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4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威 《海洋世界》2006,(1):42-45
一“雪龙”船起航不久,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大洋队便开始按照计划采集上海到澳大利亚费里曼特尔航段的水样。为了保证所取水样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大洋队预先设定了一些“雪龙”船走航期间的经纬度坐标点。队员们克服  相似文献   
2.
玻璃钢渔船有很多优异的性能,因而有逐渐取代木质渔船的趋势。为推进玻璃钢渔船的产业化进程,作者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玻璃钢渔船体材料切片的弯曲试验,最终提出了我国玻璃钢渔船船体材料切片的弯曲试验规程,以供我国今后制定玻璃钢渔船材料试验标准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4.
无验潮模式下的GPS水下地形测量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马小计  何义斌  赵建虎 《测绘科学》2003,28(2):29-30,34
传统的水下地形测量模式定型于利用GPS测定水底点的平面位置,利用测深仪测定水底点的深度,附之以瞬时潮位资料,获得点位的高程。这种模式在上述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取得完满的结果。但当验潮条件不具备时,该模式将不能获得测点的高程。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简化工作流程,提高水下地形测量的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无验潮模式下的水下地形测量思想,该思想不用专门测定潮位,而直接利用GPS的RTK测量技术,辅之以姿态测量和补偿,从而获得高精度的水底点高程。该方法被验证是正确的,希望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开展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山区多学科综合科学考察的过程中,利用“科学”轮船载的全水深多波束测深系统Seabeam3012对多个海山进行了地形测量工作。针对作业过程中遇到的恶劣海况导致采集数据质量差、多波束系统易检测错误海底信息、测线布设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船体姿态对数据质量影响分析的多波束测线方向优化、基于地形变化并参考浅地层剖面资料的作业参数优化和基于实时采集情况的多波束采集测线布设优化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海山区多波束数据采集质量,并提高了作业效率。获得的高品质地形数据,为多学科协同研究奠定了基础,为ROV等设备的现场作业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浮球式海底取样器的结构,性能特点,典型应用及性能参数;论述了振动式振动冲击式贯入理论的原理;并分析了海流及船体飘移对海上取样作业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摘要:利用西安多普勒天气雷达、L波段风廓线雷达和加密自动站探测资料,结合天气实况,对2018年7月26日发生在陕西一次副热带高压影响下的的强风暴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强风暴伴随的阵风锋共维持了4h,其中有3h出现7级以上的大风,且最大风力10级。(2)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陕西处于高温、高湿气团中,大气层结极不稳定。(3)此次强风暴在高的对流有效位能环境下(CAPE)下,抬升触发的关键因子是关中地区中尺度辐合线,当初生的对流云团下山后,中尺度辐合线触发的对流风暴形成小范围冷池出流与环境风场形成新的辐合线,加强对流风暴发展。(4)当阵风锋移动过程中遇到前方的对流云团时,将低层暖湿空气抬升,并随着上升气流输送到主体对流风暴中,迅速补充了主体风暴的能量,使得主体风暴再次强烈发展,延长了阵风锋的生命史。  相似文献   
8.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船体外形测量中的试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测量原理,进行了21 m长船体外形测量的试验性研究,证明了其在快速、高效获取船体三维数据、提取船体型线方面有着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百色地区1997年春季出现的2次区域性暴雨天气,均属于冷高压后部强对流暴雨。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此类暴雨天气过程中,对流层上层的槽前正涡度平流与冷空气入侵,对流层低层的风速风向辐合与急剧升温增温等因素,都是产生强对流暴雨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