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海洋学   73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碳水化合物的组合合成是一项新兴技术,该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用于进行生物活性筛选的寡糖及拟糖物。液相与固相合成技术可以极大地加快药物研究与开发进程。作者针对该技术在碳水化合物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硫酸皮肤素寡糖的分离与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软骨素酶 ABC (Chondroitinase ABC,EC4 .2 .2 .4 )对硫酸皮肤素 (Dermatan Sul-fate,DS)进行控制降解。对得到的混合寡糖首先采用低压凝胶渗透色谱 (L PGPC)进行分级 ,然后对每一组分再利用强阴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 (SAX- HPL C)进行分离 ,最终制备出聚合度为 2 ,4 ,6 ,8,10 ,12的寡糖纯品。寡糖纯度采用 SAX- HPL C,毛细管电泳 (CE)以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进行检验 ,结构采用电喷雾离子化质谱 (ESI- MS)以及核磁共振波谱 (NMR)技术确定  相似文献   
3.
利用肝素酶 (Heparinase I,EC4 .2 .2 .7)对牛肺肝素进行控制酶解 ,混合寡糖经超滤、凝胶渗透色谱和高压液相色谱技术分离制备后 ,得到聚合度为 2 ,4 ,6 ,8,10 ,12 ,14和 2 0的寡糖纯品。各寡糖纯度采用毛细管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检验 ,寡糖结构采用核磁共振氢谱证实。  相似文献   
4.
褐藻寡糖具有多种生理活性,本研究通过酶解与分级条件的优化,获得了低分子质量褐藻寡糖的酶法制备工艺,并在体外模型上评价了不同分子质量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褐藻寡糖制备条件为:底物浓度1.20%,酶底比4.35 U/mg,酶解时间4 h。进一步采用乙醇沉淀和超滤分离后,获得了重均分子质量分别为0.84、1.40、2.25和34.56 k Da的4种组分,其得率分别为50.82%、5.15%、11.48%和12.00%。各组分均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可有效清除DPPH和羟自由基,其中低分子质量组分A的抗氧化活性最为显著,其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与维生素C相近。  相似文献   
5.
为观实CHIMEHERB有效成分,对新生小白鼠和人包皮外板的表皮细胞的生长影响,本文对7个实验浓度13次实验,112组592个组织块进行了组织培养的资料分析和机理的初步探讨,结果说明CHIMEHERB对表皮细胞无任何毒副作用,能100%的促进表皮细胞的生长.其相对生长率:小白鼠组为142.73%,人包皮外板组为440.58%,实验结果与临床应用效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寡糖对三黄鸡生产性能及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96只1日龄广东三黄鸡,研究了饲料添加0.2%或0.3%的寡糖对肉鸡生产性能与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2%的寡糖能显著提高11~30日龄肉鸡的增重、免疫器官指数及新城疫H I抗体滴度(P<0.05),血液白细胞吞噬率和血清IgG含量亦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添加0.2%或0.3%的寡糖能明显改善全期的饲料转化率(P<0.05)。  相似文献   
7.
8.
甲壳胺寡糖的液相色谱及薄层层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低分子甲壳胺多糖的抗肿瘤辅助疗效,作者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结合薄层色谱法(TLC),探讨了SUGAR-KS-802寡糖分析柱分析甲壳胺寡糖的条件,并尝试了几种薄层层析展开剂对甲壳胺寡糖组分的展层条件。结果表明,在HPLC流动相为0.001mol/L NaOH溶液,流速0.2mL/min时,可将混合的标准甲壳胺寡糖成分很好地分离;采用乙酸乙脂:甲醇:水:氨水=5:9:1:1.5混合液作为硅胶薄板展开剂时,可将不同聚合度的甲壳胺寡糖很好地分开,且层析重现性高,糖残基数目和Rf值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2种分析方法结合可以作为1种可靠的甲壳胺寡糖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混合菌群发酵马尾藻作为海藻肥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尾藻原位分离发酵菌群,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鉴定菌种组成,获得发酵菌株4株分别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非脱羧勒克氏菌(Leclerciaadecarboxylata),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leidyi)以及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macroides);控制4菌株接种比例进行马尾藻发酵,监测发酵过程中菌种生物量、褐藻酸含量及褐藻寡糖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马尾藻经发酵36 h生成聚合度2-5的褐藻寡糖,并伴随菌种二次生长及pH下降等易于观察检测的参数变化;含褐藻寡糖的发酵原液稀释600倍后,能够明显促进小麦种子萌发及根生长,与清水对照相比萌发率提高26%,根系长度增长37%。本研究为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海藻肥料提供了可行案例,证实该方法简单有效,可操作性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将来实现海藻发酵肥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人肠道微生物体外厌氧发酵技术,研究人肠道微生物对不同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的降解利用。分别将五个志愿者的肠道微生物接种到以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酵解48h后,采用TLC和PAGE分析分子量变化,PMP-HPLC分析单糖组成变化,GC分析短链脂肪酸的生成情况。结果发现:在人肠道微生物体外降解岩藻聚糖硫酸酯的体系中,岩藻聚糖硫酸酯寡糖和低分子量组分(10—20k Da)含量显著降低,而且酵解产物的单糖组成没有变化,说明被人肠道微生物彻底降解利用;而人肠道微生物对高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20k Da)的降解和利用度很低,产物的半乳糖和甘露糖的比例明显下降。低分子量和高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在酵解后均生成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但在高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发酵液中还生成了支链脂肪酸(异丁酸、异戊酸)和戊酸。研究结果表明,人肠道微生物能够彻底降解利用复杂的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寡糖和低分子量组分,但是对高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的降解率很低。单糖分析说明人肠道微生物能够降解和利用多糖中的所有单糖,产生有利于肠道健康的短链脂肪酸,但是只有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能够抑制支链脂肪酸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