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1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刺沙蚕的性信息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刺沙蚕(Nereis japonica)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是鱼、虾的优良饵料,冬末春初敏殖时离开河口向盐较高的海区移动。与多齿围沙蚕,褐片阔沙蚕等其它沙蚕不同,日本刺沙蚕在繁殖过程中不出现完全变态,但是与其它沙蚕一样,其繁殖过程也受一组性信息素控制。从雌性熟的日本刺沙蚕体腔液中提取并鉴定出一种有生物活性的挥发性物质-辛二烯-[3,5]-酮-[2],这种化合物可以增加群浮个体在配子释放之前婚舞  相似文献   
2.
南海长链烯酮化合物的检测及U37^k值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首次系统地在南海大面积站位中检测出长链烯酮化合物。通过长链烯酮指标U37k与实测表层海水温度(SST)的对比研究,发现海洋沉积物样品在室温下长期(17a)密封保存,长链烯酮指标U37k值无明显变化。U37k值在南海海区指示的表层海水温度与季节有关,主要反映秋、冬两季,即10月至次年3月间的SST。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古海洋表层古水温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第四纪,很少涉及到2.5Ma之前。利用ODP 184航次1147和1148站位的获得的相关资料,并主要采用长链烯酮U3k7)和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δ18 O)两种方法,计算海水氧同位素组成,然后,利用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法计算16Ma以来的海水温度变化,探讨南海北部16Ma以来的古海水温度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水温总体趋势与全球气候发展相对应,在北半球冰盖形成时期,海水表层温度与代表高纬冰盖体积大小的底栖有孔虫δ18 O几乎同步变化,反映出南海热带海区古气候变化的特殊性,为进一步研究低纬热带海区在全球古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沉积地层记录中长链烯酮不饱和指数(U3K7)估算1916—2003年三门湾表层海水温度(SST)与变化。SST波动范围为15.97~18.00℃,年平均为17.03℃。该值比当年实测海水全年平均温度低3.52℃,同时应用长链烯醇不饱和指数与SST的关系重建历史上的厄尔尼诺现象。研究显示三门湾的厄尔尼诺气候事件在大尺度上与东太平洋一样均受制于气候影响,在变化尺度上又受到地理位置和地方性气候(季风)的影响,厄尔尼诺事件在形式和年代上相互对应,但是其涛动幅度不如东太平洋的强烈。通过比较厄尔尼诺期间(2003/2002年)和非厄尔尼诺期间(2006/2005年)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动信号、生物量、密度以及物种多样性等,在厄尔尼诺时期浮游动物种类数、生物量和丰度呈现偏高的趋势,三门湾的暖水性浮游动物类群、数量变化与台湾暖流活动过程中携带的浮游性动物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测定痕量长链烯酮的分析方法,获得了优化的前处理条件、气相色谱检测条件.对定性定量方法及实验条件必须满足的要求进行了评价.通过过程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对整个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本研究所建立的分析方法能够满足沉积物样品长链烯酮测定的要求:仪器的检测限分别为25.75 ng/g和28.54 ng/g;方法的检测限分别为86 ng/g和95 ng/g;平均回收率介于67%~89%,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33%和9.39%;精密度RSD(C37∶3)=14.07%,RSD(C37∶2)=13.17%.利用此方法对部分样品进行了分析,测得的结果与布莱梅大学实验室所测的一致.  相似文献   
6.
7.
长链烯酮及Uk37值在北极海洋古温度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北极楚科奇海和白令海表层沉积物中检出长链烯酮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楚科奇海和白令海沉积物中长链烯酮以G37:3甲基酮占优势,C37~C39不饱和烯酮丰度变化顺序为C37>C38>C39.根据∑C37/∑C38比值,所检出的长链烯酮母质生物主要是颗石藻(Emiliania huxleyi).应用Uk37和Uk37标准校正关系式估算了表层海水古温度,其中Uk37估算值为4.147~5.706℃(平均为5.092℃).  相似文献   
8.
青海湖沉积物中的长链不饱和脂肪酮(长链烯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青海湖沉积物中检出了含有2~4个双键的长链(C37-C40)甲基和乙基脂肪酮。这是世界沉积于碱性环境和各种不同盐度条件下(耳海,淡水;青海湖,半咸水;尕海,咸水)的近代湖泊沉积物中的长链不饱和脂肪酮的首次详细报导。许多地球化学家广泛用这些化合物经过计算公式来估算海洋沉积物的古温度。如果对这些化合物估算海洋沉积物古温度的计算公式进行适当校正,那么也可用这些化合物来推知湖泊沉积物的古温度。  相似文献   
9.
古生产力的精确重建对于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碳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分辨率有机地球化学记录在重建古海洋生产力上有独到的优势。基于17个AMS14C年代分析数据,本文分析了冲绳海槽南端MD05-2908孔(24°48.04′N,122°29.35′E)沉积柱状样中的长链不饱和烯酮含量以及物质通量,并结合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数据恢复评价了南冲绳海槽古海洋生产力的变化。结果显示近7000aB.P.以来南冲绳海槽古生产力存在着显著波动。将海洋古生产力指标与全新世ITCZ南北移动记录的对比分析,发现其变化与ITCZ的南北移动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ITCZ南北移动影响陆源物质的输入,从而改变海洋营养物质的供应状况,造成生产力的高低变化;另一方面,ITCZ南北移动所造成的陆源物质输入冲淡了海洋生产力输入对沉积有机质的贡献,因此在高陆源物质影响区单用生物标志化合物相对有机碳的丰度评价古海洋生产力存在着一定的不可靠性。此外,通过与高纬度气候记录的对比发现,南冲绳海槽海洋生产力的低值变化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气候冷事件基本一致,显示出高低纬度气候环境变化之间的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应用生物标志化合物长链烯酮不饱和比值 Uk37估算冲绳海槽 2万年以来古海水表层温度 ,其波动范围在 1 5.9~ 2 6.2℃之间 ,平均为 2 2 .9℃。并与常用的浮游有孔虫转换函数测算的表层海水温度进行对照 ,结果与冬季表层水温 ( 2 2 .0℃ )相近 ,Uk37值指示的古海水温度与季节有关 ,主要反映在冬季。在沉积物中还检出了另一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甾、萜类等 ,对它们的组成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 ,结果表明 :冲绳海槽沉积物中有机质具有多源性特点 ,由陆源碎屑、生物碎屑和火山碎屑共同组成 ;该海域沉积有机质的成熟度不高 ,沉积环境具有强的还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