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测量地震活跃断层区内的应力变化一直是地震学长期探寻的目标。在此我们指出,利用在圣安德烈斯断层深部观测台(SAFOD)钻孔点进行的井间主动源试验所得的地震波波速对应力的依赖性就可测量到这种应力变化。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观测到沿着地下固定路径传播的S波走时变化(几微秒)与气压变化之间存在非常好的负相关性。我们还发现在走时数据中有两次很大的偏移,这两次偏移的时间与两个预计在圣安德烈斯断层深部观测台会产生最大同震应力变化的地震的时间吻合。有趣的是,这两次偏移分别在地震事件之前约10小时和2小时的时间开始,说明它们可能与早期实验室研究(Braceetal,1966;Scholz,1968)观测到的破裂前应力导致的裂纹性质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介质物理性质与应力状态的改变是导致地震波速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高精度波速变化测量可推测地下介质发生的变化.然而,高精度波速变化测量对测量仪器提出了较高要求,波速变化的测量精度常常受到仪器的采样率、信噪比以及时间触发精度的影响.为实现高精度测量,设计一套由大功率稀土超磁致可重复震源和高采样率通用数采组成的观测系统,通过叠...  相似文献   
3.
地震危险区断层的应力状态变化及其精确测量一直是地球物理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主动震源探测技术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带来了可能.汶川大地震后,结合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在四川省绵竹市九龙镇--跨越龙门山断裂带前山断裂,利用10 t精密控制人工震源进行了连续监测试验,在试验观测期间的2009年6月30日凌晨2时3分,当地发生了Ms5.6级地震,地震前后观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该地震发生前后,穿过断裂带的直达S波走时发生了时延为5~9 ms的微弱变化,射线路径上的平均波速相对下降了约0.3%,该时延主要是由地震同震效应引起的断裂带内应力调整和物性变化造成的.所使用的精密控制人工震源性能稳定,适于开展断层监测.这一结果对于发展断裂带主动震源动态监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J.  T.  Kozak  李宜晋 《世界地震译丛》2010,(1):26-40
地震旋转效应被观测到已有几个世纪。最初的旋转地震模型有两种,均由Mallet在19世纪中叶基于物体相对于其底部结构的旋转所定义。地震旋转效应能够完满地解释所观测到的地表旋转现象。本教材(大部分基于西方文献)中,我们将从历史角度简要介绍地震旋转效应。  相似文献   
5.
利用主动震源检测汶川地震余震引起的浅层波速变化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为了监测汶川地震后断裂带附近的波速变化,2008年6月,我们利用快速响应探测系统,在龙门山断裂带北端进行了为期3周的连续观测实验.实验使用电动落锤作为主动震源,GPS连续同步授时的高精度数采作为接收系统.利用记录到的高时间精度观测数据,结合互相关时延检测技术,计算了P波和面波走时的相对变化,来表征地下波速的变化.我们观测到两次面波波速的异常变化,变化幅度最高达到2%,远远大于气压变化所能引起的波速变化.结合该时段内地震活动记录,我们认为面波的波速变化是由在附近发生的两次地震事件的同震效应引起的,该观测结果同理论计算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6.
火山喷发之前岩浆压力会增大,导致火山筑积物的膨胀(Patanèet al,2003)。火山膨胀引起的地面形变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揭示,比如利用航天雷达干涉仪(Massonnetet al,2001)或应变与倾斜仪(Peltieret al,2005)。实时监测这种过程能为我们预报火山喷发提供有用的信息。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火山筑积物的膨胀可发生在地表上无法检测到任何效应的深度上,因而尽管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Ratdomopurboand Poupinet,1995;Snieder and Hagerty,2004),但对于火山内部变化的监测还是证明是十分困难的。本文我们利用超过18个月间期记录到的地震噪声的性质说明,通过测量0.05%这种非常小的相对地震波速微扰可以连续监测到富尔奈斯火山的内部变化。火山喷发前几个星期地震波速的降低表明,火山筑积物在喷发之前的膨胀,可能是由于岩浆压力增大所致。这种火山筑积物膨胀的记录能力,应能提高我们预报火山喷发及其强度和潜在环境影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