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地震数据在采集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随机噪声,本文从压缩感知的角度,给出了一种地震数据降噪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首先对含有随机噪声地震数据通过离散余弦变换进行稀疏表示,然后选取随机高斯矩阵为测量矩阵,并计算出传感矩阵,在地震数据重构阶段,采用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对地震数据进行重构;通过实验方法对比,本文方法的降噪效果在峰值信噪比、信噪比、均方误差指标上均优于对比方法,证明了本文方法对地震数据中的随机非平稳噪声有较好的压制效果,提高了地震数据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2.
基于ComGIS的典型地物波谱特性数据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型地物波谱数据库是遥感定量分析和计算机智能提取地物类型的基础数据,是进行地物识别的重要参照系,可用于遥感技术应用项目的数据分析。本文介绍了典型地物波谱数据库系统软件设计的研究内容,包括系统结构的组织、系统环境的集成、功能设计,系统界面设计以及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等。  相似文献   
3.
对地下水动态承载力进行分析,并在区域旱情监测与预报中进行了理论和应用研究。先对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评分标准,再对旱情与承载力的关系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利用大汶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实例进行验证,得出了动态地下水承载力可以监测预报区域旱情的结论。提出可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动态承载力的计算,来监测和预报区域旱情的创新性结论。  相似文献   
4.
基于IDL三维地形建模及可视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瑞生  姜岩  孙红梅  王萍 《测绘科学》2008,33(6):113-115
三维地形建模及可视化是GIS、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数字摄影测量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分析第四代交互可视化数据语言IDL的基础上,应用组件编程技术实现了高程数据和遥感图像进行地形三维合成的可视化实验系统,与传统方法相比,运用IDL进行地形建模及可视化具有较高的程序开发效率和较强的地形可视化效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对超强台风"威马逊"(1409)和"达维"(0518)登陆进入北部湾前后强度变化特征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500 h Pa副高快速加强,850 h Pa季风急流和越赤道气流汇合卷入到台风环流中,台风移向的下游区域高低空(200—850 h Pa)垂直风切变小,南海北部海温偏高等是"威马逊"和"达维"登陆海南岛前在近海突然加强的有利条件。(2)从琼州海峡进入北部湾,摩擦消耗小,是"威马逊"进入北部湾后,强度下降小,仍维持超强台风级别的主要原因;而从海南岛中部西移进入北部湾,摩擦消耗大,是"达维"进入北部湾后,强度下降大,从超强台风降为台风级别的主要原因。(3)动能收支诊断分析显示,地形摩擦对动能的耗散主要集中在边界层内(800 h Pa以下),"威马逊"在超强台风阶段耗散作用最大,进入北部湾之后摩擦耗散减小,而"达维"则因横穿海南岛进入北部湾动能的摩擦耗散较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高校网站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利用CMS进行统一建站,实现内容与管理分离的解决方案;然后介绍CMS的概念和功能,描述NuistCMS在建设部门CMS网站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最后总结CMS在高校网站建设中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不同数据集下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变性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CMA)、日本(JMA)、美国(JTWC)三家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年鉴资料,研究了西北太平洋TC变性资料的差异情况。结果表明:(1) 2004—2010年,JTWC在TC变性认定、变性时间判定及变性后维持时间上与CMA、JMA差异较大,而后两家较一致;(2) 1951—2010年,CMA与JMA两家差异主要在TC变性认定及变性后维持时间上,这与目前业务中仍无统一的客观TC变性判别标准不无关系;(3) 西北太平洋变性TC气候特征比较发现,CMA年鉴TC变性比例较JMA低且呈下降趋势,JMA则基本不变;TC变性主要集中在6—11月,2月变性纬度最南,8月最北,8月后南撤;易发生变性的纬度带和区域分别是35~45 °N和日本及以东洋面;TC变性时的强度随变性纬度增加而增强,大陆或近海变性的TC强度弱于海洋上发生变性的TC;完成变性前24 h,TC的强度基本逐渐减弱,变性后CMA(JMA)有21%(27%)的TC经历增强。针对变性资料的差异,建议业务中加强TC变性客观判别方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钻孔数据的地层三维可视化改进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可视化是三维GIS在地学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针对矿山特性,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由工程钻孔数据构建三维地层模型的方法,同时改进了构建地层的三角格网生成算法,提高了三角格网的生成速度,并通过一个建模实例展示了该方法的实际建模效果。  相似文献   
9.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limatology of extratropical transition(ET) of western North Pacific tropical cyclones(TC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using the TCs best-track datasets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CMA),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JMA) and the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JTWC).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T identification, ET completion time, and post-ET duration reported in the JTWC dataset are grea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CMA and JMA datasets during 2004-2010. However, th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MA and JMA datasets from 1951 to 2010 are the ET identification and the post-ET duration, because of inconsistent objective ET criteria used in the centers. Furthe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annual ET percentage of CMA was lower than that of JMA, and exhibited an interannual decreasing trend, while that of JMA was an unchanged trend.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ET events occurred mainly during the period June to November. The latitude of ET occurrence shifted northward from February to August,followed by a southward shift. Most of ET events were observed between 35°N and 45°N. From a regional perspective,TCs tended to undergo ET in Japan and the ocean east to it. It is found that TCs which experienced the ET process at higher latitudes were generally more intense at the ET completion time. TCs completing the ET overland or offshore were weaker than those finishing the ET over the ocean. Most of the TCs weakened 24 h before the completion of ET.In contrast, 21%(27%) of the TCs showed an intensifica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CMA(JMA) dataset during the post-ET period. The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consistent ET determination criteria are needed to reduce the uncertainty involved in ET identification among the centers.  相似文献   
10.
针对微震信号具有高噪声、突变快、随机性强等特点,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及独立成分分析(ICA)提出一种微震信号降噪方法.首先,对含噪信号进行EMD分解,获得一系列按频率从高到低的内蕴模态函数(IMF),利用原信号与各IMF之间的互相关系数辨识出噪声与信号的分界,将分界之上的高频噪声滤除;其次,为有效去除分界IMF中的模态混叠噪声,基于ICA算法对分界IMF进行盲源分离,提取其中的微震有效信号,并将其与剩余的IMF累加重构,从而得到降噪后的微震信号;最后,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时频谱对比分析降噪前后的信号特征,定性说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引入信噪比和降噪后信号占原信号的能量百分比两个参数,定量说明本文方法能充分保留微震信号的瞬态非平稳特征,降噪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