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城市迁移人口居住空间分异——对深圳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深圳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将迁移人口按照户籍地划分为市内迁移、省内迁移和省际迁移3种类型。通过计算区位熵分析街道迁移人口比重在全市中的水平,并用空间自相关来识别其空间集聚状况,以揭示迁移人口的空间分异格局,进而用分异指数刻画迁移人口的分异程度。然后以街道迁移人口比重为因变量,住房因素和就业因素为自变量,采用OLS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来分析和解释迁移人口居住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迁移人口区位熵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圈层结构分布特征,以南山区和福田区为中心向外依次为市内、省内和省外迁移人口;②迁移人口的居住分布存在空间集聚,市内迁移人口集聚分布在行政中心周围,省内迁移人口集中分布在商业中心周围,省外迁移人口集中分布在工业园区较多的关外街道;③省外迁移人口与本地人口之间的居住分异程度最高;④省外迁移人口的居住空间分布显著地受住房因素的影响,省内迁移人口的居住空间分布则受就业因素的影响,住房和就业因素对市内迁移人口的居住空间分布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基于居住环境的常州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空间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健  钟奕纯 《地理学报》2020,75(6):1237-1255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面世以后,基于因子生态分析的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虽取得较多成果,但方法创新还有待推进。本文以常州作为实证研究地区,将人口普查数据与大数据(城市POI数据)相结合,借助网格化处理和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计算方法,从居住内部环境(住房条件)和居住外部环境(设施可达性)两方面综合衡量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进而探讨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空间结构及其与居民社会经济属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常州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空间结构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圈层结构与扇形结构叠加的模式,城市生活质量空间结构与居民社会经济属性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即不同类型居民属性区的生活质量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各类居民属性区均有与之重叠度较高的相对应的生活质量区,这种空间关系的揭示对城市规划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从居民社会空间与实体空间互动关系的角度对社会—空间辩证法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3.
北京社会空间重构(2000-2010)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健  钟奕纯 《地理学报》2018,73(4):711-737
基于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空间统计方法探讨了北京社会空间重构的特征。首先运用因子生态分析和空间自相方法探讨北京社会区类型及主因子,继而通过对有关空间分异的各类指标计算及统计分析,揭示北京社会空间分异演化趋势。结果表明:① 2000-2010年,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空间演化导致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相应变化,城市职业分化及职业空间分异明显,白领人口对新社会区的形成影响显著;② 一产、二产就业人口和从事生产运输业的人口空间分布更加集中,老年人口、外来人口、维族人口、文盲人口和农业人口这些指标的空间分布与居住人口空间匹配的一致性在变差,折射出包括就业人口的职住分离、外来人口的通勤、留守老人等在内的城市问题更加突出;③ 外来人口分布更加广泛且呈现出向远郊方向推移、蔓延的趋势,知识分子集中分布趋势愈加显著;④ 住房系统复杂程度增加,商品房分布总体上趋于均衡,但经济适用房空间分异增大。从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化机制上看,个体差异、家庭差异和地区差异是构成城市社会空间分异过程的3个层级,其背后是行政力量、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三者的推动,上述力量交互作用,推动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持续演化。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的规划体系中,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是空间规划的核心,两者同时管理城乡用地,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两规由于在管理体制、技术方法、审批实施等方面存在矛盾,使得城乡用地管理效率低下。乡镇作为联系城乡的过渡地带,用地矛盾尤为突出。实现乡镇级"规土融合"对于调控城市边缘区用地矛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两规在乡镇级编制实施中的技术性矛盾,包括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用地分类与统计口径、规划用地规模与布局、空间管制分区与要求、规划审批层级与标准5个方面,并从管理体制、规划思路、规划重点和法律依据方面探讨其矛盾产生的根源。进而,基于武汉市乡镇总体规划实践,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系统总结了乡镇总体规划的技术程式,旨在从相对微观的层面进一步诠释"规土融合"理念的实践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