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伍健恒  孙彩歌  樊风雷 《冰川冻土》2022,44(5):1523-1538
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是反映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西藏作为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掌握其LST的时空变化有利于深入了解西藏热环境演化过程,为长期监测高原基础生态变化提供帮助。研究基于谷歌地球引擎获取西藏2000—2020年的MODIS LST数据,采用归一化分级方法对LST进行5个等级的划分,利用趋势分析、热力空间分析以及重心迁移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近20年来的LST时空演变特征。同时,选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裸土指数(bare soil index, BI)、垂直不透水面指数(perpendicular impervious surface index, PISI)、湿度(WET)以及高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等5个影响LST的地表参数,结合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探讨了LST影响因子的作用尺度与作用效力。结果表明:2000—2020年,西藏LST均值由18.72 ℃上升至20.28 ℃,年均增长0.09 ℃,LST呈现微弱上升态势。20年来,LST在所有年份皆具有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LST增温趋势亦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低温区和高温区空间分布聚集,形状简单、规则;次低温区、中温区以及次高温区空间分布破碎,形状复杂。2000—2020年各温区重心分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且各温区重心迁移轨迹具有显著差异。特别是,低温区重心与高温区重心迁移轨迹呈现出由相向而行到背向而行的转变,反映出研究区东西部区域LST差距经历了由缩小到扩大的过程。DEM和WET对LST具有负向影响,BI、PISI和NDVI具有正向影响,常数项在不同生态区具有不同的影响性质。DEM具有较小的作用尺度以及最强的作用效力,常数项具有最小的作用尺度以及仅次于DEM的作用效力。  相似文献   
2.
城市不透水面高光谱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Ridd提出VIS模型以来,城市不透水面便成为遥感应用领域中较为关注的问题。在城市遥感研究中,不透水面不仅仅是城市重要的物质组成,同时也对城市地表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遥感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提高,城市不透水面的提取在理论方法、技术路线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高光谱数据的发展,基于城市不透水面物质光谱信息的混合像元分解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城市不透水面在遥感应用领域的历史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和剖析,清晰化城市不透水面研究的状态,并介绍当前研究方向,为城市不透水面研究提供引玉之砖。主要讨论的内容包括:不透水面的内涵和物质组分研究、不透水面提取的技术方法进展、不透水面数据源/尺度变换等方面的进展以及不透水面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尤其是基于高光谱数据的不透水面研究中的热点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冯珊珊  樊风雷 《热带地理》2018,38(4):536-545
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支撑,从城市地理学视角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不透水面的时空变化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不透水面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湾区内城市不透水面扩张现象明显,面积从2006年的12 127.69 km2增加到2016年的20 188.87 km2,年均增长速度高达6.65%;2)区域内城市不透水面空间分布越来越集中,呈现高密度区域聚集;3)交通道路(省道及以上级别)与城市不透水面扩张的速度和方向关系密切,其中与国道的关系最为紧密;4)国民生产总值(GDP)和常住人口的增长都对城市不透水面的扩张产生深刻的正向影响,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 7和0.834 1;5)近10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不透水面的空间格局变化显著,湾区各城市的发展阶段存在差异性,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应该协调好各城市不透水面的扩张范围和速度,避免过高不透水面带来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樊风雷  王云鹏 《热带地理》2004,24(2):155-159
从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模式和普及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开发地理信息系统的几种成功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Map Objects控件和VB高级编程语言开发了中国矿情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仅实现了图像叠加、空间分析、地图打印等基本的GIS功能,而且还实现了矿产资源的评价分析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旨在为研究中国的矿产资源提供必要的分析和评价手段,同时在中国铜矿的地质分布、成矿条件、成矿机理、时空分布等方面的实践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不透水面作为反映城市发展程度和表征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在城市化研究中成为重要的数据源。当前,不透水面信息的获取通常基于遥感数据来开展,包括不同分辨率的遥感数据。这些遥感数据在高精度提取城市不透水面的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会因尺度不同而带来提取精度的偏差。因此,理解不同遥感数据源在不透水面提取上的差异尤为重要。本文利用Landsat/OLI光谱数据和VIIRS/DNB夜间灯光数据分别采用线性光谱混合分析法和大尺度不透水面指数法提取珠江三角洲研究区的不透水面信息,并从不透水面总体精度、不同密度精度对比分析2类数据源提取不透水面的差异。结果表明:① Landsat/OLI和VIIRS/DNB两者提取不透水面的总体精度差异不大,Landsat/OLI提取不透水面的精度总体上略高于VIIRS/DNB。2种数据提取不透水面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是0.18和0.21,系统误差SE分别是0.12和0.13,决定系数R 2分别是0.76和0.67。② Landsat/OLI和VIIRS/DNB数据对不同密度不透水面分布区域的提取能力不同:VIIRS/DNB在低密度不透水面区域提取精度高于Landsat/OLI;而Landsat/OLI在中、高密度不透水面区域提取精度均高于VIIRS/DNB。通过2种数据提取精度差异的对比,以期为不同密度的不透水面分布区域提取找到最佳尺度的数据源,提高不透水面提取的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6.
根据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在借鉴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利用Landsat卫星的TM和ETM 数据对珠江三角洲经济核心区域的土地利用进行了监督分类后的变化检测,探讨了该区域1998~2003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另外,本研究以1998~200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为基础数据,着重探讨了各类土地利用转化的强度和趋势,同时分析其转化机理。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经济核心区内城市逐步向外扩张,并侵占了其周边的农田用地,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农田总量的平衡,农田对其外围的林地逐步进行侵蚀,是林地总量减少的根本原因。本文通过对土地利用转化的机理研究,可以为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控制和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城市噪声污染是城市环境问题的四大公害之一,其中交通噪声已成为环境噪声污染的最主要来源,其危害的严重性已经引起了一系列的人居环境问题。为了了解城市噪声垂直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本文选取了佛山市内的一处3栋临街高层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区城市噪声实测的基础上,以GIS的空间分析和地统计分析为主要手段对实测城市噪声数据进行空间分析,探究了城市噪音的空间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垂直空间方向上,噪声垂向分布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噪声最大值出现在距噪声源垂直距离约35~45 m处;同时有一噪声低值区出现在距噪声源垂直距离约50~64 m处。  相似文献   
8.
珠江三角洲作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之一,历来是众多学者和研究人员所关注的研究匠域。伴随着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内土地利用状况从改革开放之初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随着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基于这两种技术联合来探测和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从20世纪开始便成为研究的主流。因此,基于这两种方法进行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研究也被大量开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另外,由于技术的限制以及其它原因,在土地利用研究中也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详细的探讨。因此本文在系统地总结了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探测土地利用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这些方法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中的应用,并尝试提出一些被忽略的研究点,旨在为该地区今后的土地利用变化检测研究提供一些必要的铺垫和帮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