰富的热量和水汽,低层增暖增湿促使层结不稳定加剧,而西风带弱冷空气的侵入对暖湿空气具有抬升作用,可触发对流发展和不稳定能量释放,导致大暴雨产生。鲁中山区西南侧有利地形促使了低层气旋环流的形成,对暴雨具有明显的增幅作用,是该地区出现暴雨中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山东“8.11”暴雨主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8.11”山东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冷空气活动、水汽、稳定度条件、中尺度系统和地形的分析,指出西风带弱冷空气与副高边缘热带风暴环流的相互作用是造成特大暴雨的大环流背景,特大暴雨的产生是热带风暴环流、热带辐合带、习冷空气与东南暖湿气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形对局地特大暴雨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山东暴雨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1-1991年41个区域性暴雨过程 ̄*的711型雷达实测资料,分析了暴雨雷达回波的主要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并揭示了回波的演变与暴雨落区的关系。对提高暴雨短时预报的准确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华北南部产生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环境条件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通过1996年7月30日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的诊断分析,对盛夏华北南部集中出现MCC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指出:华北南部MCC产生于控制黄淮上空的带状副热带高压西北部边缘。低空的暖湿偏南气流在静止锋上被强迫抬升,引起中尺度对流云团不断新生、合并,是MCC生成的主要机制。而华北南部地区西靠太行山脉、东临黄海和渤海的地理环境有利于高温区在这一带形成,以及鲁中山区的阻滞作用有利于地面静止锋形成、加强,则是MCC集中出现于华北南部的重要地方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