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鳗鲡早期阶段耳石中心核外周标记轮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城华 《海洋科学》1996,20(1):46-48
1989年10月自江苏太湖捕获到日本鳗鲡亲鱼,经暂养、人工催产后孵出 仔鳗。对仔鳗耳石进行观察,发现耳石中心核外周存在标记轮,与1990年4月取样 子长江口启东的白仔鳗耳石中心核外周的标记轮比较,两者无显著差别。两者耳石 中心核与其外周标记轮之间都存在两个生长轮。人工培育仔鳗耳石标记轮(第3个 日生长轮)的存在证实了白仔鳗耳石标记轮是第3个日生长轮。  相似文献   
2.
1990年7~8月,舟山地区的对虾养殖场暴发了流行性对虾黑鳃褐斑综合症,造成对虾大量死亡。作者根据这一病情,对病虾的主要器官组织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发现,病虾鳃丝细胞中有支原体感染。寄生部位为鳃呼吸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和核周腔。支原体多形态,呈近圆形、细长条形不等,无细胞壁,仅有单一膜包围,中心为一电子密度较低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日本鳗鲡白仔鳗耳石中心部分的电镜扫描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城华 《海洋科学》1994,18(6):60-62
对在1990年4月取自长江口的白仔鳗耳石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了耳石中心核及其外周的深暗凹槽生长轮之间存在着数个生长轮。  相似文献   
4.
杨盛昌  谢潮添  陈文列 《台湾海峡》2003,22(2):145-149,T001
用焦锑酸钙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白骨壤叶片衰老过程中叶肉细胞Ca^2 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白骨壤幼叶和成熟叶叶肉细胞中,焦锑酸钙沉淀颗粒大量出现在液池和细胞间隙中,细胞壁中也可见少量沉淀,而细胞基质中则看不到焦锑酸钙沉淀.在衰老叶中,细胞基质和细胞膜上焦锑酸钙沉淀增加,而液泡和细胞间隙中的锑酸钙沉淀则显著减少,并且叶绿体外膜部分破损,结构破坏,核膜与液泡膜内部结构模糊,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扎手率和蒸腾速率显著下降.Ca^2 的区域性分布的变化与植物叶片衰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ODP204航次天然气水合物的可能有利储层——浊积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解岩性在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中的作用, 利用岩矿鉴定、扫描电镜和能谱法对ODP204航次的 4个站位 10个钻孔共计 115个沉积物样品进行分析, 发现沉积物中矿物成分基本相近, 以粘土矿物为主, 含少量以石英为主的陆源碎屑。样品中含有丰富的硅藻和有孔虫等微体化石, 可形成硅藻粘土—硅藻土、有孔虫硅藻土或凝灰质硅质生物粘土。石英碎屑大多呈棱角状, 粒径小、含量少, 同时, 样品中可见透镜体、团块或旋涡状层状结构以及杂乱堆积的斑杂构造。上述特征表明沉积物为含有大量深海或半深海的浊流沉积物或其夹层。由于钻井岩心中有相当部分的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分布在上述沉积物中, 推断这些浊流沉积物很可能是ODP204航次天然气水合物的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6.
孔君  王广河  房文  苏正军 《气象》2016,42(1):74-79
利用CAMS的1 m~3等温云室系统筛选出新型高效AgI焰剂WMC-IN-001和WMG-IN-002。检测结果表明,它们具有较高的成核率,在-15℃时达到10~(15)g~(-1)AgI量级,尤其在-7℃时WMC-IN-001的成核率仍可达到10~(14)g~(-1)AgI量级。同时给出对节银剂配方和2011年市场上主要的几种催化剂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WMC-IN-001和WMC-IN-002的成冰速率较慢,在各检测温度的成冰速率差异较小,均在40~55 min。利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WMC-IN-001燃烧产生的气溶胶粒子作了物化特征分析,粒子分布在0.02~0.60μm,具有两个典型的模态:0.02~0.10μm的较小的粒子和0.20~0.55μm的较大的粒子,均立方直径为0.2472μm。WMC-IN-001气溶胶粒子明显偏大,小粒子相对较少,这可能是其成冰速率偏慢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8.
郯庐断裂带南段新活动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郯庐断裂带南段的第四纪地层不发育,尽管断裂构造岩松散而未固结成岩,也难以应用地层变位法来确定它的最新活动时代和活动方式。笔者在发育断层泥的断裂露头剖面上,采集断层泥样品9个,通过扫描电镜——石英碎砾刻蚀形貌法来确定它的新动活性。根据石英碎砾的刻蚀形貌类型判定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和活动方式;蠕滑?粘滑?从而确定郯庐断裂带南段的最新活动时代在N_2—Q_1或Q_2,活动方式以粘滑为主。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