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0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21世纪,围绕我国南沙主权的争端继续升温,成为国际政治中的热点之一。各方为此折冲樽徂,提出种种方案,如“U”形方案、“环形方案”、“北海模式”、“印尼澳航路模式”,以及瓦伦西亚的“多边分割”方案等。近年来,菲律宾前国防部长梅尔卡多提出的“南极模式”影响力较大。什么是“南极模式”?“南极模式”的荒谬之处在哪里?  相似文献   
2.
孙承晟 《地质论评》2021,67(5):67060015-67060015
晚清随着中国国门洞开,西方学者、传教士、商人、探险家以“科学无国界”的旗号,将中国视为一个巨大的“露天博物馆”,纷纷来华进行各种科学考察。其中比较著名的如庞佩利、李希霍芬、塞切尼、奥勃鲁切夫、维理士、安得思以及斯文·赫定等,在中国先后组织了多次系统的考察,在地质学等领域取得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成果。这些考察不仅丰富了西方地质学家对中国地质的认识,对之后的中国学者也颇多裨益。民国以后,西人的考察活动激起了中国学者的民族主义反弹,不断遭遇中国学者的主权诉求,尤其是斯文·赫定组织的西北考察成为其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在民间团体的努力下,政府对外国人在中国的考察活动逐渐作出了明确的法律限制,中国学者亦自发开展独立的地质学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4.
埃斯库德罗首提南极“中立化”《南极条约》是南极洲的“基本法”,它规定了南极洲的中立化地位。根据1959年12月由美、英、法、苏等12国签署的《南极条约》,  相似文献   
5.
莫萍 《广西地质》2010,(11):F0003-F0003
近期,中国海监广西区总队第三次北部湾(中国)海域定期维权巡航执法工作完成,标志着2010年定期维权巡航执法工作圆满、顺利结束。2009年10月.国家海洋局下发《关于省级海监机构开展海洋维权巡航执法工作的通知》,首次赋予了省级海监机构参与国家海洋维权巡航执法任务。  相似文献   
6.
矿产资源领域的全球治理主体主要包括联合国、世界银行、美国、欧洲国家等发达国家经济体主导的国际机制、非政府机构等。涉及领域包括主权管辖区外的资源产权、国家自然资源主权、人权、环境、反恐、反腐败、公司社会责任等。治理的相对人主要是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及跨国矿业公司。矿产资源领域的全球治理远不具广泛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困扰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北极关系的核心问题是西北航道是否属于国际海峡。什么样的海峡是国际海峡?根据国际法庭判决,国际海峡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地理标准和使用功能标准。地理标准在国际上没有多少争执的声音,北极群岛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通道也成为世界共识,存在重大分歧均是功能标准。  相似文献   
8.
张侠 《海洋世界》2009,(7):75-77
可以说,这些南极外大陆架划界案的提出,释放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它提醒国际社会,南极大陆领土主权的归属问题不会因为《南极条约》而真正冻结。  相似文献   
9.
陆儒德 《海洋世界》2009,(12):63-67
1958年7月17日,蒋介石下令三军进入“特别戒备状态”,高级军官频繁出入金门、马祖,并炮击大陆沿海城镇,台湾海峡形势骤然紧张。1958年7月中旬,正在福建郊区布置台风前抢收粮食工作的叶飞书记,突然接到总参作战部长王尚荣的紧急电话,传达了毛泽东的决定:中央决定炮击金门,由叶飞担任“前线总指挥”,全面指挥作战任务。叶飞领受了任务,无暇多想,便立即召开了省委会议,交代、安排了省委工作,  相似文献   
10.
南海主权争端的战略态势及中国的应对方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海作为一个具有战略通道功能和能源基地功能的特殊区域,在中国这个陆海复合型国家的地缘战略中具有特别重要地位。南海形势的持续紧张固然有其历史成因,但亦反映出当今中国在和平崛起过程中地缘环境趋于复杂的残酷现实。本文首先从南海地理概况、南海问题的历史沿革、国际社会对中国主权的认同三个方面辨析南海疆域地理格局和南海问题的动态演进;其次通过对南海权益争端脉络的梳理,指出南海问题在本质上已从中国与东盟当事国之间纯粹的资源争夺和领土争端,异化为西方大国阻击中国和平崛起的空间战场和历史节点;然后根据中国在"崛而未起"阶段特殊的敏感性和脆弱性,指出能力和意愿的不足是导致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战略被动的主要原因;文章最后提出了应对南海局势的基本思路:在坚持"区内问题区内解决"原则,力争在双边或多边制度框架内和平化解矛盾和冲突的同时,要树立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意志,防范个别国家出现战略误判,并加大对该地区的战略资源投放,逐步强化对争议海域的有效管理和实际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