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黑龙江省五道岭地区花岗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道岭钼矿床是伊春—延寿成矿带上最南部的矽卡岩型矿床。本次工作通过调研矿床寄主岩石边缘的花岗斑岩发现,花岗斑岩与赋矿正长花岗岩不仅形成时代一致,还存在岩石地球化学的相似性:花岗斑岩的锆石U-Pb年代学显示其形成时代为(194.1±2.0)Ma,寄主岩石正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193.9±1.3)Ma;花岗斑岩为I型向A型花岗岩过渡的岩石类型,更趋近于A型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属于典型的A型花岗岩,且两者均为高Si、富K-Na、富Al的高钾钙碱性-弱碱性、准铝-过铝质的岩石,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等特点,两者微量和稀土元素分布趋势一致,显示它们可能是同源岩浆的产物。花岗斑岩的初始Sr比值~(87)Sr/~(86)Sr为0.723 123,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认为,五道岭花岗质岩体可能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挤压后期的伸展环境,矽卡岩型钼矿床的成矿作用或许与花岗斑岩的侵入密切相关,暗示区域上存在这期花岗斑岩成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赤峰地区主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白乃庙岛弧带内。本文对赤峰北部的红庙子正长花岗岩和鸡冠山花岗斑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岩体均显示出高硅、富钾、贫镁、低钙的特点,SiO2含量介于72.77%~76.80%之间,K2O含量为4.30%~5.38%,MgO和CaO的含量分别为0.09%~0.21%和0.21%~0.56%。样品Al2O3含量较高,变化于12.49%~13.54%之间,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1.09~1.29之间,104×Ga/Al平均值为2.68(2.6),显示出红庙子正长花岗岩为I型向A型花岗岩过渡的岩石类型,更趋近于铝质A型花岗岩,鸡冠山花岗斑岩属于典型的铝质A型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392.0±2.5Ma(正长花岗岩)和377.4±1.6Ma(花岗斑岩),属于晚古生代。兴蒙造山带内目前存在大量的印支—燕山期花岗岩,此次晚古生代侵入体的发现揭示了兴蒙造山带是一个从晚古生代就存在的多期次、多阶段形成的复合造山带。结合区域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岩体形成于白乃庙岛弧与华北克拉通北缘碰撞后的伸展环境。测试结果不仅是研究区白乃庙岛弧岩带内首个精确同位素年龄,也为白乃庙岛弧和华北克拉通的碰撞结束时间为早泥盆世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3.
赤峰蒙古营子岩体位于华北板块以北的兴蒙造山带南端,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其SiO2含量介于56.88%~68.82%之间,Na2O含量为4.32%~4.54%,K2O含量为2.3%~3.86%,且Na2O>K2O。里特曼指数σ=2.4~3.29,Al2O3含量介于15.1%~16.8%之间,A/CNK=0.81~0.92,属于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和高场强元素(HFSE)。Sr含量为782×10-6~1230×10-6,Y和Yb平均值分别为20.1×10-6和1.77×10-6,(La/Yb)N值为19.84~22.03,δEu=0.81~1.04,Eu异常不明显。岩体总体显示出C型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属性,暗示岩浆可能源于加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采用LA-ICP-MS 技术测得的锆石206Pb/238U年龄为252.8±2.4Ma,表明该岩体形成于古生代末期—早中生代。结合兴蒙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历史,认为蒙古营子花岗闪长岩应为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后碰撞阶段的产物,具有幔源岩浆底侵诱发地壳生长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赤峰蒙古营子岩体位于华北板块以北的兴蒙造山带南端,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其Si O2含量介于56.88%~68.82%之间,Na2O含量为4.32%~4.54%,K2O含量为2.3%~3.86%,且Na2OK2O。里特曼指数σ=2.4~3.29,Al2O3含量介于15.1%~16.8%之间,A/CNK=0.81~0.92,属于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和高场强元素(HFSE)。Sr含量为782×10-6~1230×10-6,Y和Yb平均值分别为20.1×10-6和1.77×10-6,(La/Yb)N值为19.84~22.03,δEu=0.81~1.04,Eu异常不明显。岩体总体显示出C型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属性,暗示岩浆可能源于加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采用LA-ICP-MS技术测得的锆石206Pb/238U年龄为252.8±2.4Ma,表明该岩体形成于古生代末期—早中生代。结合兴蒙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历史,认为蒙古营子花岗闪长岩应为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后碰撞阶段的产物,具有幔源岩浆底侵诱发地壳生长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