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143篇
测绘学   174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88篇
地质学   220篇
海洋学   344篇
天文学   114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26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俞志尧 《天文学进展》2002,20(3):256-264
自从在活动星系核NGC4945的视线方向上发现第一个河外H2O超脉泽源以来,迄今为止已发现了19个河外H2O超脉泽源,对与活动星系核成协和河外H2O超脉泽源及分子谱线的观测和研究是探测和研究活动星系核核区中央源,拱核气体和尘埃环性质的非常有效的工具,主要评述对河外H2O超脉泽源及与其相关分子谱线的搜索,观测和理论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
对非繁殖期与繁殖前期的雌性三角帆蚌鳃瓣作组织切片,观察其组织形态结构。结果表明,三角帆蚌内、外鳃的鳃丝在组成上是相同的,从外到内,其结构可以分为:上皮、基膜、结缔组织,鳃丝上密布纤毛,鳃丝结缔组织中含吞噬细胞、透明细胞等。外鳃具特有结构——瓣间隔和育儿囊,且在瓣间隔两侧,有发达的小水管系统。由于这种结构的存在,使得内外鳃瓣在鳃瓣厚度、鳃小瓣厚度、鳃丝宽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繁殖前期,内鳃基本无变化,而外鳃发生明显的变化,鳃瓣增厚,鳃腔扩大形成孵化室,为胚胎发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发育环境。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峡枢纽工程是综合开发利用长江水利资源的一项举世瞩目的大工程,建成后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也必须考虑到它对长江下游流域以至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因此,必须在工程建设之前进行深入研究。 根据“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区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和对策”这一课题的要求,本文就三峡工程对长江口区流场的影响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腹泻性贝毒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条件改进及其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腹泻性贝毒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的条件进行改变,使原来对实验条件要求苛刻的方法更适宜于一般的实验室使用,使其有可能替代国内目前常用的小鼠生物方法。井成功地运用于冬季大连海域贝类腹泻性贝毒的检测,首次报道了大连地区海域贝类腹泻性贝毒的主要成分大田软海绵酸的含量,其结果是2000年1—3月大连地区海域贝类腹泻性贝毒除个别海区外一般都末检出。  相似文献   
7.
麻痹性贝毒PSP在紫贻贝体内的累积、转化与排出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于1998年9月在青岛鲁迅公园附近礁石区采集紫贻贝(Mytilus edulis),采用实验室培养的方法,初步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ATHK)产生的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在其体内累积、转化与排出的规律。结果表明,在累积实验阶段,紫贻贝内脏的和肌肉中的PSP毒素含量均随实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累积实验结束时,平均每只贝体内的PSP毒素含量为13.40nmol,毒性水平为12.24ugSTXEq/100g,紫贻贝内脏中的毒素含量远远高于肌肉,内脏中PSP毒素占贝体内PSP毒素总量的97.5%。在8天的排出实验阶段,贝体内的PSP毒素总量呈下降趋势,实验结束时,PSP毒素共排除了约50%,每天排除率约为9%。  相似文献   
8.
采用体外测定细菌浓度、胞外产物(ECP)蛋白含量和蛋白酶活力的方法,进行了鳗弧菌M3菌株在2216E培养基中的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用固体培养基培养至24h左右,可得到较高的菌体浓度、ECP蛋白含量和蛋白酶活力。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设计实验,用SAS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得到NaCl浓度、pH值和温度对菌体生长及蛋白酶产量影响的回归模型。在2216E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不同氮源、碳源物质以及不同浓度蛋白胨进行生长研究。结果表明,胰大豆蛋白胨能促进菌体生长及ECP蛋白分泌;NH4Cl与酪蛋白水解物可抑制蛋白酶的产生;牙鲆肌肉匀浆对菌体、ECP蛋白产量和蛋白酶产生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培养基中蛋白胨浓度为4%时菌体量与ECP蛋白含量达最高值,在蛋白胨浓度为2%时蛋白酶分泌量已稳定;1%的葡萄糖、蔗糖、甘油均能显著地提高菌体及ECP蛋白产量,却抑制了蛋白酶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毒素由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TX)及其衍生物组成,目前己发现20余种,在赤潮研究、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医药、军事防化等方面都有应用潜力[其结构、类型和应用见本集刊王云峰等(2003)“麻痹性贝毒毒素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由于PSP毒素的稀有来源和国际社会对STX交易的禁止,限制了国内PSP毒素应用及研究的全面深入展开,因此本文作者对PSP毒素进行了制备,并采用不同方法对制备的PSP毒素进行了研究。 PSP毒素能够选择性地可逆抑制可兴奋膜的电压依赖钠离子通道的开放,从而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使神经、肌肉丧失兴奋性(Frace et al.,1986;Penzotti et al.,1998)。本文利用神经束膜下记录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报道了从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中提取的PSP粗毒素对小鼠运动神经末梢膜电流和NG108-15细胞钠离子通道的作用研究结果,并与STX标准毒素的作用结果进行了比较。 NG108-15细胞是由小鼠神经母细胞瘤和大鼠胶质细胞瘤融合的杂交细胞,经分化剂分化后,显示诸+L1196如兴奋性、合成和释放乙酰胆碱、与培养肌细胞形成突触联系等多种神经细胞的基本特性(Hamprcht,1977)和Na+、K+、Ca2+等多种离子通道,已作为神经细胞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分析药物对离子通道作用的研究(Enomoto et al.,1992; Docherty et al.,1992;Shi et al.,1993;Hu et al.,1997a;Hu et al.,1997b);发育出具有Na+内流支持的锋电位(Hamprecht,1977),该电位是分析作用于膜钠离子通道药物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测定了一次培养实验和连续培养实验中三角褐指藻胞外产物的变化及其与汞的络合性能。28天的培养过程中测得胞外产物与汞的络合容量C_L为2.6×10~(-5)mol/dm~3;表观稳定常数K′为6.1×10~(10)。该结果解释了细胞培养过程中胞外有机物的释放对汞的解毒机理及对介质中汞形态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