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9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测绘学   75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475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69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2.
凡纳滨对虾生物学及养殖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凡纳滨对虾原产于太平洋沿岸水域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桑诺拉一带。1988年由张伟权教授引进我国。本文对国内外凡纳滨对虾生物学及养殖生态学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凡纳滨对虾养殖生态学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对虾养殖生态系中有机碳的初步研究本研究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围隔养殖对虾生态系中有机碳的变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溶解有机碳 (DOC)含量波动在 5 .2 99~ 13.39mg/ L之间 ,平均为 8.5 3mg/ L± 2 .2 5 mg/ L;颗粒有机碳 (POC)含量波动在0 .6 5~ 6 .6 3mg/ L之间 ,平均为 3.2 5 mg/ L± 1.76 mg/ L;总有机碳 (TOC)含量波动在 6 .92~ 2 0 .0 2mg/ L之间 ,平均为 11.78mg/ L± 3.82 mg/ L ;其中 DOC∶ POC∶ TOC为 0 .72∶ 0 .2 8∶ 1。各种有机碳组分的含量明显高于自然海水中各种有机碳的含量 ;各种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在养殖期间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 ;其变化与 DCOD的变化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斜坡式防波堤砌石护面中的插砌条石和干砌块石在波浪作用下的力学图式及作用机理 ,重点给出考虑摩擦力作用时的砌石块体稳定厚度的计算公式 ,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公式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在港口工程建设中,快速加固超软弱的吹填地基,采用真空预压法是一个经济有效的方法,再联合以碎石桩加固则能进一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地基工后沉降.通过真空预压联合碎石桩加固地基的现场试验以及观测资料的分析,得出真空预压联合碎石桩加固后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由原天然地基的60 kPa左右提高到220 kPa,计算结果表明打碎石桩后的地基变形模量Esp与真空预压后的Ea相比提高了1倍,联合碎石桩加固后的地基沉降量比仅经过真空预压的地基减少1/3.  相似文献   
6.
石鲽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石鲽鱼的生物学特性 ,对亲鱼的选择培育、人工催产、挤卵、受精孵化和仔稚鱼的培育技术 ,进行试验探索。在室内人工控制水温、光照、饵料投喂的条件下 ,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石鲽鱼的发育和变态及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 ,探索了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 ,突破了过去单纯依赖采捕自然苗进行人工养殖的方式 ,为实现室内全人工育苗及养成产业化生产 ,解决苗种来源途径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7.
关中地区的新石器古文化发展与古环境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厚远  张健平 《第四纪研究》2008,28(6):1050-1060
气候环境变化作为影响或制约古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因素,虽然经常受到质疑,但依然被越来越多的考古工作者,包括一些古气候学者所接受。关中地区是我国古代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为探讨气候环境变化与古文化演化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提供了条件。本文对已有很好研究基础的渭南全新世黄土剖面的孢粉、植硅体、蜗牛化石及磁化率和粒度记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得出该区全新世以来有3次突出的气候温暖湿润期(9000~7300aB.P.,6800~5500aB.P.和4500~4300aB.P.)和3次明显而短暂的寒冷干旱期(7300~6800aB.P.,5500~5000aB.P.和约4000aB.P.)。温暖湿润气候期与关中地区的老官台(8000~7000aB.P.)、仰韶(7000~5000aB.P.)、龙山(5000~4000aB.P.)等文化繁盛期几乎是同步的,而发生在7300~6800aB.P.,5500~5000aB.P.及4000aB.P.前后的寒冷干旱气候环境,不是简单的气候冷暖变化,而是影响了生物、水、大气等表生地球系统的气候变化事件,改变了该区的植被类型和生物群落的变迁,这3次气候变化事件时间上大致对应了老官台-仰韶-龙山-夏商文化交替的时间。然而,根据目前的气候记录及时间分辨率还难以判断更次一级的气候环境变化与各文化期不同文化类型变化之间的关系。对关中地区泉护遗址植硅体的分析显示,4500aB.P.以来水稻含量的增加与气候变干的趋势并不一致,推测可能与古人利用渭河水资源种植水稻有关。研究认为关中地区气候环境变化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规律可寻,但是由于目前对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幅度、详细的考古文化性质的认识不足,以及时间分辨率和年代学的限制,还无法确切说明什么程度的气候环境变化对哪些文化类型通过什么机制产生了何种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长宁石林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最具代表性的景观资源是岩溶地貌,有溶洞、石林、天坑、漏斗、地缝、暗河、瀑布等,并有其他多种配套景观资源。这些地质景观资源具有重要的地学科研和美学观赏价值,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
黄小军  陈晨  边立杰 《岩土工程技术》2008,22(3):145-147,151
通过对经典的Priebe沉降计算法分析,以及面积置换率的变化对桩体压缩性假设作了改进;对桩土重度差异及承受荷载时应力和变形与深度的关系作了分析,归纳出相应的数学计算公式,用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得到的结果表明改进是合理、适用的,可为今后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在上海市建设用地勘测定界过程中涉及的土地权属界线认定、原土地用途划分时所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同时从政策角度、技术角度提出了以上问题的相应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