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78篇
大气科学   135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190篇
海洋学   15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05篇
自然地理   17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封面     
  相似文献   
2.
本区至今还是综合科学考察的空白区。为查明基本情况,1989年夏以乘汽车路线考察方式穿行该区而作了预查,搜集了当地地质、地理、生物等基本资料。经考察发现,区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上新世以来火山活动普遍,湖泊众多,矿产资源可能有良好前景;所在区又为自然地域和地质构造的重要界线,对青藏高原研究具有重大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极地日记     
胡楠 《海洋世界》2005,(3):8-13
此时此刻,中山站微风习习,彩旗招展,大厨已经为冰盖队的英雄们准备了热汤面,让凯旋的弟兄们吃上第一顿可口的热饭菜,工程组的同志们早早接通了管道,要让英雄们痛痛快快洗个热水澡。北京时间13点45分,四辆雪地车一路高歌,浩浩荡荡,相别又相逢,终于安全回到基地,至此,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举世瞩目的南极大陆冰盖冲顶行动划上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4.
2008年8月15日至9月2日,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专家联合对中国新疆阿克苏河一级支流库玛拉克河上游吉国境内河段萨雷扎兹河及其上的麦兹巴赫冰川阻塞湖进行了科学考察.这次考察活动按照工作内容分为冰川组、水文组和规划组三个工作小组,分别开展了麦兹巴赫冰川湖、原水文测站断面和拟设水文测站断面、拟建水电站坝址的实地考察、勘察和监测仪器安装等工作.冰川组沿伊内尔切克河,横穿近4km的冰碛垄和冰裂隙,历时3天,行程近80km,从海拔2550m的伊内尔切克河口到海拔3334m的冰碛垄顶部,  相似文献   
5.
铀矿物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自80年代以来铀矿物学的研究进展,包括新铀矿物种的发现、铀矿物晶体结构研究的精细化、实验铀矿物学的广泛深入研究及铀矿物学在核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船舶概况。“雪龙”船是我国目前惟一专门从事极地考察和后勤物资补给、人员运输的极地考察破冰船,它是乌克兰赫尔松船厂于1993年建造的一艘具有B1*级(CCS规范)破冰能力的北极运输补给船。我国购进后对其进行了改装,于1994年替代“极地”号考察船承担极地考察任务,成为我国第三代极地科学考察运输船舶。该船总长167m,型宽22.6m,满载排水量21250t,满载吃水9m,配有1台主机(13200kW),最大航速17.9节,设计破冰能力能在厚度为1.1m(加20cm厚的雪)的连续海冰中以1.5节的航速航行,船上原配有能容纳2架直升机的飞行平台、直升机机库和附属配套设备。国家海洋局于1994年、1995年进行了两次初步改装,加装了部分科考实验室、实验仪器、考察人员住舱以及站、船用油舱和淡水舱。最大乘员由原来的55人增加到了128人(含40名船员),拥有200m^2的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气象等科学调查实验室,增添了部分科研设备,使“雪龙”船具有了一定的海洋科学调查能力。  相似文献   
7.
王殿昌 《海洋预报》1993,10(2):59-64
本文介绍了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队1986年10月31日至1987年5月17日“极地”号船赴南极的环球航线和沿途的资料收集情况。对所获得的现场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大于8级大风出现在瓦尔普菜索至彭塔阿雷纳斯的西风带航段及德雷克海峡和好望角航区。长城站地区测得的气压最低值为964.9hPa,最高气温为10.0℃,W-NW风出现频率高达46.5%,E-SE风出现频率为24%,5~6级风的出现频率占37.5%,平均风速8.1m/s。对航渡期间的现场预报经验和体会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第四次南极考察长城站越冬队极地海洋气象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张文义 《海洋预报》1993,10(2):24-32
本文介绍了中国第四次南极考察队,在长城站进行气象考察期间,从获得的每日四次现场气象观测资料经统计分析,得出了1988年长城站地区气象要素分布特点。 利用长城站现场气象观测资料及接收到的地面天气图和卫星云图,开展了对长城站地区天气预报工作。并总结了影响长城站地区天气系统和出现的天气及影响长城站地区的气旋路径。对今后有关人员作好站区天气预报和科学考察工作顺利进行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根据85—904—06课题需要,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许东禹副所长、蔡乾忠研究员,一行三人,于1993年11月21日至12月4日赴朝鲜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石油地质考察和科技交流.  相似文献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计划”自2001年启动以来,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区域环境演化、陆地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数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承担“西部计划”项目数据产出的收集、管理、集成,并面向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的各个领域提供科学数据服务。“西部数据中心”的总体框架是以“西部计划”和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科学需求为导向,建成以数据共享、知识积累、合作交流和数据科学为主要内容的集成平台,为“西部计划”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和成果的综合集成及地球科学发展的长远目标服务。以共建共享的指导思想集成针对西部环境与生态现状与变化的基础背景数据、环境与生态观测数据、模型数据集、数据工具及数据文档;并以完全与开放的数据共享原则为用户提供推送式数据服务。目前,“西部数据中心”已完成了数据共享平台、知识积累平台与合作交流平台的开发和集成,初步形成了科学数据平台,整理并发布了大量的西部环境生态科学所需的关键数据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