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7篇
天文学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极中山站夜间极光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7年在南极中山站(66°22′24″S,76°22′40″E)越冬考察期间,作者对夜间极光的观察及对全天空极光照相资料的收集,得出了多数极光在中山站出现的时间、位置及其主要形状,同时也揭示了出现极光伴随着地磁场的扰动特点,这对极区电离层、磁层耦合及极光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
Solitary electrostatic waves with ion acoustic speed were frequently observed by satellites in the auroral acceleration region. In this paper, the nonlinear ion acoustic waves are studied in the plasma which is composed of warm electrons with the Boltzman distribution and cold ions of equal densit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litary-likc structure in the ion acoustic frequency range are derived with the methods of reductive perturbation and phase plan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nonlinear ion acoustic waves may develop to a symmetric solitary structure which is compressive and no net potential drop when dissipation does not exist, and in the case with dissipation it may evolve to compressive solitary-like structure with asymmetric shape. produce net potential drop and form weak double layer. The above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3.
引力波理论和实验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力波的存在是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理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预言.由于目前技术水平的限制,无法在实验室产生足以被探测到的引力波,因此宇宙中大量的大质量剧烈活动的天体成为科学家研究引力波的首选,从而诞生了引力波天文学.引力波探测将开启研究宇宙的新窗口,是继电磁辐射、宇宙线和中微子探测后探索宇宙奥秘的又一重要手段,对天文学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新一代应用了高灵敏度的迈克耳逊干涉仪装置的长基线引力波探测仪正在建造中.该综述从引力波理论出发,阐述了目前研究较多的可探测引力波源,给出了目前观测上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利用南极中山站极光全天空摄相、地磁、地磁脉动数据和Wind卫星的行星际磁场IMF观测数据,分析了7个亚暴期间高纬黄昏-子夜扇区极光弧的短暂增亮现象.极光弧特征是,短暂增亮随后很快衰减,历时10-20min,基本沿着日-地方向,有明显黄昏方向运动.这些事件大都发生在IMFBz南转之后,亚暴增长相或膨胀相期间,极光浪涌到达之前10-73min消失.相应的IMFBx>0,IMFBy<0.这种极光弧和亚暴极光不同,它们与地磁活动及Pi2脉动不相关.这7个极光弧的形态和IMF特征表明,极光弧的增亮很可能由尾瓣重联产生,很快衰减归因于IMFBz南向条件,而黄昏方向运动受IMFBy控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观测的极光与地磁扰动之间关系的分析,初步得出了南极中山站夜间(11~24UT左右)强、中、弱极光出现的频次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与地磁场扰动的关系,弱极光10时开始出现, 15时左右频次达到高峰;中等极光11时开始,12到19时出现的频次平稳, 21到22时频次达到高峰;强极光16时开始, 20到21时极光频次达到高峰。各类极光出现的频次在时间上的分布与其所对应的地磁场扰动基本上是一致的,弱极光伴随着地磁场扰动幅度小;强极光伴随着地磁场扰动幅度大。极光的开始时间和地磁场扰动的时间不完全对应,这与极光的变化状态有关,这种变化状态受复杂的空间物理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ARCS3探空火箭记录到的由人工离子束激发的低频等离子波的特征和激发机制的过程中,提出了多离子成分冷等离子体中的一般混杂共振和一般混杂波的概念,给出了斜向传播冷等离子体波的混杂共振条件.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考虑了电子、氧离子、氦离子和人工氩离子束的贡献,计算出ARCS3实验条件下的等离子体介电函数,并用等离子体波模识别的方法,识别出频率在180Hz。附近的最强波峰乃是O+-He+双离子混杂波.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在通常情形下,人们总是用被动地测量的办法来获取空间等离子体的信息,而主动实验则允许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空间环境.一般说来,主动实验是用人们已知的物理过程去扰动或改变空间等离子体环境,然后观测其扰动效应,并同在无扰动情况下对同一空间等离子体环境所作的观测相比较,从而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空间环境.同时这种主动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突变已成为全世界科学家、企业家和政治家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为了准确地预测全球温度的变化趋势和变化速度,我们必须对全球大气温度进行更为广泛更为精确的测量,研究和发展测量大气温度的新方法。由于全球年平均温度变化不过零点几度,相当于其绝对温度的千分之几,由直接测量全球数千个测点的气温来准确估算全球大气平均温度及其变化是困难的。因此,找出一些依赖于气温的涨落而非线性变化的物理参量是很有用的。这样,测量那些参量的明显变化可以准确地确定温度的细微变化。同地球一电离层谐振腔以及全球范围的闪电活动相联系的舒曼共振的振幅就是这样一种物理量。舒曼共振是一种全球性的电磁现象,它能敏感地反映整个热带大气的温度变化。这就是说,在全球任何一个背景噪声较低的地点设置一个舒曼共振台站,可由这一台站纪录的舒曼共振幅度的明显变化推断全球热带大气气温的细微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 1 997年在南极中山站观测的极光和所对应的地磁场扰动 ,利用 AU、AL、AE指数描述极光电集流在南极中山站的分布规律及其强度 ,我们发现东向极光电集流强度是正值 ,西向极光电集流强度是负值 ,从绝对值来说 ,西向极光电集流强度大于东向极光电集流强度。南极中山站夏季的极光电集流强度大于冬季的极光电集流。秋夏冬季节的东向极光电集流在72 0~ 1 44 0分 (世界时 1 2~ 2 4时 )的分布规律的拟合曲线类似口朝上的抛物线形 ;西向极光电集流在 72 0~ 1 44 0分这段时间的分布规律的拟合曲线类似正弦波形。了解了极光电集流在南极中山站的分布特征 ,有利于极区电离层和磁层耦合及极光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日全食期间在是否存在"引力异常"现象是一个关系到引力本质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科学问题.近一个世纪来,许多科学工作者作了大量的观测和实验,研究日全食期间的"引力异常"现象.肯定的、否定的结果并存,更多的是难以确定的结果.在学习、总结和发展了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本文利用7台LaCoste-Romberg重力仪和1台SG-053超导重力仪,对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期间的重力变化进行了精细的观测.研究利用了目前最好的观测环境和观测仪器,无论观测规模还是观测质量在近百年来日全食的重力观测研究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在经过详细的数据处理和图像分析后,可以确定,日全食期间不存在现有观测能力之上的引力异常,以往发现的异常现象受剧烈的气象变化影响可能性极大.另外,在处理重力观测数据时,本文合理的利用了最小二乘多项式拟合法去除理论潮汐值,使计算得以简化,结论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