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5 毫秒
1.
唐山震区深反射剖面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研究唐山地区深部地壳构造与唐山大地震孕育及发生的关系,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石油部物探局的协助下,于1985年1月在唐山震区完成了64km长的深反射剖面野外观测,获得了高分辨率的整个地壳结构的详细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唐山震区内深度500m以上的沉积层十分破碎;结晶基底为前震旦纪地层,埋深2-7km不等,覆盖地层倾斜,且断层发育,其中陡河断裂为正断层,延深至6-7km,推断该断层为1976年唐山发震的重要构造之一。测线上大约21km深处普遍存在一反射层;莫霍面深度在31-32km左右,与该地区折射剖面得到的结果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2.
小当量激发的远距离信号检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利用小当量震源进行远距离探测的可能性,通过现场试验进行了研究.野外实验采用1次大当量激发和16次小当量激发,研究结果表明:①有可能利用数十公斤当量的炸药实现200km距离的探测;②在激发条件相同(或相近)时,不同当量的激发波形滤波后存在一定的相似性;③依据人工震源可重复性采用以下的激发组合方式和处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信噪比:针对大当量激发与小当量激发波形的相似性,利用大当量激发的波形作模板与小当量激发的波形作相关,可判断台站是否接受到小当量激发的信号并检测其震相到时信息.针对小当量激发波形的相似性,采用小当量多次激发的方式,通过N次根加权叠加方法,能有效提高记录的信噪比和震相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3.
折射波地震记录叠加成像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多次覆盖折射波地震勘探是用来追踪反射波成像质量较差地区的地质构造或用于追踪深层基底形态及研究基岩面的一种勘探方法.基于折射波理论,用折射地震记录中的折射波对地下折射界面进行成像,应用共深度折射面元叠加成像理论方法,给出用共深度折射面元叠加成像技术对地下折射界面进行成像的速度分析与动校正计算方法,提出一种适用于折射波发育探区的共深度折射点叠加成像方法,最后以模型和实际例子说明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张木生 《地震地质》1989,11(1):77-83
瞬变电磁测深法是一种人工源的电磁方法,适用于寻找火山岩覆盖区以及逆掩推覆体下部的含油气构造、圈定碳酸盐岩地区的低阻和中等电阻的沉积岩系构造。与其它电磁方法比较,有抗干扰能力强、信噪比高、受横向不均匀性的影响小等优点。本文简述了该方法的物理原理、野外测量技术、数据处理及其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5.
栈式稀疏自编码网络的多时相全极化SAR散射特征降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恒辉  郭交  韩文霆  刘艳阳  宁纪锋 《遥感学报》2020,24(11):1379-1391
利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能够实现地物的识别和分类,而多时相全极化SAR可以获取地物更多的散射特征,提升地物识别精度,但高维散射特征的引入会带来严重的维数灾难问题。为了实现对高维散射特征的有效降维,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栈式稀疏自编码网络S-SAE(Stacked Sparse AutoEncoder)的多时相PolSAR散射特征降维方法。该方法首先对PolSAR数据进行极化目标分解以获取高维散射特征;然后使用S-SAE对获取的多维特征进行降维处理,其中S-SAE降维方法首先采用无监督训练方式进行逐层贪婪训练;再结合Sigmod分类器,利用监督训练的方式对S-SAE进行参数优化,实现高维特征的有效降维;最后以降维后的特征作为支持向量机(SVM)和卷积神经网络(CNN)分类器的输入,实现地物分类。通过仿真和实测的两组多时相Sentinel-1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双隐层的S-SAE降维方法在各分类器上均取得最优的降维效果;对比各降维方法在SVM分类器上的分类精度,S-SAE较于局部线性嵌入(LLE)与主成分分析(PCA)降维方法,总体分类精度分别至少提升了9%和14%;在CNN分类器上,S-SAE较于LLE与PCA降维方法,总体分类精度分别至少提升了7%和9%。  相似文献   
6.
横波速度动校正后的共转换点(CCP)道集内,同时刻的各道横波信号S变换(ST)谱与其叠加道ST谱具有相似关系.因此,可基于这种相似关系设计自适应滤波器来提取多波地震数据中的横波波场.首先对共中心点(CMP)道集应用纵波速度动校正并在各道减去叠加道来去除数据中的纵波波场;然后在CCP道集应用横波速度动校正,将地震道振幅水平调整至叠加道振幅水平并做S变换,以叠加道ST谱为参考对地震道ST谱进行自适应滤波,去除数据中的残余纵波和噪声;最后,将滤波结果的振幅水平恢复至滤波前振幅水平.理论和实际数据试算表明,本文方法可有效提取多波地震数据中的横波波场,为多波多分量横波数据处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In the Rhoscolyn area of Anglesey, the late Precambrian interbedded psammites and pelites of the Monian Supergroup are folded into a kilometre‐scale antiform, plunging about 25°NE and with an axial surface dipping about 40°NW. Numerous folds of up to a few tens of metres in wavelength are present on both limbs of this antiform. These smaller‐scale folds also plunge about 25°NE but clearly belong to two separate episodes of folding, and it has become a matter of longstanding controversy as to whether the larger antiform belongs to the first or second of these episodes. Close examination of the cleavage/bedding asymmetries from all the lithologies, however, shows that the large antiform is a second‐generation structure, and that on the gently dipping northwest limb, the sense of cleavage/bedding asymmetry of the earlier cleavage in the psammitic units has been almost uniformly and homogeneously reversed (so that it appears to be axial planar to the antiform), while in the pelitic units the sense of cleavage/bedding asymmetry of the earlier cleavage has been preserved. Many of the small‐scale complexities of the observed cleavage/bedding relationships may be explained by appealing to differences in the timing of the formation of buckling instabilities relative to this reorientation of the early cleavage in the psammites during the second deformation. A first‐order analysis of the finite strains from around the large‐scale antiform shows that the orientation of the first cleavage prior to the second deformation was steeply dipping to the southeast. The second deformation correlates with the southeast‐verging Caledonian deformation affecting the Monian and Ordovician units elsewhere in northwest Anglesey, while the northwest‐verging first deformation event, which is not present in the Ordovician rocks, must have occurred before they were deposited.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
蒋立  蒋宏  朱明  谭佳 《新疆地质》2011,29(3):348-351
速度分析和静校正精度高低影响地震数据叠加效果.常规速度分析是建立在时距曲线符合双曲线假设基础上,实际反射波旅行时并不总是满足双曲线规律,存在静校正误差,特别是中短波长静校正量会扭曲反射波双曲线,不准确正常时差无法使动校后CMP道集上地震道反射同相轴在叠前对齐.本文介绍高精度三维迭代叠加方法,是利用双方向倾角扫描方法建立三维模型道,利用CMP道集与模型道相关求取并消除剩余时差,经保振幅叠加后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综合物探技术探测平果铝厂赤泥堆场岩溶发育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预测和评价赤泥堆场建成后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污染,利用等偏移地震反射法、高密度电法为主,自然电场法为辅的综合物探技术来探查堆场地下岩溶的发育特征和管道的分布状况。经上述3种物探技术综合探测,确定出堆场各处覆盖层的厚度,确认了5个断层破碎带及其走向,圈定了14个物探异常区,并初步探明了岩溶管道的分布和地下水的流向。同时综合物探技术与钻探成果揭示了研究区岩溶发育的特点是以浅部垂直型为主,浅层岩溶的发育深度大约在地表下0~10 m,深部岩溶也有少量发育,其发育深度约在地面下40~50 m,超过此深度后岩溶发育变弱。   相似文献   
10.
云南及周边地区Lg尾波Q值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集了昆明台1990~2000年间大于4.0级的地震宽频记录资料,以及分布在云南境内的23个昆明数字化台网1999~2000年的资料,使用单台叠加谱比方法处理了280个Lg尾波信号. 在假定Lg尾波Q与频率f有Q =Q0fη关系的基础上,计算出各射线1Hz时的Q值及频率相关因子η. 在此基础上,运用反投影技术反演得到云南及周边地区0.5°×0.5°网格内的Q0和η的分布图像. 结果表明:云南及周边地区的Q0在150~300之间变化,滇东地区的Q0明显高于滇西地区;η的变化范围在0.3~0.8之间,绝大部分地区η的变化范围为0.5~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