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0篇
  免费   778篇
  国内免费   648篇
测绘学   424篇
大气科学   592篇
地球物理   502篇
地质学   1533篇
海洋学   284篇
天文学   61篇
综合类   196篇
自然地理   48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土岩石磁学参数是古气候研究中的重要指标,其中磁化率应用最为广泛,并在黄土高原地区取得重大进展,其受控于成壤作用的变化机制也被普遍接受.然而在黄土高原外缘的新疆地区,磁化率的变化机制仍不明确,导致磁化率的古气候意义在该区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选取塔里木盆地南缘具有精确年代控制的典型黄土剖面(羊场剖面)开展岩石磁学和高分辨率磁化率研究,利用交叉小波分析方法并结合剖面粒度、矿物及元素特征对该地区磁化率变化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显示,羊场剖面的岩石磁学性质主要由粗颗粒软磁性矿物所控制,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顺磁性特征.根据载磁矿物和磁化率变化特征可将剖面进一步划分为两个阶段:阶段Ⅰ(8.5~2.5 ka),载磁矿物以亚铁磁性的磁铁矿为主,磁化率值整体较高;阶段Ⅱ(2.5~0.2 ka),亚铁磁性矿物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硬磁性矿物和以黄铁矿为代表的顺磁性矿物相对增多,磁化率值显著降低.相关性研究和交叉小波分析表明:阶段Ⅰ磁化率与粗颗粒组分的变化具有一致性,符合"风速论"模式;阶段Ⅱ磁化率不仅与粗颗粒组分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且与指示成壤作用强度的频率磁化率百分含量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暗示了阶段Ⅱ的磁化率变化可能受到"风速论"和"还原性成壤"模式的共同影响.本文拓宽了对新疆地区黄土岩石磁学特征及其磁化率变化机制的深入理解,也为利用磁化率恢复新疆及中亚地区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历史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中,我们系统地表述一种自洽的宇宙学模型分析及其参数估计方法,并将其用于Ia型超新星(SNIa)光度距离作为宇宙学标准烛光的研究.我们利用贝叶斯图论方法及其与随机变量间因果性、信息流和概率独立性的对应关系构建我们的分析,并通过实例展示如何在宇宙学数据分析中恰当地运用联合光变曲线分析(JLA) SNIa数据集合中依赖于参数的协方差矩阵.我们的方法从概念到产出的结果均不同于传统的分析方法.可以证明,通常形如χ~2最小化的传统分析等效于施加在SNIa标准化模型变量先验分布上的隐含失真.通过显性地指明这一失真的形式,我们指出它无论从天体物理还是统计  相似文献   
3.
随着村镇经济建设发展,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问题,而目前针对乡镇非正规固体废弃物的调查与统计主要依赖全国各乡镇相关部门逐级调查上报,工作量较大。本文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将深度学习模型和条件随机场模型相结合引入到乡镇固体废弃物的提取研究中,探索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乡镇固体废弃物提取模型。由于固体废弃物在影像上表现为面积小,分布破碎等特点,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将模型特分为识别和提取2个部分:① 通过全连接卷积网络(CNN)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快速识别判断,筛选感兴趣区域影像块;② 在传统的全卷积神经网络(FCN)的基础上加入条件随机场模型(CRF)提取固体废弃物边界,提高整体分割精度。根据安徽、山西等地区相关部门上报固体废弃物堆放点以及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进行野外检查的结果,实验最终识别精度达到86.87%以上;形状提取精度为89.84%,Kappa系数为0.7851,识别与提取精度均优于传统分类方法。同时,该方法已经逐步应用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成都、兰州、河北等部分乡镇非正规固体废弃物的核查工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郑州地区现代的地貌类型进行划分,以现代地貌数据作为聚落分布的基础平台,结合已有的调研成果,从不同时代遗址分布的地貌特征与生存环境需求、聚落分布变化与河湖地貌变迁的关系等方面,对郑州地区西周前古聚落的生境选择与自然环境变迁进行剖析。结果表明:水源是先民生存繁衍的基础,但水环境的优劣在郑州文化迁徙中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在郑州地区先民们聚落的选址位置与湖泊消亡变迁也十分微妙。全新世以来,裴李岗的聚落只能选址在老湖积高地上。到了仰韶时代,聚落开始向湖沼边岸地带扩散。从龙山时期到商代,随着西部湖泊的萎缩消亡而向东发育,人类逐渐向低处转移,直至占据湖积平原。聚落的分布密度和范围逐渐从郑州西部扩迁到东部,尤以商代的遗址分布特征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石臼坨凸起为渤海海域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复杂的油气成藏导致录井资料在全井对比上差异性非常大。随着勘探的深入,在石臼坨凸起东部斜坡带解释符合率较低。对石臼坨凸起东部斜坡带的19口井534层储层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资料包括气测、地化、电测、试油等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错误主要集中在新近系的明下段和馆陶组储层,生物降解、荧光、气体组分在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将生物降解分类,优选参数,建立适应本地区的解释图板和阈值,符合率达到87.7%,效果非常好。东部斜坡带所建立的解释方法对整个石臼坨凸起以后的录井综合解释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南沙区红树林资源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对广州市南沙区红树林资源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南沙区共有红树植物12科15属16种,包括真红树植物6科7属8种和半红树植物7科8属8种;红树林主要分布于南沙湿地公园、洪奇沥东岸14涌至17涌滩涂、仁隆围和义隆围东部河岸、蕉西水闸、大角山海滨公园、沥心沙大桥桥脚、沙仔岛、坦头村等地;红树林群落可以分为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群落、无瓣海桑群落、桐花树群落、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群落、无瓣海桑+老鼠簕群落、卤蕨(Acrostichum aureum)群落、秋茄(Kandelia obvata)群落、假茉莉(Clerodendrum inerme)群落、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群落、黄槿(Hibiscus tiliaceus)群落、桐花树+老鼠簕群落、秋茄+桐花树群落、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群落、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群落和海杧果(Cerbera manghas)群落等15种主要群落类型。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南沙区的红树林资源,建议在宜林地补种红树植物,划定红树林重点保护区域,加强红树林监测和对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的治理,积极开展红树林生态旅游等。  相似文献   
7.
周洋  吴艳霞  罗棋  李查玮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2):460-467,528
为研究三峡井网表层岩土渗透对井水位降雨的影响,采取井区表层岩土垂向渗透性测试方法试验,测得表层岩土垂向渗透性,并建立数学模型,用于降雨渗入补给分析。在此模型基础上,通过三峡井网8口井水位、气象三要素的对比观测资料对井水位日动态、月动态、年动态的影响进行精准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这种影响的特征是相当复杂的,同一个降雨过程在不同井上产生的影响特征不同,这一方面可能与各井的水文地质条件不同有关,另一方面可能还与各井点的降雨过程的差异也有关。  相似文献   
8.
在地球深部的富水环境下(如俯冲带和岩浆热液体系)可以形成超临界地质流体。本文在阐明矿物-H_2O体系(近似二元系)和多组分岩石-H_2O体系的相图和物相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超临界流体的形成条件。对于以固相为主的变质岩体系,超临界流体的形成条件主要取决于湿固相线终点(第二临界端点)的位置。现有的高温高压实验结果表明,常见岩石-H_2O体系的第二临界端点压力至少为4 GPa。对于岩浆热液体系,临界曲线是判断超临界流体(或称浆液过渡态流体)是否能够形成的重要标准,F和B等元素的存在可导致超临界流体的形成压力降至1 GPa以下。对天然岩石和矿床样品的研究也可以为超临界流体的形成条件提供重要制约。总的来说,从长英质岩石体系到镁铁质体系,形成超临界流体的温度和压力升高。关于超临界流体的形成条件目前仍存在很多争议,需要通过开发新的实验技术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针对庙西南凸起馆陶组主要成藏砂体类型与油气富集程度的差异,分析油气运聚条件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总结差异成藏规律。研究表明,油田区为多断阶"脊—断"接力式油气运聚模式,油气先沿馆陶组底部区域砂岩输导脊向高部位断阶区横向运移,再由"通脊"断裂将油气分配至浅层聚集成藏。增压应力的分布与强度是影响油气运移与保存的关键,控制主要成藏砂体类型与油气富集程度。增压区利于油气保存而不利于油气运移,以厚砂体成藏为主;弱增压区、亚增压区利于油气运移但不利于油气保存,主要为薄砂体成藏。构造低部位弱增压与高部位增压型断块运移与保存条件最优,油气最为富集。同一断块内部,"脊—断"条件控制不同井区的油气丰度,"通脊"断裂切至输导脊的构造位置越高、在输导脊上累计错动面积越大,该区域的油气丰度也越高。这种油气差异成藏规律有效指导了庙西南凸起馆陶组的高效评价,同时为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实现工业用地高效配置和空间布局优化决策,已成为当前工业经济发展决策的重要关注点。该文突破传统单一从适宜性角度确定工业用地布局的模式,基于三生空间用途冲突的互斥视角,以三生空间用地冲突最小化和工业适宜性最大化为目标,利用景观生态指数、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天津市三生空间冲突和工业用地空间适宜性,引入二维互斥矩阵的表达方式,形成了基于三生空间冲突识别工业用地的空间配置方案。研究表明:1)天津市工业用地空间适宜性呈现出"滨海新区最高、环城四区和远郊五区建制镇次之、其他区域普遍较低"的特征,并且有限的高度适宜区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2)天津市三生空间冲突整体呈现出"滨海新区最高,远郊五区中宝坻区、武清区和宁河区次之,第三是环城四区,蓟州区和静海区最低"的空间格局,不同空间类型的冲突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工业生产空间、农业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3)天津市工业用地布局可优化为工业优先建设区、集约挖潜区、产城融合建设区、适度建设区、控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7种类型,适宜工业建设强度在空间上表现为从滨海新区到环城四区再向远郊五区逐步降低的趋势。该研究通过确定未来工业用地空间格局,为预防和破解天津市三生空间冲突、实现工业用地布局精准定位提供支撑和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