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2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自1996年创刊以来,得到了院、所和各界有关部门、领导及广大读者的诚挚支持、关心和帮助,借此机会深表感谢!  相似文献   
2.
资源环境领域的信息化与本土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重点论述了资源环境领域的深层研究问题;同时提出用信息化推动现代化的观点,进而对地球信息科学与数字地球的战略进行了概要地分析。  相似文献   
3.
于冬梅 《海岸工程》2002,21(2):59-65
信息时代的召唤,地球信息科学应运而生.经过10a左右的发展,地理信息科学已见雏形.总结了10a来地球信息科学的研究结果,并介绍了地球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CH20082358基于规则库和网格算法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自动数字注记=Automated Numeric Placement for Land Utilization Msp Based on Rule Database and Grid Algo- rithm/吴长彬,闾国年,刘昱君(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测绘学报.-2008,37(2).-250~255  相似文献   
5.
城市信息化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新主题与新动力,是解决目前我国城市发展中诸多难题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对比了数字城市和信息城市,然后指出了建设信息城市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城市信息科学的学科范畴。  相似文献   
6.
《地理研究》2005,24(5):824-824
《地球信息科学》自1996年创刊以来,得到了院所和各界有关部门、领导及广大读者的热忱支持、关心和帮助,借此机会深表感谢!该杂志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多位专家评议推荐,自2004年第1期起,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对此,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于2005年5月特颁发了证书。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课程建设中存在的课程学习和思政育人脱离、课程知识和工程应用脱节、课堂教学和课外拓展脱钩等现象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课程改革内容及相应措施,阐述课程改革执行情况和效果。实践证明: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有较大的提升,契合了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有望为地理信息科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2,(1):F0002-F0002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伴随着2012新春的脚步,新一卷的《地球信息科学学报》又如期而至,和广大的读者朋友见面了。  相似文献   
9.
王铮 《地理学报》2001,56(1):115-115
在中国地理学会21世纪战略讨论会上,我获得了一本新书--《地理学的数学模型与应用》 (刘昌明、岳天祥、周成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本书是1934~1999年《地理学报》 中数学模型与公式的汇编。在这样一个战略讨论会上发布这样一本书是十分合乎时宜的,因 为它向地理学家宣告:我们一直在努力发展地理学理论,改变地理学“有地无理”的局面。 我不同意数学化才是理论的科学思想,这是前1980年代的思潮,但是赞成能够数学化的理论 应该数学化。因为数学没有歧义,数学家千辛万苦发展起来的科学推理工具,可以帮助我们 分析和科学传递。编辑这样一本书,显然起到了理论总结和科学传递的作用,使得地理学家 可以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去分析问题、认识世界、实施创新。   《地理学的数学模型与应用》一书,按照地球信息科学、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3部分汇 编,把地球信息科学放在第一部分,并且把综合应用归入此部分,有助于增加此书的时代感 ,也反映了主编急切地发展地球信息科学的思想,是一种好的选择。在书的体例上,《地理 学的数学模型与应用》按文章编排,有助于读者查询公式出处,进一步理解公式。   对中国地理学来说,这本书反映出中国从1935年吕炯先生、方俊先生对地球物理学公式的应 用,到1990年代大量地理学综合分析的原创模型的出现,地理学家一直在把自己的工作在理 论上深化,而且这种努力正在成为地理学理论研究的主流,并必将影响新一代地理学家,使 他们获得一种新的科学思维。   然而,如果把地理学的理论探索比喻作长征,我认为本书出版还是仅仅走出草地的象征,与 国际同 行研究的比较,我们的差距还很大。本书反映,中国地理学对自然地理研究的模型,多数还 是地球物理学公式的应用,地球信息科学、经济地理学的模型还是一些指标体系和统计方法 的应用。与国际地理学理论研究接轨,这是中国地理学家需要多努力的。其次,作为本书本 身,我感到第三部分所谓“农业地理”的内容许多不是经济地理的内容,也不是农业的专门 问题,而“工业地理”一章,最好称为“产业地理”,这样便于读者查寻。   最后特别声明,我不赞成“地球信息科学”的提法,因为许多经济地理信息、人文地理信 息问题,不是直接与地球联系的,强调它是地球信息,忽视了地理学对自然与人文的综合; 而地球深部信息、地球行星物理信息都是地球科学信息,但不是地理学研究内容。存在地球 信息科学、也存在地理信息科学,二者有很大的交集,但不能混淆,至少在严谨的学术著作 中应该这样。不过“功在汉室,争什么南阳襄阳”,关键是先做起来,地理学在理论化,GIS已经从作为一门技术的“地理信息系统”演变为一门科学的“地理信息科学”,这是 地理学与数学、计算机结合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科技信息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建设历程;武汉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晋级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