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建国  陈祥达  袁聚云 《岩土力学》2007,28(Z1):263-266
各种工程事故表明:现有的土力学计算模型均未考虑应变局部化问题,故不能解释这些工程事故的发生,因此应变局部化和剪切带形成的研究成为国际土力学界研究热点之一。数值模拟是研究剪切带形成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数值模拟中首先进行剪切带形成条件的研究,接着考虑土质不均匀性的影响,引入弱单元和强单元,进行弱单元与强单元影响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由冲刷引起的深水结构物桩基础周围土体损失致使基础水平承载性能下降的问题越发受到重视。应变楔方法假设桩前土体抵抗为三维楔形体,其尺寸发展与楔形体区域土体发挥的内摩擦角有关,从而得到水平受荷桩的p-y曲线。本文对应变楔方法进行修正和拓展,建立非线性位移假设以考虑桩前楔形体区域土体应变沿深度的非均匀分布,将冲刷坑底以上土体的有效自重作用等效为竖向荷载,对楔形体的深度进行修正,以解决楔形体方法只适用于地表水平的情况,得到砂土中单桩基础冲刷的修正应变楔计算方法;并通过与模型试验及三维有限元分析的对比来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冲刷深度增加会显著降低桩基水平承载性能,冲刷深度3.2D和6.4D情况下的桩顶位移比平均值分别趋近于1.8和3.0;相比有限元方法,本文修正SW方法计算的p-y曲线结果与实测结果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3.
高桩码头接岸结构中的桩基础,在抛石的作用下将产生负摩擦力。通过支撑桩及自由桩上负摩擦力的现场试验研究,获得抛石过程中基桩内力随深度变化的基本规律。抛石过程中基桩上的负摩擦力主要产生在抛石段。同时,抛石作为附加荷载,将引起下方软弱土层的固结沉降,桩土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从而在抛石段下方一定范围内也产生负摩擦力作用。承台荷载对负摩擦力的大小和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提出的负摩擦力分布规律和采用有效应力法计算层状土负摩擦力的公式,可为桩基础的设计,尤其对水下单面抛石施工的设计及采取消减负摩擦力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上海兴业大厦深基坑工程采取树根桩隔离措施后的实测分析,探讨了树根桩对围护结构的侧向土压力和变形的影响,并就在地下连续墙围护体施工中如何更好发挥树根桩对邻近建筑物的隔离保护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上海地区粘土弹塑性应力—应变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上海粘土的真三轴试验结果,对上海粘土弹性应力-应变模型的建立进行探讨,并研究了确定有关参数的方法。试验表明,模型中的参数均可能过常规三轴试验加以确定,这使上海地区采用弹塑性模型研究粘土成为可能。本文最后还利用该模型所得的计算值与试验结果了对比,取是了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上海软土各向异性弹塑性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同济大学真三轴仪所做的上海典型软土的排水试验、Kirkgard和Lade真三轴仪所做的旧金山湾淤泥的不排水试验资料,以及日本太田—关口(0hta—Sikiguchi)模型,提出上海各向异性弹塑性模型(简称上海软土模型),该模型包括形状函数、屈服函数、应力—应变关系。为了证明模型的合理性,从理论和试验中对形状函数和屈服函数进行了检验。最后,提供了上海软土模型的有关参数。  相似文献   
7.
肖俊华  袁聚云  赵锡宏 《岩土力学》2009,30(9):2779-2782
桩基负摩擦力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受桩-土相对位移控制,第2阶段受桩周土体固结而引起的强度增长的控制。根据日本、加拿大和泰国的现场实测结果的再分析,下拉荷载与时间的关系可采用双曲线进行拟合,初步探讨其中参数的物理意义。通过对实例的计算表明,计算与实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证明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桩基负摩擦力的应用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考虑共同作用的超大基坑逆作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底部回弹量和差异沉降量的明显减小,逆作法目前取得了较广泛的应用。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考虑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基坑变形。通过对一个特大基坑的实测分析,简要说明了共同作用理论在逆作法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景路  袁聚云  袁勇 《岩土力学》2013,34(Z1):173-178
目前的地层损失参数和土体变形计算方法不能反映顶管施工的动态过程,重新定义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地层损失参数,使之可以反映超挖、欠挖等不同工况。基于Mindlin解,改进间隙参数g,从而可以考虑管壁与土的摩擦力。基于开挖面周围土体的扰动分区,修正Loganathan土体变形公式,并将改进的间隙参数g代入修正公式,计算顶进距离不同时的土体变形,获得顶管推进过程中地表测点的动态变化。算例分析表明,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袁聚云  孔娟  赵锡宏  董志华 《岩土力学》2011,32(11):3319-3324
以金茂大厦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成功设计经验为依据,从设计角度分析和评价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桩筏基础的性状及安全性。类比分析大楼的重量、水浮力和桩土分担,并着重对桩承载力和桩顶反力、筏板厚度和弯矩、建筑物沉降等进行计算和评价,综合分析认为上海中心大厦的桩筏基础具有较高的安全度。其分析思路、计算方法及所得结论可为今后超高层建筑桩筏基础的设计和性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