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生态服务付费(PES)的理论源于新古典福利经济学,隐含了对生态服务定价、市场将自动演变出生态服务买家和卖家的假设。由于缺少生态服务的现实市场,这种假设很难奏效,需要重新审视大多数生态服务付费项目有关福利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假设,需要创新生态补偿的新方式。同时,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核心内涵,是对以人为中心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生动诠释。特别是对于重要的生态脆弱区来讲,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更应关注域内原住民的发展。通过回顾PES的理论演变和总结国内外典型PES案例实践,分析了PES在理论假设与实践方面存在的脱节问题,并发现通过PES项目实施中创建的社会网络和就业为当地参与者增加了新的创收机会。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当地住民参与生态保护与修复,探讨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协调联动良性生态工人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尚海洋  寇莹  宋妮妮 《冰川冻土》2020,42(4):1376-1383
深入开展支付意愿的空间差异和空间效应分析, 对于分区定策、 精准实施生态治理工程、 提高生态补偿实践绩效、 提升治理与保护效果等方面, 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在确定影响流域农户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 借助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农户支付意愿的影响作用, 并通过引入通达距离、 距河道距离分别比较流域农户支付意愿的空间效应, 得到的主要结论包括: 在不考虑距离因素的情况下, 教育程度、 农户类型对于农户支付意愿的影响显著; 在考虑距离因素的情况下, 受教育程度对支付意愿的影响存在“脱钩”现象, 模型3模拟结果显示, 高中群体处于更高支付意愿的发生比为1.044, 而大专群体处于更高支付意愿水平的发生比仅为0.363, 即支付意愿并不会伴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强; 通达距离与支付意愿表现为先负相关(“距离衰减”现象)、 之后呈正相关(“距离递增”现象)的关系; 距河道距离远近对流域农户的支付意愿呈现明显的“距离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3.
尚海洋  丁杨  宋妮妮 《冰川冻土》2017,39(6):1357-1364
生态工人机制的引入,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环境保护与维护工程、项目的实施效果,另一方面也为直接参与生态保护和维护的从业人员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报酬。特别是对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因环境保护工程(如实施生态补偿退耕/牧还林/草)而造成收入、生计下降的居民来讲,在提高保护意识、参与保护实践的同时,增强了主动性与参与性。通过列举在流域生态保护与生态治理相关的10个生态职业岗位,以石羊河流域为例调查流域住民对生态工人的认知情况,分析影响农户成为生态工人的因素。从调查发现,支持生态工人机制的原因主要包括:主要收入来源;家门口务工;农闲打零工,贴补家用;不为挣钱,保护我周围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拒绝接受生态工人机制的原因中"家里事情多,忙不过来"的单一原因最多,"工资收入无法保障"、"生态工人工资低"、"技术性太强,培训也做不来"分布较为集中,而"生态环境好坏与我无关"、"生态环境好坏与我无关"生态保护意识淡漠的原因较少,而"没有原因,就是不想参与"的直接抗拒性回答比重较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