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以硅烷偶联剂黏结剂,利用溶胶-凝胶法将TiO2(P25)负载在膨胀石墨上,利用XRD、EDS以及SEM等分析技术对TiO2/膨胀石墨复合材料进行表征;以橙黄Ⅱ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TiO2/膨胀石墨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以及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随着TiO2含量的增加,TiO2/膨胀石墨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效率随之增加,对橙黄Ⅱ的光催化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TiO2负载量为15%时,反应速率常数为0.387 h-1,高于P25的反应速率常数。TiO2/膨胀石墨复合物使用4次仍保持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硅烷偶联剂-PMMA复合接枝聚合在超细绢云母粉体表面接枝上聚合物,得到核壳型PMMA/绢云母。经红外光谱(IR)分析知其改性机理为:硅烷偶联剂KH570与超细绢云母表面的羟基发生化学键合而实现预先接枝不饱和基团;在适当的聚合条件下,粉体表面的乙烯基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共聚合,得到核壳型PMMA/绢云母。用热分析(DSC-TG)方法研究了偶联条件及共聚合的条件,得出核壳型PMMA/绢云母的制备条件是:偶联剂浓度7.5%,偶联温度70℃,偶联时间3h;单体用量12.5mL/g,引发剂用量0.015g/mL,温度80℃,时间9h。增加聚合度可以得到绢云母/PMMA复合粉,透射电镜(TEM)观察知绢云母在聚合物中高度分散无团聚。  相似文献   
3.
方涛 《矿物岩石》1997,17(1):100-104
应用统计力学方法和较精确的非谐性校正,文章计算了硅烷在不同温度下的还原配分函数比,方程为:lnβ=-0.1659+0.3603x+0.0489x2以及硅烷与水和甲烷的氢同位素分馏方程:lnαSiH4-H2O=0.1523-0.4060x+0.0310x2lnαCH4-SiH4=-0.1151+0.2588x-0.0025x2由于硅烷、甲烷中心原子电价相同,构型一致,对它们氢同位素分馏性质的对比讨论是很有意义的;同时,对增量法在氢同位素分馏计算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高岭土有机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二甲亚砜、丙烯酰胺、硅烷等多种有机改性剂对高岭土进行了有机夹层、吸附改性。经有机改性。高岭石的层面间距d(001)可增大到1.1454nm,并且与丙烯酰胺加热后形成稳定的了聚丙烯酰胺-高岭土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与硅烷形成稳定的有机无机复合体。改性后的高岭土与有机物的相溶性大大提高,从而为更好地开发应用高岭土做准备。  相似文献   
5.
采用多参数测定仪在线检测KH550硅烷水解液的电导率和pH值,对影响水解体系的溶剂类型、硅烷偶联剂与溶剂配比、水解溶液pH值及水解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利用红外光谱对硅烷水解前后的分子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KH550适合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中水解,水解后的硅烷膜中检测到Si-OH的特征峰。确定较佳水解工艺条件:KH550、去离子水、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1∶3∶6,水解液的pH值为4,水解时间为5h。  相似文献   
6.
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在乙醇-水混和溶剂中对预先经不同温度煅烧的蒙脱石进行改性。采用XRD、FTIR、热分析、元素分析、比表面积及孔分析等多种手段对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硅烷主要赋存于蒙脱石层间,呈双层排布,少量嫁接于片层端面。热处理温度通过影响蒙脱石层间含水量,进而影响硅烷在层间的水解缩合。硅烷改性蒙脱石的过程为:硅烷分子通过阳离子交换插层至蒙脱石层间;随后水解生成的硅醇分子相互缩合;最终由于乙醇对硅烷水解的抑制作用以及蒙脱石片层相邻电荷位点存在一定的间距,与蒙脱石片层结合较弱的硅烷分子被洗脱,剩余的Si-O-Si交联网络在层间形成类似"柱子"结构。该硅烷改性蒙脱石与原始蒙脱石的比表面积相差不大,但其结构中微孔的比重增加。  相似文献   
7.
以张家口高岭石为原料,通过二甲基亚砜和甲醇处理获得高岭石-甲醇插层复合物,以此为前驱体,常温条件下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及APTES与甲醇组成的反应液中制备出了一系列高岭石-硅烷插层复合物,并利用XRD、FTIR、T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液中甲醇的加入会使插层复合物的层间距减小,且反应液中甲醇所占的比重越大,所得插层复合物的层间距越小。透射电子显微镜发现:当反应液中不加入甲醇时,所得插层复合物(K-APTES)仍呈现出六方片状的晶形,但加入甲醇后,所得插层复合物出现明显的卷曲剥离现象。上述现象均是由于甲醇与APTES发生醇解反应生成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并随APTES分子一起插入高岭石层间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钢筋混凝土表面涂布硅烷等有机硅憎水渗透剂是钢筋混凝土防腐蚀措施之一。硅烷及硅烷膏体有机硅憎水渗透剂在港口码头和桥梁防护上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解决硅烷等小分子有机硅憎水渗透剂在高温等环境条件下挥发损失较大的问题,硅烷膏体和低聚物相继被研究开发出来,但有机硅低聚物憎水渗透剂尚没有在工程上推广应用。通过研究环境条件对3类有机硅憎水渗透剂的性能影响来探讨有机硅低聚物憎水渗透剂的应用前景。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表面半干状态、混凝土表面温度在20℃~60℃、低风速都有利于有机硅憎水渗透剂的水解附着和渗透,而环境湿度的影响不大。3种有机硅憎水渗透剂在环境条件下,S-A(硅烷)表现为渗透深度最优,S-B(硅烷和有机硅低聚物的混合物)在接触角和挥发率上表现最优,SB的渗透深度与S-C(硅烷膏体)接近。电镜扫描试验证实3种有机硅憎水渗透剂的防水机理的细微差别,S-A硅烷分子小易于渗透但不会在表面成膜,S-B中的低聚物会在表面成膜,减缓硅烷的挥发,密集的烷基排列表现为高接触角,S-C膏体中的亲水乳化剂残留在混凝土表面降低了表面接触角。所以,有机硅低聚物憎水渗透剂与硅烷混合后可以用于混凝土表面憎水保护,并表现出优异的憎水性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