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9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8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舟山枸杞水域的污损生物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1988年9月~1989年9月在舟山枸杞乌里西岙水域进行挂板试验的结果。共获污损生物135种,其中,近岸的油库码头获77种,远岸的养殖筏获110种。动物以亚热带高盐性种类为主,三角藤壶Balanustrigunus、小海葵Actinia、柯氏分胞孔苔虫Celleporinacostazii、西方三胞苔虫Tricelariaoccidentalis、艾氏美熄Cltiaedwardsi、广口小桧叶螅Sertularellamiurrensis等占优势,藻类常见的有长石莼Ulvalinza、肠浒苔Enteromorphyintestinalis和日本多管藻Polysiphoniajaponica。枸杞污损生物的附着期主要在夏季,附着量也以夏季最大。不同地点附着量的差异极大。夏季由于近岸三角藤壶大量附着,故生物量明显大子远岸,其他季节均是远岸大于近岸。夏季近岸三角藤壶的覆盖面积达100%,生物量达18119g/m2,占污损生物总生物量的98%。故夏季是污损生物防除的主要季节,三角藤壶是防除的主要对象。与1975~1976年嵊山污损生物进行比较,发现两地污损生物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极为相似,说明10多年以来嵊山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概况及其在海洋生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DNA序列测定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某种生物基因组的全序列。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主要依赖于基因组的产物——蛋白质组,但是蛋白质组的研究相对于基因组来说却要复杂得多。蛋白质组技术是在细胞内整体蛋白质水平上进行研究,从蛋白质整体活动的角度来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综述了蛋白质组和蛋白质组学出现的背景、起源、概念、研究技术、研究内容、面对的挑战、开展该项研究的意义、陆生动植物和微生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及海洋生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概况。目前,普通生物方面的蛋白质组工作开展得较多,海洋生物方面却相对滞后。种种迹象表明,开展海洋生物蛋白质组学研究,对揭示生命的奥秘、促进海洋资源的开发都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珠母贝人工养殖过程中,幼贝死亡是一个严重的问题。1993年11月至1995年5月,采用现场调查、实验室研究和数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海南省临高县新盈珍珠贝养殖场自然海区吊养的A,B,C3批养殖贝和陵水新村珍珠贝养殖场养殖池吊养的D批养殖贝的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凋查.结果显示,大珠母贝幼贝群体的死亡是以暴发性方式发生,幼贝群体的大批量死亡高峰一般发生在4~6月龄期,8个月以后随着龄期的延长,死亡率显著降低.幼贝群体死亡率与贝体平均体长的关系是4cm以下的贝体死亡率较高,1~3cm阶段处于死亡高峰期内,5cm以上的贝体死亡率显著降低.大珠母贝幼贝群体的死亡率与类立克次体感染(即RLO平均感染严重度指数SI)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RLO感染的高峰之后或当中部相应伴随贝群体死亡率的高峰,随着RLO感染的降低,贝群体的死亡率也明显降低。在4批养殖贝群体中,仅在A批养殖贝群体样本中发现有少量纤毛虫寄生(感染率为87.5%,感染强度为3.56个/10倍物镜).这几批幼贝群体的死亡与海水温度、盐度之间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晋江河口及泉州湾湿地生物分布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永源 《台湾海峡》2005,24(2):183-188
泉州湾受晋江河口径流影响很大,导致湿地生物的水平分布与盐度的分布紧密相关.大致分为湾外和外湾种、内湾低盐种、感潮河段咸淡水种.长腕和尚蟹、扁平蛛网海胆和文昌鱼仅分布在外湾或湾外的砂质海底.3种红树植物、互花米草、招潮蟹、弹涂鱼是内湾泥滩的优势种.咸水草是感潮河段咸淡水指标种.河蚬虽是淡水种,也分布在低盐河段.  相似文献   
5.
樊海平 《台湾海峡》2004,23(4):500-506
由吡喹酮和克螨特组成的复配制剂对小球藻、轮虫、蚤状溞、水蚯蚓和卤虫的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复配制剂对轮虫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13.9mg/dm^3(24h)和3.03mg/dm^3(48h).安全浓度(SC)为0.0432mg/dm^3;对蚤状溞的LC50为345.14mg/dm^3(24h)和17.5mg/dm^3(48h),SC为0.0135mg/dm^3;对水蚯蚓的LC50为636.80mg/dm^3(24h)和79.07mg/dm^3(48h),SC为0.366mg/dm^3;对卤虫无节幼虫的LC50为201.84mg/dm^3(24h)和8.91mg/dm^3(48h).SC为0.00519mg/dm^3,复配制剂对水环境生物的破坏作用小.  相似文献   
6.
九龙江口红树林上附着动物的生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周时强  洪荣发 《台湾海峡》1993,12(4):335-341
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附着动物7种,白脊藤壶Balanus albicostatus和白条地藤壶Euraphia withersi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是危害红树的主要附着动物。附着动物在河口红树林区的数量分布随着盐度的降低而减少,其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的高峰期在夏,秋两季。生长茂密的红树林(郁蔽度大于0.5),附着动物主要分布于水流畅通的向海边缘和潮沟边缘的红树上。水流畅通程度是影响附着动物在红树林区向纵  相似文献   
7.
对福田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近岸水域进行水质及生态调查,结果显示,深圳湾潮汐对红树林中微型生物生态及湿地污染状况产生了最为直接的影响;藻类在红树林中具有较好的水质污染指示作用,其生态功能大于纤毛虫、轮虫等微型生态类群;微型生物可通过食物链对污染物起放大和传递作用,传递途径在水体中以藻→纤毛虫为主,底质中以藻→底栖动物幼虫为主。  相似文献   
8.
杨盛昌  谢潮添  陈文列 《台湾海峡》2003,22(2):145-149,T001
用焦锑酸钙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白骨壤叶片衰老过程中叶肉细胞Ca^2 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白骨壤幼叶和成熟叶叶肉细胞中,焦锑酸钙沉淀颗粒大量出现在液池和细胞间隙中,细胞壁中也可见少量沉淀,而细胞基质中则看不到焦锑酸钙沉淀.在衰老叶中,细胞基质和细胞膜上焦锑酸钙沉淀增加,而液泡和细胞间隙中的锑酸钙沉淀则显著减少,并且叶绿体外膜部分破损,结构破坏,核膜与液泡膜内部结构模糊,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扎手率和蒸腾速率显著下降.Ca^2 的区域性分布的变化与植物叶片衰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营养盐水平对四种海洋浮游硅藻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4种海洋浮游硅藻(牟勒氏角毛藻、海链藻、三角褐指藻和新月菱形藻)培养在改进的f/2培养基中,研究了不同氮、磷和硅营养水平对它们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藻胞外多糖的生产和释放具有种间特异性,角毛藻和海链藻胞外多糖的生产和释放主要在静止期,而三角褐指藻和新月菱形藻在指数生长期前期和静止期都能生产和分泌较高的胞外多糖;培养液中低浓度磷减少了4种硅藻在静止期胞外多糖的产量,但增加了角毛藻在生长期前期胞外多糖的产量;氮浓度的降低增加了三角褐指藻在指数生长前期胞外多糖的产量,但减少了其他3种藻类胞外多糖的产量;硅浓度的降低对4种硅藻胞外多糖的产量影响不大,在一定程度上还促进了静止期胞外多糖的生产.本研究表明,营养盐水平对硅藻胞外多糖生产的影响因种类和细胞所处生长期不同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声波对某些海洋生物的影响与作用。实验表明,适当的声波剂量对海洋生物的作用所产生的声学生物效应是积极的,可促使生物体向有利的方向产生变异,而强度过大的声波对海洋生物有效伤甚至致死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