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珠江口海水化学要素分布和水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2005年在同一时段5~6月,在珠江口按年度分区进行了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其中包括海水取样和样品测试,测试项目有理化常规、营养盐、有害重金属等。对样品测试结果的分析表明,珠江口化学要素分布是来源、水体运动、迁移等一系列过程的最终反映,各要素分布的变异性差别较大;存在季节性低氧区,与受到污染或以南陆架盐水入侵有关;大量的径流输入使得NO3-N和硅酸盐含量很高,营养盐类型为磷限制型,氮硅比例则比较适宜;局部有害重金属Pb、Zn、Hg含量较高,与径流输入和沿岸排污直接有关,底床细颗粒沉积物受到扰动的二次释放对水体也有所贡献;硫化物对海水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局部石油类污染也需要引起关注,无机氮污染尤其严重,反映出人类以不同方式和途径影响着珠江口。最后,讨论了海水与表层沉积物化学要素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南海北部湾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南海北部湾东部海域61 个站位表层沉积物粒度和地球化学组成的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探讨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元素相关性以及元素组合特征, 揭示了元素在区域上的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结果表明: 绝大多数常微量元素具有相似的平面分布特征, 而MnO、Zr、CaO 和Sr 空间变异系数较大,在部分区域出现了异常高值, 表明其沉积环境受到正常陆源沉积以外其他因素的影响。元素和Al2O3的比值分布特征表明, 广西和海南岛近岸沉积物主要由陆源碎屑沉积组成, 在潮汐和近岸径流作用下,由近岸向远海输送; 而研究区西部海域沉积物主要为来自红河的物质。元素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绝大多数常微量元素主要受沉积物粒度的控制; CaO 和Sr 含量主要受生物活动活跃程度控制; Zr 含量分布主要受控于源区母岩矿物组成以及自源区的搬运距离; 而MnO 含量则受陆源、海底热液以及自生作用等多种来源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雷州半岛滨海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相关性、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并对其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的Cu、Zn、Pb、Cr、As、Cd和Hg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0.29±7.80、47.06±28.47、24.74±10.78、41.70±26.25、7.98±4.73、0.042±0.029和0.020±0.027μg·g-1。Cu、Zn和Cr以及Pb、Cd和Hg为2个强正相关群,第一个群中的重金属元素以自然来源为主,第二个群则兼有人为输入和自然2个来源。重金属含量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流沙港、湛江港西部、海安港和雷州湾西部海域。对照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的生物效应标准,研究区绝大部分海域内的表层沉积物中除As含量在约50%的站位的值在"效应范围低"(effect range low)和"效应范围中等"(effect range median)阈值之间,对底栖生物会偶尔发生负面效应外,其他重金属基本不发生负面效应。重金属总体为低污染程度和低潜在生态风险。应重视人类活动较强的区域如湛江港西部、流沙港、海安港等海区的重金属污染,以避免持续累积至能对生物造成危害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雷州半岛东岸地下水化学要素变化以及海水入侵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位于雷州半岛东岸的测井进行小潮、大潮期取样测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显示,化学要素含量及变化特征随潮期、测井位置而变化,J1测井具有离子含量高,变化幅度小,J2测井则具有含量相对要低,但变化剧烈的特征,与测井所处地质环境有关;Na+、Cl-为主导成分,要素平均含量序列遵循良好的指数率,J2测井HCO3-含量比J1测井要高,要素之间的相关性也明显要好;J1测井潮周期氯化物水质均为V类,J2测井为III~V类,Cl-、Br-、溶解性固体总量海水入侵等级均为IV等级,J2测井为I~IV等级,结合其它指标均表明地下水海水入侵明显。  相似文献   
5.
随着广西最大的河口三角洲廉州湾海洋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地质环境综合监测评价工作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需求。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岸段排污特征,在廉州湾布设了20个监测站位,于夏、冬两季通过取样分析、现场测量等手段相结合进行数据采集,并分析了需氧量、营养盐、重金属等要素的时空分布以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受径流输入和沿岸排污共同影响要素而变化较大,要素等值线呈现带状或者小尺度半闭合状分布,在南流江出海口等值线较为密集; 氮营养盐以硝酸盐(NO3-N)为主,平均含量0.066~4.35 mg/L,含量较高的重金属有Pb、Zn、Cd、As; 与历史数据对比显示营养盐增加明显,且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较高的状况并未有改善; 以滩涂养殖区污染最为严重,夏、冬两季几乎均为富营养化和重污染级,重污染等级比例两季平均值超过50.00%。总体上来看,该湾成为河流污染输入和周边陆源污染物的承纳海盆,并受到地质环境条件的限制而导致海水交换能力较差,现有污染状况同时还与人类对海岸利用开发加大有关。监测成果为进一步实施广西重点规划区海岸带立体化地质监测提供基本资料,并为当地海岸带防灾减灾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海岸带海洋地质环境综合调查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夏真  林进清  郑志昌 《地质通报》2005,24(6):570-575
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海岸带海洋地质环境综合调查的技术方法。通过对海域的海水环境、沉积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等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多手段、多学科的综合分析研究,可以评价海洋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调查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海岸带的综合管理、海洋开发和工程建设,可为沿海地区的规划、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遥感、水文和水化学、综合物探、地质取样、钻探以及静力触探等多种调查手段与方法,首次在我国重点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的近岸开展了1∶10万比例尺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综合调查,对调查区水域的海水化学要素、环境质量、水动力、地形地貌、沉积物、浅地层结构、潜在地质灾害以及海底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对海洋地质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与预警,并对该区海洋开发和工程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时翠  林进清  薛峭 《热带地理》2013,33(4):387-393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富营养化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定量评价雷州半岛西岸海域水体环境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结果表明:(1)表层海水中的石油类和PO4-P两项评价指标严重超标,超标率达100%;部分站位的pH、Cr6等指标存在着超标现象。(2)除站位HND5外,海域水质均处于低贫营养化水平,且西南部海域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小于东北部海域,部分站位PO4-P含量超出第三类水质,存在一定的污染危险。(3)从水质排序看,西部海域水环境质量高于东部海域。模糊隶属度高值区出现在乐民港、盐灶、江洪港和蛋场港附近,以及江洪港湾内和蛋场港湾内。(4)表层海水中部分检测项目超标是受近海作业、船舶油污水和上游污染物的影响;近海作业逐年增多,海洋捕捞、海产养殖发展迅猛,造成江洪港附近海域石油类、PO4-P和部分重金属超标严重;乐民港及盐灶附近水质较差可能是由于铁山港的污染物顺流而下所致。  相似文献   
9.
北部湾广西海岸带地质环境综合监测进展及成果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沿海地处我国东南沉陷地震带,地震活动比较活跃,热带气旋影响频繁,地质环境和灾害风险性问题日益突出,但缺乏有效的海陆联测手段和长期监测资料。通过综合物探、地质取样、海水取样及海流剖面测量等综合技术手段,首次在北部湾广西近岸进行了5年次的海洋地质环境综合监测,对地形、地层、沉积物、矿物、重金属以及水质要素等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 广西海岸带环境要素时空变化较大,滩面平衡点摆动,冲淤变化较大; 海水污染物主要是营养盐、石油类和部分重金属; 局部岸段人为改造明显,水质总体趋好与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有关; 海岸脆弱性较高,灾害的突发性风险增加,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重点海岸带滨海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项目,分析了广西典型岸段20 m以浅的海域表层沉积物和地貌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碎屑矿物含量和种类的分布、变化以及组合。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水动力较强,作用方式多样,有近30种碎屑矿物,其中主要有石英、长石、钛铁矿、云母、锆石、黄铁矿以及海绿石等,重矿物较为丰富; 自全新世早期海侵以来,研究区先后进入了浅海海湾相沉积环境,但碎屑矿物种类与之前基本相似,其含量变化是由于气候和海平面的波动而致; 研究区碎屑矿物在以沉积物和地貌类型为单位的各类地质单元中,其含量和种类均有所不同,尤以重矿物的变异性最为突出; 各研究区重矿物组合可分为2~3个亚分区,均反映出与沉积环境关系密切。结果表明,研究区碎屑物质主要源于周缘陆区风化剥蚀、海岸侵蚀和河流输入,碎屑物质具有陆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