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省地域主体功能区划分实践及反思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为研究命题,探讨边疆高原山地省份的主体功能区划实践的难题与解决方法,以期为主体功能区划提供理论指导与管理决策参考。研究发现:对于“然环境空间分异显著、人口集聚与经济发展基础差异明显、交通主导经济格局和面临民族与边疆地缘政治复杂情境的省域,主体功能区划分过程以县域为分析评价单元,以主导因素综合指数法...  相似文献   
2.
云南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该文阐述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包括:1)昆明市是云南省最大的游客集散地,游客集散地处于变动状态,旅游资源地域差异性大、景区(点)分布不合理;2)游客集散地的变化受制于游客市场的变化,旅游产品的变化及产品的级别、数量、景区(点)的分布和行政隶属关系。提出淘汰过时的旅游产品,从市场需求出发新增加重建景区(点),增加游客集散地的数量,建立立体旅游网络系统,增强旅游网络系统的稳定性,重构云南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区域综合发展潜力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择云南省为实证区域,建构了主导影响因素-基于层次聚类的空间叠加法,评价云南省区域综合发展潜力.全省县域综合发展潜力空间上呈现滇中高、外围低,交通干线与城镇节点区域高、乡村区域低的特点;且滇中初步形成中心-外围格局,滇东南、滇西与滇南初步形成点状.区域发展潜力与交通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呈高度正相关,综合评价将云南省分为高、中、低3类潜力区域,其发展模式分别为:技术与体制创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有序化、高效益"的城市群发展模式;积极推动县域产业规模化、特色化、集约化集聚城镇密集区;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城镇化模式.  相似文献   
4.
围绕区域发展潜力来源,建构了区域发展潜力影响要素分析框架,论述了外部环境、内部资源、内部能力的组成及其影响机理。得出:区域发展阶段不同,区域发展潜力影响因素的类型与质量存在分异。且不同发展阶段下发展潜力主导影响因素呈现:(1)处于农业经济主导和工业化初期的区域,受控于自然资源与条件、人口与劳动力;(2)处在工业化中、末期的区域,主导因素是区域经济基础、人力资本和发展战略;(3)处在后工业化和信息时代的区域,区域能力是其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5.
上海大都市协调发展的规划体制创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都市区域乡的统筹发展是实现都市区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现行大都市区的规划管理体制实行切块式城乡规划和分散于多个职能部门的规划管理,这不利于综合性空间规划的全覆盖;不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行业(或专项)规划的衔接;更不利于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的融合与协调.基于此,以上海大都市区为实证,围绕现行规划管理体制的弊端,重点分析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规划体制诉求,探索性构建出中国大都区规划管理模式及其相应的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6.
区域综合发展潜力评价方法研究,是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实践的迫切需求。从省域县级综合发展潜力评价特性、目标与内容入手,建构了显示性、解释性两类指标构成的省域综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结合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划研究建立了由目标层-指标层-指标项三级复合而成的省域县级综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初步量化与综合测度方法。  相似文献   
7.
彭永岸  王筱春 《热带地理》1999,19(4):307-311
滇西北横断山区,由于地质的强烈作用,形成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相间并流的地貌大奇观,有众多峡保和高大雪山群,低纬海拔的冰川。气候多样,生物资源品种繁多,垂直地带性非常明显,集聚了最壮丽的自然风光。藏纳西,白,彝,傈僳,怒,独龙,普米,回等民族聚居,社会发展层次有先有后,有人类社会发展的博物馆之称,民族风情浓郁。  相似文献   
8.
主体功能区划方法体系建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功能区划对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创新提出了挑战。在研习区划理论和省级主体功能区划试点省实践的基础上发现:(1)主体功能区划既是综合性区域划分的方法与过程,又是其结果,同时,还是地域空间管制的科学方法之一。(2)现有方法研究集中在实践层面的具体方法上,且仍停留在实证主义和结构主义相融合的哲学基础上,缺乏对区划方法的人本主义探讨。(3)现有研究虽初步形成了主体功能区划的思路和程序,但区域功能判别和功能区域定界及指标体系构建仍未取得突破。基于此,首次提出了由区划哲学层次方法论、区划科学层次基本方法、区划实践层次具体方法构成三层一体的主体功能区划方法体系,深入阐述了方法体系中每层的功能及逻辑关联,各层方法的内涵、基本内容,梳理出区划实践层次具体方法的方法路线、区划技术程序及其关键步骤常用方法等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9.
以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建构了5类集成性指标项和由"主导影响因素的单要素整体分析—可量化主导因素的基于ArcGIS层次聚类分析法—瓶颈因素限制法"构成的技术路线,测度以云南为代表的山区省份县域综合发展潜力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云南省县域综合发展潜力差异性显著,且存在很强的空间集聚特征;②总体空间分异呈现城市群高而周边低,交通干线廊道高而影响区低格局,而滇中城市群已形成中心—边缘格局,滇东南、滇西、滇南等城镇密集区初现点状格局;③总体空间分异与交通条件、经济基础呈高度空间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国外国土空间规划实践的异同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家提出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通过对日本、韩国、德国、荷兰4个国家国土空间规划概念、规划体系、国土空间开发模式、影响规划因素、规划理念、规划机构、保障体系、公众参与等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应以“创新空间开发模式”为核心;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导向;以“编制主体的广泛参与”为基础;以“确立阶段性的主攻目标”为原则;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为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