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长9油层组的储层地质特征,通过钻井取心、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及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长9油层组的沉积、储层和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储集物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长9油层组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滨浅湖和半深湖—深湖沉积,岩性以细粒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整体具有成分成熟度低而结构成熟度较高的特点,孔隙类型以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隙为主,储层物性差,为超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长9储层地质特征复杂,储集物性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共同控制,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为主要储集体,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明显变差,而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起主要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北部长6油层组为典型的低孔特低渗砂岩储层,由于储层的物性较差,孔隙度分布的范围变化较大,其在测井响应特征上的反映并不灵敏,会导致储层物性参数的测井解释精度变低。对岩心分析孔隙度进行岩心归位处理后,将声波时差和自然电位曲线按照泥岩段重合的原则进行重叠,两条曲线之间的幅度差反映储层的物性特征,并利用对孔隙度敏感的声波时差测井资料与层点分析孔隙度建立合理有效的孔隙度参数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声波时差测井参数与层点分析孔隙度的相关性较好,且利用该方法预测的孔隙度与岩心分析孔隙度符合程度较高。根据该孔隙度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定量预测陕北斜坡东北部砂岩储层孔隙度,可以为预测优质储层和有利含油区提供一定的依据,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白庙地区是东濮凹陷勘探程度较高的含油气区,生气条件十分优越,已发现了Es2下,Es31,Es32,Es33-4 4套主要含油气层系。根据伊利石测年法和包裹体均一温度法综合分析了白庙地区天然气充注历史。研究表明白庙地区天然气主要分两次注入储层,一次为31.4~20.4 Ma,相当于东营组-馆陶组早期,另一次为2 Ma,相当于第四纪以来;第一阶段天然气成藏时期年龄绝大部分落入了剥蚀期年龄(27~17 Ma)段,是天然气藏的最主要形成时期,抬升剥蚀期压力下降,更有利于天然气成藏;第二阶段为2 Ma,相当于第四纪以来,馆陶组沉积以来白庙地区为欠补偿状态,无二次生气过程,一方面前梨园洼陷及葛岗集洼陷继续生气,生成的天然气向白庙构造运移,聚集成藏;另一方面是第一阶段形成气藏的重新调整。白庙地区天然气成藏期总体具有西早、东晚、北早、南晚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与利用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之一,研究CO2注入-运移-封存全过程储层孔隙率、渗透率、饱和度、孔隙结构及岩石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是监测CO2地质封存状态和泄露风险的核心工作.以分析核磁共振技术在研究孔隙结构、CO2运移特征及岩石力学参数变化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目标,在简要介绍核磁共振仪器设备和应用领域基础上,分析核磁共振技术在CO2地质封存与利用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分析表明:核磁共振技术在致密油、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中应用广泛,在表征储层物性、饱和度和三维孔隙结构方面优势明显.目前,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原位CO2封存条件下岩心动态参数成果较少,无论是CO2驱油还是CO2置换CH4,均通过测量氢核的核磁共振特征或核磁成像特征来反推CO2分布状态;在CO2-EOR、CCS先导性实验中,时移测井资料十分有限,制约了原位CO2  相似文献   
5.
裂缝是影响致密砂岩储层高产及稳产的关键,目前,对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定性识别与表征仍很困难.在对致密砂岩裂缝研究现状系统调研的基础上,以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志丹地区延长组岩芯、成像测井、常规测井资料为基础,分析裂缝发育类型,利用岩芯和成像测井标定,明确裂缝测井响应特征,优选对裂缝响应敏感的测井参数,建立有效的裂缝测井识别方法.研究表明:(1)定边—志丹地区裂缝按成因分有天然构造裂缝、钻具诱导裂缝、井眼崩塌裂缝、应力释放裂缝,按角度大小分为垂直裂缝、高角度裂缝、低角度裂缝、水平裂缝;(2)常规测井系列中对裂缝反映灵敏的参数依次为微电极、八侧向电阻率、声波时差、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双感应电阻率、井径;(3)通过裂缝敏感测井参数,分别构建曲线变化幅度参数(FIA)、曲线变化率参数(FIG),进而构建裂缝识别综合指数(FFA),结合电阻率侵入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人工判识方法,排除泥质条带、钙质砂岩等岩性变化所造成的影响,最终确定裂缝可能发育段,裂缝综合识别率为80.6%,能够对致密砂岩储层裂缝进行识别和预测.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海拉尔盆地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储层自生伊利石测年法、烃源岩生排烃史法和包裹体均一温度法等综合分析了海拉尔盆地油气成藏期次。综合分析表明:海拉尔盆地油气成藏期主要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油气成藏时期在距今120~80 Ma,相当于伊敏组沉积时期—青元岗组沉积早期,是海拉尔盆地各凹陷最主要的成藏时期,油气大规模注入储层时期应该在距今105~90 Ma,相当于伊敏组二、三段沉积时期,此时期为烃源岩大量生排烃时期,油气运移动力充足,有利于油气发生运移并聚集成藏;第二阶段为青元岗组沉积至今,青元岗组沉积以来,发生过近东西向的挤压反转,使已形成的油气藏重新调整,同时二次生成的油气继续注入成藏。优质的烃源岩、断裂和稳定的厚层泥岩是控制研究区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