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吴凤鸣 《国土资源》2007,(11):56-57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是集情、神、文、理于一体的古老文学样式。诗,语言优美,充满了灵性、哲理、激情和想象。诗,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七龄少女到耄耋老人,从家庭妇女到王侯将相,中国诞生了无数的诗人,就像满天的繁星照亮了中华文化的天空。中国古诗,从《诗经》、《离骚》到唐诗宋词……就是一条千古流淌的文化长河,其内容涵盖了大千世界,千种  相似文献   
3.
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 过去在民间,有一种普遍的说法叫做“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认为地上的人口与天上的星星是对应的。这种民间的“天人合一”思想与人们对流星的认识大有关系。古人认为,流星是天上的恒星掉下来形成的,地上的一个人死去,天上那颗与他对应的恒星也就坠落了,夜间人们时常会看到有流星在天穹划过,这数量与人们心目中的人口死亡发生率也很吻合,所以形成了这么一种有趣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天”、“地”不仅是天文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社会文化乃至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概念。在现代教育氛围中长大的我们,常会觉得“天”、“地”很抽象,远不如“地球”、“太阳系”、“银河系”概念更直观亲切。但古人不这么看,我们的先民在未知宇宙深层奥秘的时候,只能“跟着感觉走”,先民创造“天”、“地”二词时,是把它们当作两个实体看待的,而且认为其形状就是他们看到的样子。  相似文献   
5.
一、“月离于箕风扬沙” 月离于箕风扬沙,今朝休沐归早衙。枯天欲雪雁声急,禁寒勒住新梅花。 这首诗是清代嘉庆朝进士李彦章所作,诗题《寓斋阴寒殊有雪意催之以诗》。  相似文献   
6.
“五星联珠”是一种奇特而罕见的天象。水、金、火、木、土五颗行星都在黄道带上运行,有时候在极为凑巧的情况下,从地球上看去,五颗星几乎排在一起或聚在一起,古人就称这种天象为“五星联珠”。  相似文献   
7.
流星,是一种大气现象,但它的起因是太阳系空间的小天体——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其高速动能转化为热能而出现的燃烧发光现象,因此一直归入天文学领域,成为“天象”。当流星体特别大时,流星看起来象一个火球,非常耀眼,甚至一瞬间照得大地如同白昼,称“火流星”:当许多流星体不断闯入大气时,我们有时会看到流星多得象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流星雨”。  相似文献   
8.
沙尘暴是大气中由风吹起地面沙尘使水平能见度明显降低的天气现象,有四种不同的类型:最轻的一类是浮尘,其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主要是细小的沙尘粒子悬浮在大气印而产生的,在我国东部甚至南部地区都会发生;第二类是扬沙,又叫高吹沙(尘),是风将沙尘在近地面搬运,使大气中水平能见度降低至1~10千米内的天气现象,扬沙现象在我国西北内陆区多发,东部地区较少;  相似文献   
9.
古诗中对“苍龙”的描写 古诗中单独提到星座“苍龙”时,有时指的是星空天区的位置,更多时候是表现季节变换、特别是春天来临的场面,还有时表现的是一天中的斗转星移、时辰变化。下面试举几例来看:  相似文献   
10.
彗、孛、妖、橇——从名称看古人对彗星的认识 我们日常见到的星体中,彗星是最为奇特的一种,它名为“星”,但不像别的星星那样是一个闪闪的光点,而是一个有头有尾、身材宽大的怪物。典型的大彗星有明亮的头部,周围的云气蓬蓬松松、“披头散发”,再加上一条又长又宽的大尾巴,所以非常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