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海洋学   3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两种虾、贝、藻综合养殖模式的初步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孔石莼(Ulva pertusavar)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以2种方式搭配放养,旨在查明其各自的生态特征及养殖效果。实验中对虾设2个放养密度,分别为17尾/m2和34尾/m2;牡蛎、石莼各设1个放养密度,分别为1 700 g/m2,140 g/m2。实验结果表明,经过50 d的实验,2个密度下对虾的生长均是混养明显快于分养模式(高密度混养与分养对虾体重分别为(7.04±0.19)g,(5.20±0.22)g;低密度混养与分养对虾体重分别为(7.89±0.34)g,(5.66±0.30)g)。总产量也是混养模式稍高于分养模式[高密度混养与分养对虾产量分别为(330.92±8.91)g,(189.47±8.05)g;低密度混养与分养对虾产量分别为(264.97±11.46)g,(135.82±7.27)g]。混养模式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的含量高于分室循环水模式中的含量,其它水化学指标间没有明显差异。分养循环水模式下虾室中水体过清、透明度过高,从而导致水中光照强度和光色的变化可能是其中对虾生长较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化学消油剂对孔石莼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介绍了化学消油剂和消油剂-原油混合物对孔石莼(Ulua Pertusa(Kjellm))生长影响的室内模拟实验研究结果.选择的生理学参数是NO3、PO4、DO和叶绿素a.研究结果表明,双象1#消油剂以及消油剂一原油混合物溶液在3mg/dm3以土的浓度时,皆能观察到该藻体叶绿素a含量的下降.在同一条件、浓度下,混合物溶液对该种海洋浮游值物生长的影响比月单一溶液要大.同时定量地计算了单价污染物浓度对该种藻体叶绿素a生产量影响的百分数,分别为:消油剂((1)x]是1.34%,原油(辽河原油(2)l]是1.82%,混合物((3)h)是4.54%消油剂和原油消油剂混合物对微生物的活动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孔石莼是一种大型绿藻,在食品、药物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孔石莼化学组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磷浓度和种群密度为变量 ,以亚心形扁藻为浮游微藻代表 ,采用实验生态学手段研究了大型海藻孔石莼与浮游微藻 (亚心形扁藻 )间的竞争。结果显示 ,不论营养盐浓度如何 ,高密度的孔石莼皆能显著抑制浮游微藻的生长。分析显示 ,高密度的孔石莼压制浮游微藻生长的原因 ,不是由于对氮、磷等营养盐的竞争所致 ,而可能是其他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石油烃类对大型海藻生长及抗氧化酶应答机制的影响,并为利用藻类修复石油烃污染水域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和孔石莼(Ulva pertusa)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浓度的柴油水溶性组分对大型海藻生长、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以及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显示,鼠尾藻在柴油水溶性组分浓度为8.599、25.770和41.285 mg/L处理组中的相对生长率(RGR)高于对照组,85.990 mg/L处理组中生长出现显著抑制现象。在24 h内,各浓度处理组的孔石莼RGR显著高于对照组,72 h后,41.285和85.990 mg/L处理组的孔石莼RGR显著降低。两种藻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a含量在各浓度处理组中的变化趋势与其RGR相对应,而呼吸速率在各浓度处理组中要高于对照组。高浓度的柴油水溶性组分均引起两种藻的丙二醛含量上升。鼠尾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在96和48 h显著上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不显著,总抗氧化能力在96 h达到最高值。孔石莼的SOD、CAT和POD活性分别在48、72和48 h上升,总抗氧...  相似文献   
6.
孔石莼人工培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鲍增养殖的开展,其苗种生产量逐年增多。在日本,1984年生产鲍类苗种3096.2万个,许多地方都达到了量产化。因此,确保苗种生产用饵料尤其是稚贝饵料是关键之一。稚鲍用饵料有干燥海藻(海带、裙带菜)、盐渍海藻(裙带菜)、新鲜海藻(海带、裙带菜、爱森藻及捣布等)和人工配合饵料等。据推算生产30万个从剥离生长到壳长2~3厘米的稚鲍,需  相似文献   
7.
盐胁迫对孔石莼的生理生化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盐肋迫对孔石莼(Ulva pertusa)的生理生化效应。结果表明,随盐度增加,孔石莼细胞膜呈透性,组织中可深性粮及脯氨酸含量增加;盐肋迫对藻体膜脂肪酸的影响表现为,经不同盐度肋迫后,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百分比(∑PUFA/∑AF),平均链长(M.L.C),平均双链数(M.D.B.)均有不同和程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8.
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对孔石莼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探讨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对孔石莼(Ulva pertusa)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旨在查明潮间带大型海藻对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的适应性.实验共设5个盐度日节律变化处理(30±3,30±6,30±9,30±12和30±15)和1个恒盐(30±0)对照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孔石莼能够耐受较大范围的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这种变化虽然对孔石莼的生长不利,但是仍然能够使孔石莼的相对生长率保持在12%以上;盐度变化幅度±3~±15与恒盐对照相比明显不利于孔石莼的生长,盐度变化幅度越大,孔石莼生长越缓慢.同恒盐处理相比,盐度日节律连续变化对孔石莼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都有随着盐度变化幅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少的趋势.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使孔石莼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P<0.05),随着盐度变化幅度的增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增加的趋势越明显,并且在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下,蛋白质增加的速度比可溶性糖增加的速度要快.同时,游离脯氨酸的相对含量随着盐度变化幅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在缓和的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下(30±3)孔石莼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却显著小于恒盐对照组(P<0.05).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同恒定盐度相比,虽不利于孔石莼的生长,却促进了孔石莼生化产物的合成,是海藻干露时品质得以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不同辐射强度的中波紫外线(UV-B)对潮间带海藻—孔石莼相对生长率、光合生理活性以及孢子萌发情况的影响。研究表明:UV-B抑制孔石莼的生长,随着辐射强度增加,抑制作用加强,同时UV-B也会抑制孢子萌发,4 kJ/m~2的辐射强度即可达到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UV-B辐射使孔石莼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Y_Ⅰ、Y_Ⅱ)值降低,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孔石莼光合生理活性显著降低。相对于光系统Ⅰ,光系统Ⅱ对于UV-B造成的环境胁迫更为敏感。本研究为UV-B可能影响其他潮间带生物或生态系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孔石莼是一种大型潮间带绿藻,在去除氮磷营养盐方面已发挥显著作用,但目前尚不清楚其在净化高盐废水时的叶表微生态情况。本研究利用孔石莼处理高盐废水,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孔石莼表面和废水中的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孔石莼表面的微生物多样性和微生物丰度均高于废水。孔石莼叶表优势菌属包括芽孢杆菌属Bacillus、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虚构芽孢杆菌属Fictibacillus和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最为丰富,占比超过整体的70%。废水中微生物以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与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为主,二者占比总和超过整体的99%。相较于水体的流动性,孔石莼表面更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与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