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403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05篇
地质学   947篇
海洋学   43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5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大直径钻孔施工中掉钻事故的各种原因及特点,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处理孔内掉钻事故的一些方法及预防孔内事故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油页岩地层钻进中压差卡钻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压差卡钻的途径及处理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来强调预防为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 :腐屑食性鱼类——梭鱼对环境中有机氮的摄入能力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 ,随温度的升高 ,体重系数显著减少。摄入氮 (CN,mg/ d)与体重 (W,g)和温度 (T,℃ )的数值关系可用如下模型表示 :CN=0 .6 370 W1 .0 642 ln(3.70 0 8T)。体重为 1 0 0 g的梭鱼每日可消耗环境中 332 mg氮有机质。梭鱼氮的吸收效率主要受温度的影响 ,而氮的转化效率与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体重的增加 ,排泄氮所占比例降低  相似文献   
4.
有效地排除钻渣是钻井液的主要功能之一。本文结合实验及相关工程情况,从力学角度对水平孔中钻渣的运移机理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牛顿力学定律对钻渣在钻井液中的运移速度进行了解析建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采用坑内始钻式水平定向钻机进行铺管施工的技术问题及其优点。  相似文献   
6.
冒浆问题不仅给工程带来影响和经济损失,同时还对当地的环境保护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危及地表建筑物的安全,本文介绍了针对冒浆问题自主研发的防冒浆泥浆优化设计软件。  相似文献   
7.
《岩土钻凿工程》2008,(6):24-24
当地时间12月18日23时6分,中亚天然气管道控制性工程之一——伊犁河穿越第一条主管完成回拖,宣告伊犁河单线定向钻穿越一次成功。为穿越紧张鏖战46天的石油管道人,脸上终于露出灿烂的笑容。  相似文献   
8.
根据随钻测录井实时地质导向和大斜度、水平井评价成图技术需求,针对传统绘图方法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将测录井信息、井眼轨迹和地质模型进行二维分解的实时绘图方法。针对二维分解绘图方法绘图时空复杂度较高的问题,给出了不同事件驱动下的局部实时计算和拷屏重绘算法,控制了对CPU和内存的消耗、提高了绘图效率,消除了实时绘图的闪烁和卡顿现象。应用实例表明,二维分解实时绘图方法能够实现大尺度随钻测录井地质导向图形的流畅、无卡顿实时绘图,可提高大斜度、水平井储层模型评价的刻画精度和时效。  相似文献   
9.
由于第四系、二叠系、石炭系岩性复杂及缩径、坍塌、漏失等情况,山东淄博煤矿大口径超深定向排水孔成井难度大。该井采用了水泥注浆堵漏和水泥造壁稳定孔壁,应用“气举反循环+垂钻”钻进工艺方法控制钻孔顶角,应用阶梯式组合牙轮钻头、水泥固井止水等技术方法,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古炭屑与古森林火?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火普遍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它对自然植被系统的演替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强度和频率的森林火培育出不同类型的植被:频繁的森林火导致草甸的形成,而热带雨林形成的原因之一是森林火的缺乏。古炭屑作为古森林火的遗迹,具有分布广泛、细胞结构保存完好以及原地埋藏等特点,为研究古森林火发生的强度和频率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古炭屑的出现与当时的气候因素、植被类型和地理状况有密切关系:干旱、少雨的气候常常伴随高频率森林火的发生,表现出古炭屑的数量增多;易燃物种组成的植被易发生森林火,古炭屑的出现也会增多,而耐火树种会降低森林火的强度,古炭屑则出现少。因此,从古炭屑的数量和种类的变化,可探讨古森林火的发生规律,进而推断长期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植被、地理状况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