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海洋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崇明东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与历史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2012年4—12月, 采用生态学的方法, 选择了崇明东滩潮间带的5条断面, 研究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空间分布现状。结果表明, 在崇明东滩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40种, 其年均丰度为(210.30±93.56)ind/m2, 年均生物量为(74.07±16.03)g/m2, 生物多样性指数d、H′与J分别为1.81± 0.41、2.55±0.38、0.67±0.11。群落聚类和MDS分析表明南北断面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根据2000年和2006年的历史资料, 分析了底栖动物群落结构长期演变的过程和规律。结果显示, 东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数、丰度和生物量均减少; 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呈减小趋势, 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呈增加趋势, 反映了组成群落的物种之间亲缘关系越来越近。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是导致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围垦对长江口横沙东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1年4—12月,采用生态学的方法,选择了长江口横沙东滩成陆区、促淤区和自然潮滩三种生境,研究了围垦对其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横沙东滩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28种,物种分布为自然潮滩(22种)>促淤区(19种)>成陆区(7种),优势种为自然潮滩(6种)>促淤区(5种)>成陆区(2种)。大型底栖动物的年均丰度为促淤区(118.68ind/m2)>成陆区(100.67ind/m2)>自然潮滩(57.56ind/m2),而年均生物量为促淤区(35.71g/m2)>自然潮滩(27.56g/m2)>成陆区(1.52g/m2),三种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与其种类组成有关。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指数(H′、J、d)为自然潮滩>促淤区>成陆区。群落聚类和MDS分析显示横沙东滩三种生境的底栖动物群落之间存在较明显差异,同时ABC曲线也证实了成陆区和促淤区的底栖动物群落有明显变化,而自然潮滩的群落结构相对完整。以上结果表明,围垦导致横沙东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3.
崇明东滩潮沟浮游动物数量分布与变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8年4-12月对上海市崇明岛东滩潮沟进行4个季节的浮游动物调查资料,研究了崇明东滩潮沟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及变动。结果表明,调查区浮游动物总丰度较高,四季变化明显。受潮汐作用的影响,夏、秋、冬三季落潮时丰度大于涨潮时,春季涨潮时丰度则大于落潮时。浮游动物在6条潮沟的平面分布不均匀,春季东旺沙边滩区和北八边滩区的数量明显多于近团结沙边滩区,夏、秋季分别以东旺沙边滩区和北八滧边滩区的数量最多,冬季则以近团结沙边滩区的数量最多。主要优势种细巧华哲水蚤(Sinocalanus tenellus)、中华华哲水蚤(Sinocalanus sinensis)、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 poplesia)、四刺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etraspina)和四刺破足猛水蚤(Mesochra quadrispinosa)等数量的季节、潮汐变化及各时期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明显,其数量分布情况决定了浮游动物总数量的分布。盐度是影响冬、春季涨潮时浮游动物总丰度分布的主要因子,水温则是影响夏、秋季涨潮时总丰度分布的主要因子。此外,径流及潮流等动力因素对潮沟浮游动物数量的时空分布也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