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5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现有钻孔及区域资料为基础,对平顶山盐田盐矿床形成的构造条件和盐湖的沉积模式、沉积类型成矿物源进行了分析,为平顶山盐田的进一步勘查和开发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2.
根据岩石地层学、地貌学、孢粉学特征,将河南平顶山地区的第四系划分为4个岩石地层单位,由老到新分别为鲁山组、下汤组、社旗组和马塘组。鲁山组分布于前隆起岗地,为冲洪积成因,形成于225×104aB.P.。下汤组具二元结构,组成河流Ⅳ级阶地,属河流冲积成因,形成于64×104aB.P.。社旗组具二元结构特征,组成河流Ⅲ级阶地,属河流冲积成因,形成年代大于5.42×104aB.P.。马塘组也具二元结构特征,组成河流Ⅱ级阶地,属河流冲积成因,形成于2×104aB.P.。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为探讨黄河—淮河冲积平原及南阳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平顶山矿区地质特征、钻孔护壁概况和5种不同体系泥浆的组成特点、配方及性能参数;对泥浆的密度与固相含量、粘度与流变特性、滤水特性及防涌防漏的主要技术性能和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综合分析了各类泥浆的钻进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平顶山矿区矿井突(涌)水水源判别模式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对在平顶山矿区所采集的地下水样品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以识别一些来源不清的样品归属,建立该区突(涌)水水源判别模型。选择水中6大离子为变量,对37个水样进行了Q型聚类分析和阳离子三角形分析;以聚类分析所得的结果为基础,应用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该矿区寒武系灰岩水、薄层灰岩水(L2)和砂岩水3类判别模型,并应用马氏距离作F检验和归属概率“检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判别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平顶山金矿床位于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的衔接处北端,地处中亚造山带的东段。前人对该矿床的岩(矿)石物理化学特征及地质特征已进行了研究,但对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岩缺乏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高精度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本次研究通过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Hf同位素示踪以及全岩的主、微量元素测试,探讨了平顶山金矿区赋矿花岗岩的源区特征、形成机制和构造背景。矿区花岗岩包括早期的浅色中粒二长花岗岩和稍晚期的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两期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71.7±2.3 Ma和249.8±3.3Ma,对应的εHf(t)为-4.17~-0.58和-4.98~-0.49,两阶段平均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1432 Ma、1457Ma,原始岩浆可能来源于中元古代增生的壳源物质的重熔。两期花岗岩均以高碱(Na2O+K2O)、富Al2O3、富集LREE和LILE(Rb、Ba、Th、U和K)、低MgO、贫HREE和HFSE(Nb、Ta、P和Ti)为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准铝质/过铝质I型花岗岩,代表了火山弧-同碰撞环境。结合中亚造山带东段构造演化历史,我们认为平顶山金矿的花岗岩可能是古亚洲洋向北俯冲、闭合、华北克拉通与佳-蒙陆块碰撞产物。  相似文献   
6.
大气影响下平顶山膨胀土地表蒸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膨胀土的蒸发特征,对平顶山市区膨胀土进行了不同初始含水量土体的室内和室外蒸发试验研究,测试了蒸发过程中土体含水量在不同深度的变化。对室内、外试验结果及其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室内和室外土样的蒸发强度差别较大,但是蒸发系数相差不大,蒸发系数与土体含水量、含水量梯度有较强的相关性。地表土体接近饱和时,蒸发系数在1上下波动。随着蒸发的持续,蒸发系数随地表含水量降低而下降,含水量梯度随地表含水量的降低而升高。当地表含水量达到残余含水量时,含水量梯度达到极大值,持续蒸发含水量梯度将继续减小。土体蒸发系数与蒸发历时进行拟合,呈较好的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7.
煤矿突水溃砂灾害的发生与煤层上履含水层性质、岩性特征及破坏程度等诸多因素有关。通过研究己15煤层顶板基岩与第四系底部的含、隔水性能及顶板覆岩岩性组合特征,计算出一次全部开采3.6m煤层时,其导水裂缝带最小发育高度为38.46m,最大为47.95m,确定了采煤活动导致的上覆顶板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的范围,认为己15—13030工作面煤层开采时发生顶板突水的可能性不大;计算一次全部开采3.6m煤层时,防砂安全垂高最大为23.5m.防塌安全煤岩柱最大垂高为12.5m,结合煤层顶板基岩及第四系底部岩层的水文地质特征,认为工作面回采时顶板溃砂的可能性也不大。强调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顶板涌水的观测,同时增加现有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从而为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平顶山煤田十三矿二1煤层厚度特征及沉积环境等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认为二1煤厚度大、煤质好,但区内中部出现较大范围的分叉区,表现为煤层厚度变薄直至尖灭,其分叉型式属二分式。根据二1煤层的形成机制及其变化规律认为,影响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原生沉积环境,后期构造及大占砂岩的冲刷影响仅限于局部。该研究对矿井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东天山平顶山巨眼球状片麻状花岗岩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本文以东天山平顶山岩体为例,探讨中天山晋宁旋回晚期巨眼球状片麻状花岗岩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野外地质关系、岩相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研究表明,平顶山岩体是岛弧钙碱性火山-沉积岩系经原地改造的产物,其Rb-Sr等时线年龄为927 Ma。花岗岩形成作用的动力、热力来源可能与碰撞后天山岩石圈的拆沉有关。拆沉导致的底侵和内侵引发了地壳岩石的韧性剪切,剪切后的岩石有利于部分熔融、熔体-流体运移和化学反应,而熔体和流体的作用反过来又会促进韧性剪切,并将较浅层次的变形变质岩石改造为片麻状花岗岩。平顶山岩体的成岩作用体现了部分熔融、韧性剪切和流体作用的相互反馈,也是这些作用的共同产物。这种原地片麻状花岗岩的成岩过程主要为深源熔体和流体与原岩的相互作用,并使原岩发生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因而其地球化学特征同时受到原岩和外来熔体-流体的控制。底侵和内侵是造山过程晚期-期后挤压-拉张转折期地壳垂向增生的重要方式,而平顶山这类片麻状花岗岩则是这种垂向增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平顶山矿区地温信息管理系统软件(PGTIMS1.0)的设计思路。根据平顶山矿区地温信息的特点,该信息系统软件具有地温数据库、地温图形库、地温计算系统等三个子系统,可以进行地温信息管理、地温图形的管理、地温场中任意一点的地温计算。界面友好,操作方便。为科学地预测地下温度,评价地温环境、煤炭开发与热害治理之间的矛盾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