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马振东  单光祥 《矿床地质》1997,16(3):225-234,242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铜(金),铁资源的重要基地,其中多位一体铜矿床是环太平洋成矿带内特有的一类大型,超大型矿床,研究表明;多位一体大型,超大型铜矿床与中生代岩浆作用有着密切的时空关系和成因联系,也是该类矿床的主地控矿因素,而基底类型及赋矿围岩的物理化学性质是矿床形成的特定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下游区域地壳热结构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统地测制了从基底到盖层两条基干剖面,分析了上地壳不同构造层各岩类U,Th.K自发裂变产热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各结构层热流值、各层配分比例及温度分布;对于下地壳,则利用地震波速与热产率、热流和温度分布的相关性进行了估算,从而建立起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壳热结构模型。长江中下游地壳热流(qc)为31.27-32.17mW·m2,占地表热流的50.8%~53.69%;下地壳在整个地壳热流值中所占比例最小(约3.0%-7.5%);地幔热流(qm)约占地表热流的一半  相似文献   
3.
大范围系统的基础地球化学研究国内外均不多见,进行区域地球化学分区仍处在摸索阶段.在区域基础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在长江中下游及邻区利用多元示踪元素(常量元素、高场强元素、基性元素、亲氧碱性元素、成矿元素及性质相似元素比值)和Pb,Nd同位素进行不同区域地壳、同一区域地壳内不同级次的地球化学分区,从而厘定了研究区区域地壳的边界,提供了区域远景预测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下游及两侧的大别隆起带、扬子隆起带都是华北、扬子陆块中生代碰撞造山涉及的区域,它们可分成4个地块.对4个地块中中生代花岗岩类的区域地球化学研究,并结合其他方面资料的共同限定,证明它们都是两个陆块碰撞后(postcolision)区域岩石圈物质调整阶段的产物.各岩带的花岗岩类可归入早、晚两个阶段,分别具有137Ma和123Ma的峰值侵位年龄.早、晚阶段花岗岩类都具有I型花岗岩类的成分特征,晚阶段花岗岩类还具有A型花岗岩类的成分性质;早、晚阶段花岗岩类之间具有不连续的成分演化关系.它们指示,本区早、晚阶段花岗岩类的形成是两陆块中生代碰撞后发生的两次有一定联系但又独立的岩石圈热-构造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沉积叠加改造型矿床的物源及富集机制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及邻区震旦系-早生古界内一些沉积叠加改造型锑-金矿床,银多金属矿床的物源及富集机制的地球化学研究认识到,在研究该类矿床的成矿作用时,不能仅仅局限在传统的认识和思维模式上,而是应该从更大的时,空域,用地球化学的思维去观察,去分析,它们的“源,运,储”,该类矿床成矿的有利因素,除了矿源层的物源基础外,其决定因素还在于后期叠加改造作用对成矿元素浓集能力的高低和效率强弱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下族及邻区区域铅同位素组成背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及邻区区域各类地质体铅同位素组成背景。研究表明;区域各类地质体铅同位素组成特征是受原始地幔的不均一性、壳幔交换的动力学过程、层圈铀、钍、铅丰度及作用发生的时间等诸因素控制,为此,通过区域铅同位素背景的研究可以为地球化学分区、示踪物质来源及区域成矿预测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