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古生产力是指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在能量循环过程中固定能量的速率。陆相盆地古生产力的研究包括古生产力的大小及其组成研究两个方面。目前主要通过有机碳、生物硅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指标来评估陆相盆地古生产力的大小;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包括正烷烃、萜类、甾类分子标志化合物等指标来研究陆相盆地古生产力的组成。陆相盆地古生产力的定量化研究比较欠缺,仅在有机碳、生物硅及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方面建立了数学模型,且多是对海相盆地古生产力指标的直接沿用;而在色素、湖相碳酸盐等具陆相特点的指标方面仅见部分定性研究。在地学应用方面,以陆相盆地古生产力研究为基础的地球生物学方法,在正演陆相烃源岩的形成过程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煤储层具有高吸附性、低渗透性、易压缩与易破碎的特征,煤层气水平井钻完井过程中常常造成煤储层伤害,导致煤层渗透率和单井煤层气产量大幅度降低。通过实验分析,揭示水平井钻完井液中的固相颗粒、流体流动诱导产生的固相成分对煤储层微裂隙堵塞成因,阐明煤层气水平井钻完井中储层伤害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水平井双层管柱筛管完井技术,分析其减轻煤储层伤害的机理,即通过冲管水力冲击作用消除水平井壁钻井液泥饼,清除井壁附近堵塞微裂隙煤粉,并在近井地带产生应力增渗作用。相对于煤层气常规的多分支水平井及分段压裂水平井,水平井双层管柱筛管完井的稳定日产气量、稳产周期均大幅提升。该技术在沁水盆地南部部分区域推广应用显示,3号煤层气井平均日产气量提升到20 000 m3,同时实现15号煤层气的开发突破,平均日产气量提升到10 000 m3以上。研究成果对于降低煤层气水平井钻完井过程中的储层伤害,提高煤层气井产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区油气分布复杂,勘探程度高,油田外排污水规模巨大,常规技术处理污水效果不理想。区内4 km以下部分地层呈负压态,若容储介质参数达到相应地质填埋标准,则可在工程实践中尝试应用。结合该区水文及地质资料,建立地下水流及污水污染物迁移数值模拟模型,模拟研究区低压系统入注污水时地下水流动特征及污染物的迁移规律,同时估算了系统空间污水容储量。在预测过程中,分析了断陷区负压形成机制及分布特点,同时结合虚拟粒子示踪及注水过程,对污水的环境影响度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十屋断陷异常低压区是一个天然污水封闭储藏区,系统地层压力梯度仅为0.005~0.008 MPa/m,容储量高达1.241×108 m3,且污染物逃逸概率极小,非常适合油田污水的处置。  相似文献   
4.
基于非线性系统可观测性分析理论,分析了在单观测站条件下,水下电偶极子跟踪定位系统的可观测性,同时也在系统可观测的基础上分析了电偶极子的水平位置、垂直深度、电偶极子源强度对系统可观测度的影响。之后又研究了双观测站与单观测站条件下,系统的可观测度差别,及双观测站之间的距离对系统可观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单观测站的水下电偶极子跟踪定位系统是可观测的,且电偶极子水平位置和垂直深度的可观测度分别与水平和垂直电偶极子源强度大小相关;双观测站系统的可观测度大于单观测站系统的可观测度,但是双观测站之间的间距应参考目标电场辐射范围来确定。  相似文献   
5.
首先阐述了水下电磁探测技术的现实意义,之后介绍了国外水下电磁探测、预警系统的研究现状,以及电场传感器、磁场传感器的性能指标。通过对国内水下电磁探测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与国外的差距进行分析,指出未来水下电磁探测系统集成化、智能化、系统化、无人化、多元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