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同工酶电泳方法,对在不同温度处理下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和超氧化歧化酶(SOD)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本文结果显示刺参组织内无LDH同工酶的表达。在10℃到20℃的温度突变处理中,12 h内EST和SOD均有新增酶带,在20℃到10℃的温度突变1 h内EST表达有新增酶带。3 h内SOD表达有新增酶带。在不同变温幅度的处理中,EST和SOD只有1条酶带。这表明,刺参对温度突变可产生积极的响应,对于其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陕西冰雹气候特点及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对1995-2000年初夏(5、6月)陕西省冰雹分布特点,降雹同期的环流背景进行了分析,把降雹同期500hPa环流形势分为西北所流型和冷涡(低槽)型。通过对降雹前期的地面的影响系统分析,总结出地面热低压、24h变压、冷锋或切变线对冰雹预报有效好的指标意义。  相似文献   
3.
极限时间法分析2003年中强地震前h′值异常变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琼  刘正荣 《内陆地震》2004,18(2):138-145
选择2003年2月24日巴楚-伽师6.8级地震和2003年2月14日石河子4.9、5.4级地震震前、震后序列,分析其h'值在中强地震前的异常变化过程,统计其h'值的异常峰值出现时间与发震时间的优势时段。算例结果显示,中强地震发生前h'值确实存在异常波动变化,地震越大异常变化幅度越显著。不同地区因为地震活动性强度不同,h'值的绝对量级也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说中强地震前h’值存在高值突变,可将其作为短临预报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4—2018年深圳市罗湖区49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的逐日就诊人数和同期气象要素资料,利用不同时间尺度分析上感就诊人数的变化特征,并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广义线性模型(GLM)等研究不同气象要素与深圳地区上感就诊人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深圳市罗湖区上感就诊人数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3—4月、夏季7月和冬季12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时段,分别对应24节气中的清明、小暑、小寒节气。DLNM反映气温为主控因素,它对上感就诊人数的影响以冷效应为主,相对风险(RR)在滞后4 d达到峰值(RR为1.041,95%置信区间为1.022~1.060),且女性较男性、中老年人较少儿更易受冷效应的影响;其次是暑期的热效应和春季温度多变的影响。湿度影响主要表现为低湿效应,其相对风险在当天达到峰值(RR为1.058,95%置信区间为1.049~1.068)。气压和风速影响则表现为高压效应和大风效应,RR在滞后1 d达最高。总之,深圳市冬、春季冷空气活动及其所反映的低温、低湿、大风等产生的冷效应是诱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关键因素,其次是夏季持续高温的影响,两者都应予以重点及时防范。  相似文献   
5.
承德市臭氧污染气象条件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4-2016年承德市环境监测站和气象站的数据,分析了气象条件对承德市O3-8h浓度的影响,探讨了臭氧污染气象条件的预报方法。结果表明:4-7月是承德市O3-8h浓度较高的月份,O3浓度的日变化特征为午后浓度高而夜间浓度低;O3污染的天气形势为500 hPa受高压脊和偏西气流影响,850 hPa有强暖平流和20℃以上的高温,地面受低压前部和高压后部之间的偏南气流影响;有利于O3-8h出现高浓度的气象因子为日平均气温大于23℃、日最高气温大于28℃、日平均海平面气压995-1007 hPa、日平均水汽压18-28 hPa、偏南风大于1 m·s-1。利用气象因子综合评分建立臭氧污染指数,与O3-8h浓度的相关系数高达0.7553,说明臭氧污染指数能较好地预报臭氧污染天气。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区强震前后的 h 值及“震情窗口”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台、渤海、海城以及唐山大地震前1年内,围绕震中甚至距离震中500多公里的地区发生的某些震群,出现衰减系数异常(h≤1)。同时发生在林县、太原、长岛地区的小震群,其月频度几乎同步出现峰值。称林县、太原、长岛地区为“震情窗口”。强震前区域震情h值异常和“震情窗口”变化呼应,对判断未来强震三要素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130次地震为例用刘正荣衰减系数法计算了衰减系数值和后续地震的最大强度值。经检验实测值和最大强度,误差在0.5级以内,多数误差小于0.3级,最大余震与主震强度差约为1.2级,这与巴特(B(?)th,1964)的统计值相近似;最大余震出现在主震之后的时间长短不尽一致,有的在主震发生的当天出现,有的长达80多天。  相似文献   
8.
9.
认述了CFG24型桩机的设计原则,整机结构及工作原理,对该桩机的设计特点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两次岫岩震群的特征及其预报意义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1988年1月、1999年11月岫岩两次震群的性质及序列特征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序列各项特征参数及预测指标都显示出了具有明确意义的预报信息。特别是1999年11月前震序的低b值、低h值及多台小震初动符号和波形特征的高度一致性和稳定性都预示着震源区应力的高度集中和稳定,也为短临预报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此外,前震序列的频度分布的时间结构和能量释放的时间过程也明确显示出“密集-平静-发震”和“增强-减弱-发震”的特点。这种临震预报特征与海域地震前震活动的时空结构和时空过程十分相似。本文还讨论了两震群之间特殊部位发生断层贯通的可能性,并给出震级上限的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