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与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构建出一个GDP综合预测模型,并且考虑十九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精神与国家关于技术、资本、劳动力等方面的区域平衡发展战略调整模型的参数,计算了2016—2050年中国分省的GDP总量与人均GDP,进一步通过计算省区间人均GDP的基尼系数来分析省区协调发展的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省区协调发展时,各省区在2016—2050年间的GDP总量与人均GDP的差距逐渐缩小,省区间人均GDP的基尼系数将从2015年的0.219下降到2030年的0.176和2050年的0.137,未来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的态势在实现经济稳步增长同时可以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2.
将中国沿海省区17个中心城市服务业水平分为全面发展型、发达型、次发达型和欠发达型。通过服务业以及服务业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发达型、次发达型服务业的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与增加值比重以及就业比重均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随着服务业绝对水平的提高而增强;欠发达型服务业的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与增加值比重以及就业比重均呈负相关的关系;任何水平类型的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之间都为正相关。服务业绝对水平与城市人均GDP、城市综合竞争力、城市规模之间都呈正相关;比重规模与城市经济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我国1980年大地坐标系统为基准,根据国家1∶400万地形图,量算出了我国陆地(包括台湾、海南两大岛屿)的初步的实有参考椭球面的球面积,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的初步参考椭球面球面积。  相似文献   
4.
数字城市和数字省区相互之间既有明确的层次关系,同时共性中又有着个性。本文首先简单介绍海南国际旅游岛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总体架构,重点阐述框架建设项目的主要建设情况以及推广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从区域经济份额变化出发,分析了1952~2010年中国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化过程。通过有序样本聚类的方法,将省区经济份额变动划分了8个阶段,并采用偏离-份额法分析了不同阶段驱动省区经济份额上升的产业及其变迁,以及与区域产业结构和竞争优势变化的关系。研究发现,1949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布局总体上经历了沿海-内地均衡发展、沿海化非均衡发展以及东、中、西部相对均衡发展的过程,且整体上区域经济份额变动趋于减小。1979年以前,不同区域的经济份额在不同阶段变化差异较大,主要由第一和第二产业驱动。1979年以后,区域经济格局呈现明显的沿海化趋势,但驱动产业在不同阶段有所变化。2001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经历了重大调整,经济份额上升的省区明显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东部省区在第二产业上仍具有明显的结构优势,但第二产业竞争优势已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东部的北京、上海、广东在第三产业上呈现更加显著的结构优势,显示出结构升级和服务化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6.
我国省区间工业结构的异同与结构转换的调控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锋 《地理研究》1990,9(4):6-16
通过计算分析,本文认为我国省区之间工业部门结构既有趋同性,又存在趋异性;趋同性是基本合理的,而趋异性预示着各省区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的方向。我国省区工业结构差异主要发现在综合专业化能力、部门深层结构、结构质量三方面。以此为依据,本文提出了我国省区工业结构转换的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7.
介绍全国首个数字省区——海南国际旅游岛数字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并从数字中国、数字省区与数字城市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简单探讨数字省区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中需要思考及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业中小企业省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周莺  刘卫东 《地理研究》2013,32(12):2233-2243
20 世纪90 年代乡镇企业改革以来,中国中小企业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现有地理学文献主要关注中小企业空间集聚、集群研究以及八九十年代的中小企业空间分布问题,对于近20 年来宏观层面中小企业空间分布的研究比较薄弱,实证研究尤为缺乏。基于文献回顾,运用GIS 空间分析、测算变差系数CV等方法,分析1997-2010 年中国工业中小企业省区分布的时空格局变化;在此基础上,选取20 个影响因素并建立计量模型,运用SPSS及Eviews软件,系统测算导致中国工业中小企业省区分布变化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表明:① 1997-2010 年间,中国工业中小企业的省区分布更加集中、空间差异不断扩大;② 中国工业中小企业省区分布格局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地区经济实力、金融环境、市场环境及技术创新是首要因素,信息化、劳动力、铁路密度及农业资源是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部沿海省区城镇化水平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曹广忠  王纯洁  齐元静 《地理研究》2008,27(6):1399-1406
本文利用2000年截面数据,用因子分析法考察了我国东部沿海省区人口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差异、特征和类型。分析结果表明,沿海省区的城镇化水平受到多种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各省区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作用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既有明显受到转型期要素流动影响的省份如广东省;也有综合经济实力提高推动城镇化的区域如沪苏和浙江省;还有表现为典型的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传统模式的省份如山东省等。省区间差异化的城镇化影响因素表明,我国沿海省区的城镇化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水平预测与减缓及适应气候变化研究息息相关。基于国家统计局2005—2015年全国各省区城镇和乡村人口,以各省区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指标进行分组,结合IPCC 5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的发展特征设置模型参数,运用Logistic模型预测了我国各省区2016—2050年城市化水平。结果表明,到2050年,各省区(除天津、北京、上海、西藏外)在5种典型SSPs下城市化水平收敛于75%左右。其中,SSP1、SSP3、SSP4、SSP5路径下,各省城市化水平比较趋同。而在SSP2路径下,全国总体上从东部到西部城市化程度逐渐降低,空间分布具有明显梯次递减性。5种SSPs路径下城市化速度方面,基本上呈现出中西部快而东部慢、西南快而东北慢的空间分布格局。同时,高收入省份不同路径下的城市化水平差别小,而中低收入省份的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