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9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士涛  郭宪璞  金若谷  赵民 《地质通报》2011,30(8):1220-122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塔里木盆地西北部柯坪—巴楚地区发现了许多志留纪脊椎动物化石,其中包括无颌类、软骨鱼类等。这些化石的发现和深入研究揭示了塔里木盆地志留纪时期的古地理位置及其格局,进一步确定了塔里木陆块在该时期的古生物地理区应属于塔里木-扬子古脊椎动物生物地理区系。记述了采自塔里木盆地中心2个钻井岩心中的3件早志留世脊椎动物化石,其中1件化石为无颌类的新科、新属、新种。同时对志留纪时期塔里木陆块的沉积特征、古环境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上述研究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1973—1974年宁夏区域地质调查队三分队在宁夏中宁地区发现了丰富的胴甲鱼类化石,其中有沟鳞鱼、桨鳞鱼和少量的珠鳞鱼科化石。这一发现不仅扩大了这类鱼化石的地理分布范围,而且为探讨西北地区早期华力西运动,提供了生物地层学方面的依据。本文引用的地层名称系宁夏区调队三分队命名。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抚顺煤田位于辽宁抚顺,沿浑河河谷之南,东西向分布。煤田走向东西,向北倾斜,西部为向斜封闭,东部开扩,形成带状的向斜盆地。据记载,早在两千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已对抚顺煤田开始挖掘和利用。解放前,我国地质工作者王竹泉(1929),曾对抚顺煤田地质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有概略的报导。  相似文献   
4.
王士涛  郭宪璞 《地质论评》2017,63(6):1602-1612
新疆巴楚地区中—晚奥陶世古鱼类化石是我国目前最早的具外骨骼的古脊椎动物,也是世界最早的具外骨骼的古脊椎动物群之一。同时,该动物群是世界最早的、保存良好、数量较为丰富的具外骨骼的古脊椎动物群。本文仅对该古鱼类动物群中的巴楚鱼目、巴楚鱼科的美丽巴楚鱼(Bachuiaspis elegans WangGuo)及目、科未定的郝氏圆头鱼(Cyclocephalaspis haoae WangGuo)代表分子进行了系统的生物学描述和研究。指出该类鱼化石未见鼻垂体孔或鼻垂体孔极不发育,区别于早期和后期的鱼类化石,但头甲的腹部具有鳃区鳃囊各自独立开向外界的外鳃孔,明显地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性和鱼类演化之中间环节或链条,反映了该动物群的原始特征和生物学系统发育上的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了新近发现的保存较好、具甲胄确切证据的奥陶纪鱼形动物化石。该化石采自新疆塔里木盆地巴楚县一间房地区依朗里克塔格山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滨-浅海紫红色砂屑灰岩中。对所发现的鱼形动物新属新种——优雅郝氏鱼(Haoina elegantia gen.et sp.nov.)进行了生物学系统描述。郝氏鱼是我国奥陶纪已知保存较完整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新科——郝氏鱼科(Haoinaspididae fam.nov.)的科型属。并依据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建立新目——郝氏鱼目(Haoinaspidiformes ord.nov.),置于无颌超纲甲胄鱼纲之下。依据牙形石化石带的时代分布,恰尔巴克组属于晚奥陶世早期,即桑比期。新发现的鱼形动物化石包括一个较完整的背侧甲片,化石表面覆盖具有特征纹饰的外骨骼甲胄,大致可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松果区位于头甲中前部;有宽大而深陷的背侧位眶凹,位于松果体稍前的两侧,瘤突组成的嵴在凹壁呈同心圆排列,眶凹呈喇叭状开口。感觉沟系统发育,具眶上感觉沟、主侧线感觉沟和嵴间感觉沟,显示出真皮及皮下组织的管孔系统结构。根据与其他地区鱼形动物的对比和生物特征,建立了具有古特提斯特色的新的鱼形动物古地理分区——奥陶纪郝氏鱼类-巴楚鱼类古脊椎动物生物地理区系。这一化石是我国乃至亚洲目前已知发现最早具外骨骼确凿证据的鱼形动物。  相似文献   
6.
王士涛  郭宪璞 《地质通报》2011,30(7):1166-1169
2011年5~6月在新疆巴楚县一间房地区南1沟剖面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首次发现百余件古鱼类化石。根据头甲具有一对眶孔和骨甲具有骨质层结构,将它们确定为无颌纲,并建立了新亚纲1个,新目2个,新科2个,新属新种各4个。鱼类化石赋存于熊剑飞等(2006)在该剖面所作的牙形石Baltoniodus alobatus带中,时代属于晚奥陶世艾家山期早期。根据外部形态特征将这一古鱼类化石群命名为秀丽巴楚鱼-宽吻古盔甲鱼(Bachuiaspis elegans-Palaeogaleaspis platyrostrastus Fauna)动物群。该化石动物群是中国脊椎动物生物证据确凿的记录,也是世界上晚奥陶世早期中国所特有的脊椎动物群。这批化石新材料的发现不仅在古鱼类发生和演化史上,而且在古脊椎动物地理分区和古构造分区上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巴楚一带发育一套古生代红色岩系,包括塔塔埃尔塔格组、依木干他乌组和克兹尔塔格组,其中的生物群以鱼类、腕足类、双壳类和腹足类等为主。重新厘定这套红色岩系各组的定义,并依据鱼类化石资料,将其与华南板块扬子区的有关地层进行了对比,认为其皆为志留纪。现有资料表明,志留纪期间塔里木板块与华南板块同属一个鱼类古动物地理区系,即东原特提斯大区的泛华夏盔甲鱼类区系。依据地层格架和鱼群面貌等,两大板块在志留纪温洛克世之前曾连在一起或靠得很近,可能组成塔里木—华南联合板块;晚期加里东运动在两大板块上产生了同样显著的影响,皆表现为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期之末发生的大规模整体上升。  相似文献   
8.
王士涛  郭宪璞 《地质论评》2015,61(6):1205-1210
本文主要报道采自新疆巴楚一间房剖面晚奥陶世恰尔巴克组紫红色瘤状泥质灰岩中具有外骨骼无颌类的头甲标本,其中一件头甲甲胄背部保存了清晰的眶孔、松果体,另外两件头甲腹部甲胄分别保存了口孔及鳃区鳃囊独立开向体外的6对外鳃孔等的外部形态构造,并初步讨论了其与国内外奥陶纪——泥盆纪具有外骨骼无颌类的异同关系。由于此次研究的头甲背部化石不具有志留纪——泥盆纪通常背甲背部前端具有的鼻垂体孔,而另外两件头甲腹部具有鳃区鳃囊独自开向体外的外鳃孔等构造特征,从而揭示了该地区晚奥陶世脊椎动物群具有的特殊性及独立性。这是自寒武纪发现以软体印模为主要特征的脊椎动物之后,首次在国内对前志留纪的具外骨骼的脊椎动物外部形态特征的详细报道。本研究对于了解、研究早期古脊椎动物的发生、演化,具有脊椎动物生物学依据及其分支系统的建立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疆和田杜瓦二叠—三叠纪动物化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原定为侏罗系的剖面中发现丰富的叶肢介、介形虫及鱼化石,本文对所发现的化石进行了描述.其中叶肢介化石有7属18种(有8个新种).其时代为早三叠世,与吉木萨尔县大龙口剖面的锅底坑组上部相当.介形虫化石有4属5种,其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鱼化石为1新属种,其时代意见偏新,所以,产这些化石的地层不是侏罗纪,而应是二叠一三叠纪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