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托沈阳地铁工程项目,以青年大街一怀远门区间段的地铁隧道施工为背景,应用FLAC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针对沈阳的地质情况以及各种开挖方式的适用范围和特点,主要采用全断面法、双侧壁导坑法、保留核心土台阶法三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并根据监测点位移、围岩的弹塑性状态、锚杆轴力及衬砌内力等对开挖方式的合理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活动断裂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至关重要,尤其是全新世活动断裂,能引起砂土液化、地面沉降、地裂缝等次生灾害。为减轻其对工程建设场地的影响,在未知情况下,如何探查活动断裂是工程建设的重点问题。同时查明活动断裂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是评估活动断裂准确性的重要因素。本工程场区拟采取资料搜集、现场调查、综合物探及工程地质勘察等手段来综合分析活动断裂的位置、基岩覆盖层厚度、岩石的风化程度等,为查明活动断裂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人工力源进行中等尺度地壳岩体中的应力场实验研究的首次实验,于1982年10月至11月在唐山古冶进行。 一、实验原理、场地和设备 此次实验以水压致裂法应力测量中的注水压力作为人工力源,在水压致裂孔(简称实验孔)的附近布设装有地应力传感器的观测孔,用地应力测量系统进行现场实测。 这类实验在国内外未见报道。它不仅能够通过实验检验地应力相对测量方法的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作者在美国休斯敦大学联合地球物理实验室工作期间,对该实验室研究工作所作的综及评价。特别介绍了该实验室在三维地震勘探中所做的工作,包括数字处理方法及物理模型实验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超声实验表明,采用适当的扫描图形及近似的方法,地球物理绕射层析成象技术能够成功地为与周围介质只有4%速度差异的微弱非均匀介质成象。实验是在微机控制的水槽中进行的。采用宽频带检波器测量由物体产生的散射波场。根据图象重构中的畸变情况,比较了Born和Rytov两种近似方法,结果表明,只要由物体引起的相位变化能得到精确的测量及很好的解释,Rytov近似法要比Born近似法的适用范围广一些。文中对扫描图形,如井间、垂直地震剖面及反射等也作了评价,井间的图形在垂直方向有较好的分辨能力。反射法描述物体较近的一边要比较远的一边效果好一些。垂直地震剖面图形在图象重构中产生严重的人为畸变。在我们使用的图象重构的算法中没有考虑由于吸收造成的水下声波的衰减,可能会给结果带来误差。  相似文献   
6.
一、井间地震扫描是在一口井内放置震源,在另外一口井接收而获得地震记录。在井内不同深度处放置许多震源与检波器,地震射线便可以详细覆盖井间的岩石剖面。因为测量是在损耗很强的覆盖层及风化带下进行的,所以能够利用高频、短波长的地震波求解大部分类型岩石中的细结构,尽管在井间地震图中存在着反射波,但我们所感兴趣的是透射波,例如井间穿透岩石的直达P波或S波波至。直达波的走时及振幅能够反演产生描述井间地质横剖  相似文献   
7.
地球内部各圈层介质的地震各向异性与地球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结构和构造在本质上是不均匀的和各向异性的.各向异性的研究不论是对深化地球本体的认识,还是在资源、能源、灾害和环境以及全球变化的研究中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这一科学问题的本质性和重要性着重讨论了以下5个问题:1)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场效应与判据;2)复杂介质地震各向异性#*[-15]-#*[+15]-S波分裂的成因分析;3)当今S波分裂监测技术的进展与探索;4)地震各向异性在不同科学问题研究中的效能;5)地震各向异性在地球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与今后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测量射线参数出发进行反向射线追踪,导出倾角时差校正(DMO)的公式。经过DMO后,可以从一组等炮检距剖面得出共分角线点道集。用于对这些道集进行叠加的速度值与界面倾角无关。对经过DMO的资料的等时切片进行叠前成象(PSI),就可以把分布在圆上的绕射能量沿圆弧加起来,并放在圆弧上对应于最大炮检距的位置。经过这两种处理,再应用标准的速度分析和叠加方法,就可得出偏移后的剖面。这两种处理均与速度无关。最后用物理模型试验说明了DMO和PSI的效果是好的。  相似文献   
9.
对岩土勘察中饱和砂土和粉土的液化机理进行了阐述,主要对强夯法消除液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于在类似发生液化场地的岩土勘察中起到一定工程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球物理模型试验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