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15年以来,秦皇岛近岸海域暴发了绿潮,对北戴河旅游区的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绿藻微观繁殖体在绿潮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孢子、配子、幼苗和营养片段。绿藻微观繁殖体作为绿潮的“种源”,其分布规律可以反映绿潮的“藻源”位置。本研究于2016年4-9月和2017年1月对秦皇岛近岸海域绿藻微观繁殖体的调查,探究了其分布规律以及生物量变化。结果显示,绿藻微观繁殖体主要分布在近岸海域,由近岸向远岸海域逐渐降低。绿藻微观繁殖体的数量在7、8月份最高,在冬季最低。受绿潮影响严重的海域微观繁殖体数量高于其它海域。秦皇岛近岸海域的绿藻微观繁殖体为该海域绿潮的种源,其分布规律表明秦皇岛近岸海域绿潮起源于本地。  相似文献   
2.
近岸海域的生态系统管理,要求对海洋健康进行综合的评估以及对人工调控进行科学的指导,进而促进可持续发展。本文构建了定量化方法,用于评估当前的和近期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海洋健康。以莱州湾为例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的海洋健康指数分值为0.7856(总分为1.0);通过对负面压力进行不同强度的人工调控,得到近期海洋健康预计的变化范围为0.5551到0.8041。具体地说,本文评估得到当前的海洋健康主要表现为文化服务和供给服务基本优秀,而支持服务和调节服务不够良好。若不对持续增长的压力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该近岸海域生态系统会在近期丧失部分支持服务和调节服务;若负面压力被完全控制,该近岸海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等级会得到小幅提升。另外,应进一步加强对生态系统服务尤其是文化服务和调节服务的宣传教育。本文的分析过程和量化结果,为进一步指导人工调控提供了灵活的工具,有助于海岸带区域的生态系统管理。  相似文献   
3.
海洋国土主体功能区划规划若干关键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国土重要组成部分的海洋,在全国开展的主体功能区划规划工作中也是重要的工作地域之一.但无论从自然角度,还是从管理角度,海洋都具有其独特的特性,要求其主体功能区划规划工作与有所不同.文章从区划指导思想、区划类型、区划范围、区划指标体系、区划分区和区划管理六个方面讨论了海洋主体功能区划的特殊性及要求,并从整体上给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等离子光谱法分别研究了潮滩盐沼植物翅碱蓬(Suaedaheterop-tera)根际与非根际(根上部和根下部)沉积物中Cu、Zn、Pb和Cd的总量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从总量来看,不同潮滩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次序均为Zn>Pb>Cu>Cd,但同一元素随潮滩位置变化明显,尤以中潮滩差异最显著,重金属总量明显大于其他两个潮滩(低潮滩和高潮滩),特别是根际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总量远高于非根际沉积物总量,其比值分别为Cu3·4—4·2倍,Zn2·2—2·7倍,Pb3·2—3·3倍。同一潮滩均表现为根际沉积物>根上部>根下部。Cd含量相对较低,其变化不明显。从化学形态看,沉积物重金属表现为环境直接影响态(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环境间接影响态(碳酸盐态和铁锰氧化物态)和稳定态(残渣态)。与非根际沉积物相比,根际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Cu和Pb以稳定态为主,其次为环境间接影响态,环境直接影响态最低;Zn与上述2种金属不同,以环境直接影响态含量最高(可交换态是有机结合态的7倍),其次分别为环境间接影响态(主要是碳酸盐结合态)和稳定态。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特异根圈效应,一方面该植物使可迁移形态的Cu和Pb在根际逐步得到矿化,使其生物可利用性降低;另一方面使Zn的生物可利用性提高,促进了植物对Zn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长期观测的辽东湾口东部海域水动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东湾口东部海域是辽东湾与渤海中部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通道之一。本文利用坐底式海床基平台获取的近8个月的水动力连续观测资料,通过谱分析和调和分析方法对该海域的潮汐、潮流特征进行分析,并讨论了余流及底层温度的季节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潮汐属于不规则半日潮,平均潮差为0.95 m,最大可能潮差为2.27 m。潮流属于不规则半日潮流,M2分潮流为其优势分潮流。主要分潮流运动形式为往复流,最大流速方向为西南-东北向。余流的季节性特征较为明显:秋季,余流流速在中层达到最大,流向以西南向为主;冬季,余流流速垂向变化较小,并呈西南偏西向流动;春季,流速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流向从表层至底层呈现逆时针旋转的特征。受底层潮流、水平温度梯度及海面温度日变化的影响,底层温度表现出短期的高频变化特征:秋季,短期振荡以半日周期信号为主;冬季,全日周期信号较为显著;春季,短期振荡的现象较弱。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笔者以往和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内的运动-能量观点,分析了冻结过程的物理本质,根据不可逆过程的热力学原理建立了冻结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对相互影响的这些过程给出了一组近似分析解,最后,简单地讨论了冻结过程模拟实验的相似原理。  相似文献   
7.
1981年6月18—26日我们参加了由意大利弗罗伦兹大学数学系主持、在意大利蒙特凯蒂尼召开的“自由界面问题——理论和应用”讨论会。会后参观访问了意大利弗罗伦兹大学土木工程系、法国道路桥梁中心实验室、法国空气动力学实验室等三个单位。 一、会议概况  相似文献   
8.
于2011年3月、5月、8月和10月对大连沿海10个排污口及部分排污口的邻近水域分别采集水样, 对样本进行细菌总数3M试纸计数、2216E培养基和TCBS培养基培养并菌落计数, 对不同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克隆测序, 鉴定种属, 对细菌时间、空间的动态分布与群落结构及细菌分布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的排污口之间细菌总数差别很大, 数量在(1.6—500.0)×104cfu/mL之间; 排污口与其邻近水域差异明显, 排污口、邻近5m、100m和500m距离的细菌总数全年平均分别为77.94×104、 34.00×104、 4.520×104和0.448×104 cfu/mL。不同季节之间, 远距离水样季节性差异较大, 而排污口间季节性差异相对较小。在群落构成上, 假交替单胞菌属、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属、弧菌属和希瓦氏菌属为优势菌属, 检出率较高, 数量较大。细菌分布与多种生态因子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9.
三种大型钙化绿藻仙掌藻对海水变化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effects of seawater temperature on the physiological performance of three Halimeda species were studied for a period of 28 d. Five treatments were established for Halimeda cylindracea, Halimeda opuntia and Halimeda lacunalis, in triplicate aquaria representing a factorial temperature with 24°C, 28°C, 32°C, 34°C and 36°C,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F_v/F_m of these species ranged from 0.732 to 0.756 between 24°C and 32°C but declined sharply between 34°C(0.457±0.035) and 36°C(0.122±0.014). Calcification was highest at 28°C, with net calcification rates(Gnet) of(20.082±2.482) mg/(g·d),(12.825±1.623) mg/(g·d) and(6.411±1.029) mg/(g·d) for H.cylindracea, H. opuntia and H. lacunalis, respectively. Between 24°C and 32°C, the specific growth rate(SGR) of H.lacunalis(0.079%–0.110% d~(–1)) was lower than that of H. cylindracea(0.652%–1.644% d~(–1)) and H. opuntia(0.360%–1.527% d~(–1)). Three Halimeda species gradually bleached at 36°C during the study period.Malondialdehyde(MDA) and proline levels in tissues of the three Halimeda were higher in 34–36°C than those in24–32°C.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eawater temperature with range of 24–32°C could benefit the growth and calcification of these Halimeda species, however, extreme temperatures above 34°C have negative impacts. The measured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also revealed that H. cylindracea and H. opuntia displayed broader temperature tolerance than H. lacunalis.  相似文献   
10.
近20a我国近海赤潮特点与发生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际赤潮研究逐步聚焦到赤潮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及其预测预警等方面,长期观测资料的分析有助于了解赤潮发生的规律性变化。通过对近20a来我国海域赤潮发生情况的分析,总结得出我国近岸海域赤潮发生的特点是全年、全海域、多种类、高危害,具有显著的时间和区域特点;大面积赤潮主要集中在我国渤海和东南近海;主要赤潮生物种类为甲藻,有毒有害赤潮生物增多;灾害性赤潮以甲藻类赤潮为主。本文结论对于掌握我国近海赤潮发生规律、对赤潮爆发作出预测预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