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heng  Zhiheng  Liu  Biao  Zou  Quanle  Wang  Xin  Feng  Jicheng  Zhao  Zhiyan  Sun  Fulong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2020,29(3):1601-1615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 Mining-induced fracture plays a key role in gas drainage for gas burst-prone underground coal mines, especially for closely multilayered coal seams. The layout and...  相似文献   
2.
针对TIN_DDM缓冲面构建与应用中存在的数据类型特殊、算法效率与模型精度不匹配的问题,本文将滚动球模型应用扩展至TIN_DDM缓冲面的构建过程。在分析滚动球模型构建精度局限的基础上,建立了滚动球半径关联的滚动球模型整体精度控制方法;结合大数据量TIN_DDM缓冲面多次构建的应用效率需求,阐明了关键采样点与滚动球半径对TIN_DDM缓冲面构建效率的影响规律;设计了TIN_DDM缓冲面构建关键采样点的判定准则,建立了关键采样点与滚动球半径的数值关联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滚动球加速优化模型的TIN_DDM缓冲面快速构建算法,算法时间复杂度为O(n)。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可实现任意缓冲半径条件下TIN_DDM缓冲面的多次快速构建,且算法精度控制在2σ内。  相似文献   
3.
为了查明山西省晋祠泉泉水断流、泉口水位下降及近年来泉口水位回升的原因,为泉水复流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以长系列气象、水文、开采量、泉流量、地下水位等资料为基础,在详细分析了晋祠泉域不同水动力分区年内、年际动态特征的基础上,从自然气候与人类活动两方面出发,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晋祠泉域岩溶水位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56-1994年,因20世纪80、90年代人工开采量达到历史高峰期,一度超过2.4 m3/s,且80年代以后我国北方干旱化发展趋势较为严重,晋祠泉水流量逐渐减小直至断流;1994-2008年,人工开采量虽有一定程度减少,但仍维持在2.0 m3/s左右,且恰逢连续枯水年,降水量、河流径流量较多年平均值分别减小了11%和27%,此阶段泉口水位快速下降至历史最低值;2008年以后进入相对丰水期,在采取多项措施减少泉域岩溶水开采量的同时,汾河二库蓄水水位逐步抬高,其对岩溶水的渗漏补给量在经历了约2 a的滞后期后到达泉域排泄区,晋祠泉口水位近年来逐步回升。  相似文献   
4.
5.
彭楼灌区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西南部,为引黄灌溉灌区。2002年彭楼灌区复灌以来,有效缓解当地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为研究彭楼灌区引黄水量对地下水位的影响,采用回归分析法,具体分析地下水位变差与引黄水量、干旱指数的回归关系,建立回归方程。通过实例分析检验,建立的回归方程可作为进行彭楼灌区地下水位预测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Cheng  Zhiheng  Pan  Hui  Zou  Quanle  Li  Zhenhua  Chen  Liang  Cao  Jialin  Zhang  Kun  Cui  Yongguo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2021,30(2):1481-1493

With increasing demands for coal resources, coal has been gradually mined in deep coal seams. Due to high gas content, pressure and in situ stress, deep coal seams show great risks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 Protective coal seam mining, a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gas control,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jor coal-produc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owever, at present, the relevant problems, such as gas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and optimization of gas drainage borehole layout in protective coal seam mining have been rarely studied. Firstly, by combining with formulas for measuring and testing permeability of coal and rock mass in different stress regimes and failure modes in the laboratory,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stress–seepage coupling laws by using built-in language Fish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 FLAC3D. In addition, this research analyze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ermeability in a protected coal seam in the process of protective coal seam mining. Secondly, the protected coal seam was divided into a zone with initial permeability, a zone with decreasing permeability, and permeability increasing zones 1 and 2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permeability. In these zones, permeability rises the most in the permeability increasing zone 2. Moreover, by taking Shaqu Coal Mine, Shanxi Province, China as an example, layout of gas drainage boreholes in the protected coal seam was optimized based on the above permeability-based zoning. Finall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field application showed that gas drainage volume and concentration rise significantly after optimizing borehole layout. Therefore, when gas is drained through boreholes crossing coal seams during the protective coal seam mining in other coal mines, optimization of borehole layout in Shaqu Coal Mine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s.

  相似文献   
7.
针对世界挂图上全球任意两点间大圆航线绘制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当前几种常用于大圆航线绘制的世界挂图投影存在的不足,提出采用等距离正圆柱投影作为世界挂图投影并分析其适用性。从大圆航线在等距离正圆柱投影中的方程及其曲率入手,按照计算机制图中"以直代曲"的研究思路,给出了一种在等距离正圆柱投影世界挂图上绘制大圆航线的方法,最后以我国南极科考航线所需参考的大圆航线绘制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晚三叠世卡尼期湿润幕(Carnian Pluvial Episode, CPE)是近年来最受瞩目的地质事件之一。此次事件以卡尼中期全球不同纬度环境湿度显著上升为主要标志。CPE的发生不仅对全球各地沉积格局产生重大改变,也对三叠纪生物演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海洋生物群在跨越CPE期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灭绝与演替,大部分海洋无脊椎动物和部分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在CPE之后出现明显的降低,著名的关岭生物群也受到了CPE的明显影响,并开始显现出危机。CPE之后,恐龙类群开始逐步占据陆地生态的主导地位,早中生代和现代生物的先祖开始在这一时期纷纷出现。CPE的发生揭开了现生生物演化史新的一页,并最终开创了早中生代和现生生物黎明。有关CPE的触发机制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① 晚三叠世巨型季风环流在卡尼期达到鼎盛并区域上影响了大气降水量;② 板块活动造成大规模火山喷发引发全球气候扰动。由于上述2种解释还未能与我国其他地质记录较好匹配,因而CPE在特提斯东缘的发生次序和发展过程并不清晰。这其中,对CPE触发机制的探讨,需要将全球板块变化与古气候模拟纳入其研究范畴。不同于晚二叠世生物大灭绝后生物类群缓慢重启和生态逐步复苏,CPE期间的生物演化与革新在短时间内促成了现代生物类群的形成。在我国,上三叠统卡尼阶分布广泛、发育齐全,且保存有各门类丰富的动植物化石,是开展卡尼期气候- 环境变化与生态效应研究的重要场所。然而目前国内有关CPE研究还十分有限,一些基础的地质工作仍然有待开展。位于特提斯东缘的我国地质记录有助于深刻理解CPE过程和环境- 生物协同演化关系,尤其在现代生物多样性起源和当代生态系统结构成型的研究过程中需要提供更多中国的对比方案。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原国家重力基本网(57网)的历史和技术要点,详细地分析了57网的各类误差和产生原因,提出了新、旧系统转换的方法。本文研究表明,57网基本点相对观测的实际精度约为±0.06mgal,仪器平均值误差为1.6×10~(-4)。基本点重力值含-13.56mgal的基准误差和1.9×10~(-4)的尺度差,并含有±0.1~0.2mgal的非线性系统误差。对基本点实行新、旧系统转换误差为±0.05mgal,基本不损失其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化学同位素的基础上,研究了山西娘子关泉域岩溶水的SO42-、硫同位素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泉域西北、西南地区岩溶水的SO42-主要来源于石膏的溶解;(2)泉域中部汇流区岩溶水的SO42-含量高而δ34S值低,其中的SO42-主要来源于煤系矿坑水,这是因为温河、桃河及南川河沿岸的岩溶水接受了被矿坑水污染的河水的渗漏补给以及部分地区受到钻孔串层污染;(3)娘子关泉群中城西泉水中的SO42-主要来源于煤系矿坑水,而五龙泉和集泉站水中的SO42-主要来源于石膏的溶解;(4)泉域东北部及东部河流沿岸以外的地区,岩溶水中的SO42-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石膏溶解,并受到所处地层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