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篇
  免费   421篇
  国内免费   439篇
测绘学   88篇
大气科学   521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255篇
海洋学   515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32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海洋世界》2006,(1):5-5
三个环境保护小组近期起诉了美国联邦政府.要求政府保护由于北极海冰的消失而受到威胁的北极熊.以避免该物种灭绝。这份提交到旧金山联邦法庭的诉讼,要求政府对早些时候由环境保护主义者们提出的请愿采取行动.在该请愿中,北极熊被列为受到威胁的濒危物种。  相似文献   
2.
在南半球赤道地区,太平洋东部沿岸的海面温度相对较冷,这些冷水强烈地影响着赤道大陆气候,在由塔西提/达尔文间不规则的高/低气压所定义的南方诗动的减弱价段,这种气候背景型式强烈地受到改变,在南方涛动减弱阶段,厄尔尼诺事件可能会出现,赤道太平洋水团要比通常温暖。  相似文献   
3.
北极海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NASA的海冰密集度资料(时间为1978年10月~2002年9月,分辨率为1.0×0.25),计算并分析了1978~2002年的北极海冰面积、范围的时间变化趋势以及变化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4.
用96孔酶标板法测量单尾中国对虾血淋巴上清液抗菌(Uα)应力和过氧化酶活性。实验表明,该法具有以下优点:1)可测定大批单尾对虾血淋巴上清液的抗菌活力,酚氧化酶活性;2)所需对虾血淋巴上清液微量化;3)用酶标仪读取酶的活性,减少了不同试验者人为读数时的误差;4)重复性高。  相似文献   
5.
6.
北极海洋学     
王建林  李杰 《海洋信息》1991,(11):12-16
  相似文献   
7.
北极海冰减少的气候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立新  张海影 《海洋预报》2005,22(Z1):56-61
本文采用了OSU两层大气环流模式对特定的北极海冰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北极海冰减少的气候效应.试验中海温一律取为气候平均值,北极海冰作为外强迫源影响大气,大气响应完全是环流内部调整的结果.本文对北极海冰减少后的大气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特别是与中国的气温和降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大民屯凹陷地层水水文地质特征与油气聚集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民屯凹陷前第三系潜山、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地层水化学场研究发现,本区油田水总矿化度及二价阳离子浓度偏低,地层水总矿化度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性,水体主要为陆相成因并受地表水渗入的影响较大,变质程度高,油田水的演化与盐类的溶解有关。该区地层水的流动受断裂和沉积砂体的控制,在水头压力、浮力动力场控制下其流动样式和分布规律反映了凹陷内油气的运聚规律,可为本区自生自储、新生古储式油气藏的判别提供有利证据。  相似文献   
9.
10.
油田水动力系统与油气藏的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田水中存在“沉积承压水”和“地表渗入水”两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水动力系统,前者由上覆地层重量所引起的地静压力以及地静压力等引起的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所形成,具有内循环承压式水交替特征,后者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向储集层的渗入而形成,以外循环渗入或水交替为特征。这两大系统(尤其是前者)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含油气盆地中油气的运移、聚集和保存,油气聚集区主要位于水文地质带中的交管阻滞一停滞带内,沉积交替强度的低值区是油气富集区,沉积水的离心流使凹陷中的油气围绕凹陷中心呈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