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我们对第12周至第22周的太阳黑子月平均面积数进行统计分析,并与相应的太阳黑子月平均数相比较,结果表明太阳黑子月平均面积数活动周与太阳黑子月平均数活动周有一定的关系。在多数情况下,太阳黑子出现最大值的时间与太阳黑子面积数出现最大值的时间上不一致;太阳黑子平滑月平均数活动周上升期与太阳黑子平滑月平均面积数上升期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相同;太阳黑子平滑月平均数活动周平均效果的瓦德迈尔效应(Waldmeiereffect)一般要比太阳黑子平滑平均面积数的活动周明显;文中还对太阳黑子平滑月平均面积数活动周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太阳黑子、厄尔尼诺及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1900~1994年的资料,以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太阳黑子,厄尔尼诺及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归纳出几点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南半球对流层气候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太阳活动的联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南半球对流层温度场谱分析和逐次滤波分析发现,南半球对流层大气温度场半个多世纪以来呈现明显的持续升温趋势,升温幅度由低层到高层逐步增加,其中地面层1 000 hPa年升温率为0.013℃/a,对流层中部500 hPa年升温率为0.019℃/ a,对流层上部300 hPa年升温率为0.036℃/ a;滤除南半球大气温度场的趋势变化,发现南半球大气温度场从地面层直至对流层顶广泛盛行着十分显著的与太阳磁场磁性22年周期变化相一致的变化周期。太阳磁场磁性周期变化趋势略有超前,分析认为,这是南半球对流层大气气候系统对太阳磁场周期性变化的响应。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南半球从地面层1 000 hPa到对流层顶,再到平流层中部10 hPa各层次大气温度变化22年周期分量振荡位相基本一致,周期振幅由低层到高层迅速增大,说明太阳磁场变化对对流层高层比低层影响大,对平流层影响更大。其中地面层1 000 hPa温度场的22年变化周期是在滤除趋势变化和11年周期之后才显现出来的,所以太阳磁场磁性周期变化对地面层气候的影响较小并且经常处于被掩盖状态;南半球地面层1 000 hPa温度场滤除趋势变化之后显示出十分显著的与太阳活动11年周期相一致的变化周期,分析认为,这是南半球对流层大气气候系统对太阳活动11周期性变化的响应。对流层上层300 hPa温度场滤除趋势变化和22年周期之后也显示出11年变化周期,而对流层中部500 hPa则无此周期反应,说明太阳活动11年周期对地面层1 000 hPa大气气候影响最明显,对流层中上层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4.
青藏铁路沿线平均年气温变化趋势预测   总被引:28,自引:12,他引:16  
李栋梁  郭慧  王文  魏丽 《高原气象》2003,22(5):431-439
青藏铁路沿线年平均气温具有很好的互相关性,特别是各站10年滑动平均气温序列互相关系数达到0.92,以此建立了1935-2002年青藏铁路沿线平均年气温序列Trw。研究表明:Trw对太阳黑子周期长度(SCL)和大气中CO2浓度有落后5年和15年的显著响应,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6(SCL)和0.88(CO2)。利用近1000年SCL的76、93、108、205和275年显著周期及均生函数模型预测了未来太阳活动周期的快慢:21世纪前50年的SCL总体偏长,活动周期放慢;后50年SCL总体偏短,活动周期加快。在考虑大气CO2浓度倍增和气候自然变化情况下,预测2l世纪前50年Trw与20世纪最后10年(1990年代)相比,其升温幅度在0.5℃左右;与20世纪最后30年(1971-2000年)相比,其升温幅度在l.O℃以内。这一升温幅度的概率为0.64~0.73。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青藏高原气候的三次突变及与天文因素的相关   总被引:39,自引:9,他引:30  
汤懋苍  白重瑗 《高原气象》1998,17(3):250-257
用给出了的划分气候阶段的标准对本世纪高原的气温,降水和季风的阶段性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本世纪高原气候在20年代初,50-60年代和80年代初发生了三次突变,与北半球的气候变化一致。高原气温突长数年后我国和北半球温度突升,接着高原季节增强,高原“季风多雨区”变温,“季风少雨区”变干,反之则相反,进一步分析表明,地球自转速度和太阳黑子周期长度的变化对高原及北半球本世纪气候的突变和阶段性变化起着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6.
在柱坐标下将黑子周围的环形区域(黑子除外)内的振荡分解为朝向黑子传播的(入射的)波和离开黑子传播的(出射的)波。对无黑子的环形区域内的振荡也进行了同样的分解。将黑子周围的入射波看成是被黑子磁流管磁化了的介质(介质内的磁场基本是水平的)中的波。而无黑子区的入射波看成是非磁化介质中的波。比较这两种波在固定波数下功率随频率的分布发现,在磁化介质中不同径向除n的声波(p模)频率系统降低,同时功率也降低,降低的功率最高达非磁化介质中波的功率的30%。而比较在固定频率下功率随波数的分布发现,磁场中f模及n=1,2,3的p模的脊向高波数方向位移,功率的降低受频率调制,即声波在某些有限的频带中被吸收。这些观测表明,在磁场中p模与磁声重力波(MAG)产生了模式混合或耦合。模式混合的存在支持了模式转换作为p模式被黑子吸收的机制的解释。此外,本文还分析了转换的MAG波进入黑子磁流管(其中的磁场基本上是垂直的)后进一步被吸收,吸收的功率最高达MAG波的20%。在磁流管内没有进一步观测到模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Analysis of long-term solar data from different observatories is required to compare and confirm the various level of solar activity in depth.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north–south asymmetry of monthly mean sunspot area distribution during the cycle-23 and rising phase of cycle-24 using the data from Kodaikanal Observatory (KO), Michelson Doppler Imager (MDI) and Solar Optical Observing Network (SOON). Our analysis confirmed the double peak behavior of solar cycle-23 and the dominance of southern hemisphere in all the sunspot area data obtained from three different resources. The analysis also showed that there is a 5–6 months time delay in the activity levels of two hemispheres. Furthermore, the wavelet analysis carried on the same data sets showed several known periodicities (e.g., 170–180 days, 2.1 year) in the north–south difference of sunspot area data. The temporal occurrence of these periods is also the same in all the three data sets. These results could help in understanding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north–south asymmetry of solar activity.  相似文献   
8.
本文把我们在文[1]和[2]中建立的诊断方法,应用于美国高山天文台斯托克斯参量仪对1978年12月11日太阳黑子本影和半影取得的Q和U两个参数的轮廓,发现这个黑子的磁力线不呈现较强的扭绞。  相似文献   
9.
H. Kiliç 《Solar physics》2009,255(1):155-162
The short-term periodicities in sunspot numbers, sunspot areas, and flare index data a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using the Date Compensated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DCDFT) for the full disk of the Sun separately over the rising, the maximum, and the declining portions of solar cycle 23 (1996 – 2006). While sunspot numbers and areas show several significant periodicities in a wide range between 23.1 and 36.4 days, the flare index data do not exhibit any significant periodicity. The earlier conclusion of Pap, Tobiska, and Bouwer (1990, Solar Phys. 129, 165) and Kane (2003, J. Atmos. Solar-Terr. Phys. 65, 1169), that the 27-day periodicity is more pronounced in the declining portion of a solar cycle than in the rising and maximum ones, seems to be true for sunspot numbers and sunspot area data analyzed here during solar cycle 23.  相似文献   
10.
新疆洪旱灾害与大尺度气候强迫因子的联系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通过对新疆洪灾灾害历史资料和太阳黑子、ENSO事件年数据以及北大西洋涛动指数的分析,表明在太阳黑子极低值年或不活跃年,新疆易发生重大洪灾,而在太阳黑子低值年或相对不活跃年,新疆也易发生重大旱灾。近200a来,新疆重大洪旱灾害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太阳黑子的低谷时期。ENSO事件对新疆夏季降水的影响效应明显。因而该事件对新疆的洪旱灾害也产生了影响。对近50年来灾害统计资料分析显示,与拉尼娜年相比,在厄尔尼诺年新疆更易发生洪旱灾害。20世纪后半段新疆洪旱灾害指数与北大西洋涛动指数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夏季NAO指数与新疆洪水灾害之间存在大致上的反相关系。而冬季NAO指数与新疆干旱灾害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反相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