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3篇
海洋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讨论和分析了视频对象全自动提取及后续帧中的跟踪过程及采用的方法 ,对其算法、分割性能和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评述。并结合Hausdorff和Snake跟踪器 ,对初始对象轮廓进行跟踪。结果证明 ,这种跟踪方法能有效地解决对象被遮挡和形变以及背景移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多尺度帧间边界变化检测方法,将当前图像划分为变化区域和非变化区域,变化区域内采用基于Hausdorff距离跟踪器找到对象在后继帧的最佳匹配位置;然后利用Snake模型拟合该位置上的非刚性形变,得到对象真实边缘;最后采用一种基于距离变换的最短路径法使开环闭合。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尺度空间分析的图像阈值分割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通过一阶差分确定阈值的基础上,依据多尺度滤波思想,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空间分析的阈值分割方法对图像进行分割,将该方法与其他分割方法进行了比较,证明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探究引起大黄鱼幼鱼同生群内不同增重性能子群间脏器生理差异的主因, 揭示造成各子群间生存适应对策和增重机制分化的内在逻辑, 对于精选大黄鱼幼鱼优质增殖放流群体和指导大黄鱼科学高效养殖具重要现实意义。随机捞取宁波市象山西沪港海域内经板式网箱养殖3个月的3 000尾大黄鱼同生群幼鱼, 停食2d后按体质量由大到小依次分为A [体质量(3.45±0.43) g, 出现率5%]、B [体质量(2.60±0.18) g, 出现率20%]、C [体质量(2.00±0.21) g, 出现率50%]、D [体质量(1.22±0.23) g, 出现率20%]、E [体质量(0.74±0.04) g, 出现率5%]等5个子群。在测量并统计脏器比例性状(鳃系数、内脏系数、内脏净重比、鳃净重比和鳃脏比)的基础上, 较系统开展了不同增重性能子群间耗氧率、窒息点、内脏和鳃组织相关功能酶活力的差异。结果表明: (1) 鳃系数、内脏系数和日均耗氧率的显著高企(P<0.05)均可导致大黄鱼幼鱼增重性能的明显下降; (2) 耗氧昼夜节律的分化是引起大黄鱼幼鱼增重性能发生明显改变的主因, 具体表现为A、B子群的昼均耗氧率显著大于夜均耗氧率(P<0.05),以及E子群的日均耗氧率与昼均和夜均耗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3) 耗氧率性状聚类和脏器比例性状聚类分别对甄别C、E子群具良好的辨识效果; (4) 随着窒息点水中含氧量的趋势性提高, 大黄鱼幼鱼的增重性能将表露出极明显的减弱效应, 其中与E子群窒息点水中含氧量具显著差异(P<0.05)的仅为A、B子群, 呈E>A≈B; (5) 内脏消化酶和磷酸酶中, 酶活力与大黄鱼幼鱼增重性能排序吻合度最高的分别为淀粉酶和AKP,前者随增重性能增强呈趋势性增加,后者则呈A<B<C<D<E (P<0.05); ATP酶中, Ca2+/Mg2+-ATPase酶活力无组间差异(P>0.05), Na+/K+-ATPase酶活力除A显著大于D、E子群(P<0.05)外, 其余子群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6) 鳃SOD、CAT和POD中, 酶活力与大黄鱼幼鱼增重性能排序吻合度最高的为SOD, 呈A>B>C≈D≈E, Na+/K+-ATPase和Ca2+/Mg2+-ATPase酶活力均呈A>B≈C>D≈E。上述研究可为大黄鱼生长性能评价体系构建和指导速生品种(品系)选择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探究引起大黄鱼幼鱼同生群内不同增重性能子群间形质差异的内在逻辑,揭示造成各子群间生存适应对策分化的主因,对于精选大黄鱼优质增殖群体和指导大黄鱼幼鱼阶段的科学高效养殖具重要现实意义。随机捕捞宁波市象山西沪港海域内经板式网箱养殖3个月的3 000 ind.大黄鱼同生群幼鱼,按体质量由大到小依次分为A [体质量(3.446±0.428) g,出现率5%]、B [体质量(1.966±0.507) g,出现率90%]、C [体质量(0.738±0.036) g,出现率5%]三个增重性能子群。于每一子群内各随机选取30ind.作为生物学指标测定对象,在测量体质量、鳃质量、内脏质量、净体质量、体长、体宽、体高、肛长、头长、头宽、头高、眼后头长、眼径、鳃盖高、背鳍部体高、腹鳍间距、侧线长、尾柄长、尾柄高的基础上,依次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较系统开展了三个梯度增重性能子群间形质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所测19项生物学测定性状中,除尾柄高呈A>B≈C外,其余性状均呈A>B>C (P<0.05);(2)在所涉24项形质评价指标中, A-B、A-C、B-C子群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