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210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71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357篇
海洋学   192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矿床谱系是对成矿多样性的理论概括,而成矿多样性又是由不同级别、不同性质的致矿地质异常决定的.本文论述了山东省内生金矿矿床谱系及其致矿地质异常.  相似文献   
2.
四川汶川MS 8.0大地震地表破裂带的遥感影像解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付碧宏  时丕龙  张之武 《地质学报》2008,82(12):1679-1687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于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断裂带的汶川MS 8.0级大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形成了空间上基本连续分布的地表破裂带(地震断层)。根据地表破裂带的解译标志及影像特征,我们充分利用震后中国科学院航空遥感飞机所获取的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图像以及我国台湾福卫-2卫星遥感图像进行详细解译分析,并结合震后的多次野外科学考察与验证,初步查明了四川汶川MS 8.0级大地震所产生地表破裂带的空间分布特征。遥感解译分析表明汶川大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带总计长约300 km,其几何学特征十分复杂,主要沿先存的NE走向活动断裂带呈不连续展布;变形特征以逆冲挤压为主兼具右旋走滑分量。按同震地表破裂带所在断裂带位置,可将其分为两条: 中央地表破裂带:沿映秀-北川断裂带分布,从西南开始呈北东向延伸至平武县水观乡石坎子北东一带,长约230 km,最大垂直位移量达6.0 m左右,最大右旋水平位移达5.8 m;山前地表破裂带:沿灌县-安县断裂带分布,由都江堰市向峨乡一带开始呈北东向延伸至安县雎水镇一带,长约70 km,以逆冲挤压为主,最大垂直位移量可达2.5 m。此外,遥感图像分析还表明上述地表破裂带与地质灾害分布在空间上具有十分密切的相关性,因此,挤压逆冲-走滑型地震断层的致灾效应研究是未来应该加以重视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腹泻性贝毒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条件改进及其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腹泻性贝毒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的条件进行改变,使原来对实验条件要求苛刻的方法更适宜于一般的实验室使用,使其有可能替代国内目前常用的小鼠生物方法。井成功地运用于冬季大连海域贝类腹泻性贝毒的检测,首次报道了大连地区海域贝类腹泻性贝毒的主要成分大田软海绵酸的含量,其结果是2000年1—3月大连地区海域贝类腹泻性贝毒除个别海区外一般都末检出。  相似文献   
4.
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毒素由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TX)及其衍生物组成,目前己发现20余种,在赤潮研究、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医药、军事防化等方面都有应用潜力[其结构、类型和应用见本集刊王云峰等(2003)“麻痹性贝毒毒素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由于PSP毒素的稀有来源和国际社会对STX交易的禁止,限制了国内PSP毒素应用及研究的全面深入展开,因此本文作者对PSP毒素进行了制备,并采用不同方法对制备的PSP毒素进行了研究。 PSP毒素能够选择性地可逆抑制可兴奋膜的电压依赖钠离子通道的开放,从而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使神经、肌肉丧失兴奋性(Frace et al.,1986;Penzotti et al.,1998)。本文利用神经束膜下记录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报道了从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中提取的PSP粗毒素对小鼠运动神经末梢膜电流和NG108-15细胞钠离子通道的作用研究结果,并与STX标准毒素的作用结果进行了比较。 NG108-15细胞是由小鼠神经母细胞瘤和大鼠胶质细胞瘤融合的杂交细胞,经分化剂分化后,显示诸+L1196如兴奋性、合成和释放乙酰胆碱、与培养肌细胞形成突触联系等多种神经细胞的基本特性(Hamprcht,1977)和Na+、K+、Ca2+等多种离子通道,已作为神经细胞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分析药物对离子通道作用的研究(Enomoto et al.,1992; Docherty et al.,1992;Shi et al.,1993;Hu et al.,1997a;Hu et al.,1997b);发育出具有Na+内流支持的锋电位(Hamprecht,1977),该电位是分析作用于膜钠离子通道药物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5.
针对以往噪声信号发射换能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诸多影响正常科研试验的问题,并根据噪声信号的技术要求,以及探测方式的技术特征,我们对噪声发射换能器进行了重新设计,从选用超磁致伸缩材料作为换能器的材料入手,结合国内外一些新的设计理念,从材料性能分析,到理论设计,最后到可靠性实施方法,都进行了周密细致的研究,并完成了设计全过程。测试结果和使用性能表明,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也是该材料在国内首次应用于单只宽频水声换能器中,开创了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应用的又一个先列。  相似文献   
6.
麻痹性贝毒(PSP)在食物链的传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扼要介绍织纺螺食物链中麻痹性贝毒(DSP)的传递,因误食织纺引起民中毒事件。同时介绍什么是PSP,PSP的来源,全球PSP中毒事件的记录、国内食织纹螺引发PSP中毒事件及PSP中毒症状和致死量。提醒喜食海鲜的人们提高警惕,在发生赤潮的前后时期尽量不吃或少食贝类海鲜,同时,呼呈医学部门和海洋环境部门积极加大投入、研制解药和保护好海洋环境,大力宣传PSP对人们生命安全的威胁。增强科普知识,加强包含安全  相似文献   
7.
采用RT-PCR技术和RACE技术成功克隆淡水鱼类斑鳢sGST基因cDNA全序列,推测得到氨基酸序列,初步分析其结构功能域及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斑鳢sGST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898bp,编码225个氨基酸。斑鳢sGST与真鲷、金头鲷、鲽、黑头鲦、川鲽、大口黑鲈等最新定名为ρ型的sGST氨基酸同源性较高,ρ型sGST为水生生物所特有并共同占据进化树上独立的分枝;与大鼠、小鼠、人等哺乳动物sGST现有所有类型同源性均很低,并且在进化树上距离也较远,表明本研究成功克隆的sGST基因应属于ρ型,可能在鱼类等水生生物对水栖环境的适应上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玛原甲藻腹泻性毒素的生物学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和1995年分季度从海南省三亚海区采集附生于褐藻上的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lima(Ehrenberg)Dodge,经丙酮提取。提取液用pH=3的水除去麻痹性贝毒(PSP),取残留液注入小白鼠(BaB/C纯系),有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ShellfishPoisoning即DSP)中毒的症状出现。初步确定此种藻中提取的毒素为DSP。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广温和广盐性虾类,具有体长、壳薄和生长快的特点.又因其具有很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近年来在我国沿海其人工养殖面积逐年扩大,使养虾业一跃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之一.但随着沿海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污水排放量的急剧增加,在有些地区陆源重金属污染物已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危害,特别是直接影响到对虾养殖的基础工作——人工育苗的进行.这个问题正在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在系统查阅中外文献时,发现国内外对某些常见重金属如锰和铬影响生物体的报道或是很少或没有,我国“渔业水质标准”中也没有锰这一项目.对其他重金属危害的研究也只停留在单一元素效应的水平上.然而,在海水中实际上同时存在着多种重金属元素,它们对生物体的作用无疑是综合性的.为弄清这些常见有害物质对中国对虾仔虾的单一危害和综合危害程度,我们于1990年5月下旬在河北省唐海县十里海养殖场进行了该项实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海洋细菌对赤潮藻生长及其产毒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麻痹性贝类毒素小白鼠生物测定法 ,研究了在可控生态条件下两株海洋细菌S1 0 、P42 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及其产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菌株S1 0 在较高浓度下对藻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较低浓度下抑藻生长作用较弱 ,不同浓度的菌株S1 0 均能有效地抑制藻细胞内麻痹性贝类毒素的产生 ,且在较低浓度下效果较好 ;菌株P42 对该藻的作用恰好与S1 0 相反 ,在较低浓度下明显抑制藻细胞的生长 ,不同浓度的菌株P42 也能有效地抑藻产毒 ,且在较高浓度下作用较明显。实验用的藻株毒力约为 ( 0 .95— 1 2 .1 4)× 1 0 - 6MU/cell,属于低毒藻株 ,该藻株在培养第 1 4天达到毒性最高峰 ,峰值为 1 2 .1 4× 1 0 - 6MU/cell,之后逐渐下降。讨论了海洋细菌在赤潮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