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北京云蒙山地区花岗岩穹隆及伸展构造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建新  曾令森 《地质论评》1997,43(3):232-240
北京云蒙山花岗岩为一中生代侵入的花岗岩穹隆,花岗岩穹隆的叶理普遍发育,叶理轨迹基本平行于穹隆的外部边界,并显示出从核部到边部逐渐增强,东南侧明显强于西北侧的特点。变形构造研究显示,花岗岩穹隆的边部及围岩中普遍存在不同层次及不同运动方向的伸展构造。东南侧以具河防口-水峪伸展型韧性剪切带为特征,剪切运动标志显示为从NW-SE的正剪切运动,有限应变分析估算其剪切位移量在10km以上,剪切带上部被河防口正  相似文献   
2.
针对定量分析土壤侵蚀在各坡度等级上的空间分布研究较少的现状,该文选用通用的土壤流失预报方程,对云蒙湖流域1986—2010年间的土壤水力侵蚀状况进行了定量的估算,以探讨不同坡度上的土壤侵蚀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土壤侵蚀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析得出:土壤侵蚀强度发生在人类活动比较频繁的区域上(8~25°坡度)更为严重;2010年比1986年强度以上所占比例在15°坡度等级上相对更低,在15°坡度等级上有所增加;云蒙湖流域主要土壤侵蚀量发生在25°坡度上;2010年比1986年耕地面积减少、林地和居民用地面积增加是土壤侵蚀降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The Yunmeng Shan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MCC) is composed of the lower plate, the upper plate and the detachment zone. The detachment zone consists of ductile shear zone (mylonite zone), chloritized microbreccias zone and the brittle fault plane. The ductile shear zone contains mylonitic rocks, protomylonites, and mylonites. Finite strain measurements of feldspar porphyroclasts from those rocks using the Rf/φ method show that the strain intensities increase from mylonitic rocks (Es=0.66–0.72) to protomylonites (Es=0.66–0.83), and to mylonites (Es=0.71–1.2). The strain type is close to flatten strain. Kinematic vorticity estimated by Polar Mohr diagrams suggest that foliations and lineation of mylonite (0.47Yunmeng Shan MCC’s detachment zone; and the extensional crenulation cleavage(ecc) (0.34Yunmeng Shan MCC detachment zone is a result of a combination of simple-dominated general shearing caused by crustal extension at the early stage and pure-dominated general shearing caused by MCC uplifting at the late stage. The ductile thinning estimated by finite strain measurements and estimation of Kinematic vorticity ranges from 52% to 82%, which is the minimum thining estimation. Our studies provide new evidence for mechanisms of the Yunmeng Shan MCC detachement zone.  相似文献   
4.
横穿北京云蒙山东部的白垩纪大水峪韧性剪切带的云蒙峡剖面中,主体岩石为花岗质-闪长质糜棱岩,普遍发生了脆性-韧性变形。糜棱岩中的残斑为斜长石、钾长石,基质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糜棱岩中一类斜长石基质与斜长石残斑化学成分基本相同,是斜长石残斑机械破碎的产物,未经历动态重结晶。另一类斜长石基质的An值明显高于斜长石残斑的An值,表明此类斜长石基质经历了动态重结晶作用。糜棱岩中钾长石基质的Or值略大于钾长石残斑Or值。本文根据糜棱岩中经历动态重结晶的斜长石基质和钾长石基质,采用二长石温度计估算的糜棱岩韧性变形温度条件为450~630℃。发现随着背离云蒙山岩基的方向,自西而东,大水峪糜棱岩带的韧性变形温度条件有明显的递降现象。  相似文献   
5.
云梦泽与荆江三角洲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周凤琴 《湖泊科学》1994,6(1):22-32
本文通过对大量地质地貌、考古和文史资料的综合考证与分析,讨论了(1)云梦泽的形成、范围与兴衰历史;(2)荆江三角洲变迁的过程、阶段与特征;(3)荆江三角洲与洪涝灾害;(4)江湖历史变迁与问题思考等。  相似文献   
6.
7.
京北云蒙山变质核杂岩南东侧剥离断层带的构造热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云蒙山变质核杂岩东侧的河防口低角度正断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矿物(黑云母)的变形特征和形成环境分析,获得了该断层带上的构造热演化环境:温度为780~860℃,压力约为7.3×108~8.6×108Pa.提出云蒙山变质核杂岩的成因机制是,在区域伸展背景下,处于半固结状态的云蒙山花岗岩在东南侧卷入河防口-水峪伸展型韧性剪切带,使花岗岩发生中高温条件的韧性变形;之后,该韧性剪切带在隆升过程中不断向浅层次过渡,形成了一些浅层次的脆性伸展变形构造.  相似文献   
8.
云蒙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云蒙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选取云蒙湖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Cu、Zn、Pb、Cr、Cd、As)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其在云蒙湖表层沉积物中的分布、来源及生态风险,以期为云蒙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治理及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依据。采用富集系数法、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对重金属来源进行分析,并选用富集系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云蒙湖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Cu、Zn、Pb、Cr、Cd、As平均含量分别为20.9、73.1、23.1、62.0、0.4和4.5 mg/kg;与临沂市土壤背景比较,Cd、Zn和Cr的含量超过临沂市土壤背景值,Cd污染最严重。重金属来源分析结果显示:Cd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可能与区域农业和林业施肥有关;Cu、Zn、Pb、Cr和 As这几种重金属以自然来源为主。综合富集系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3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得出,云蒙湖表层沉积物中Cd 为最主要的污染元素,且具有较强的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