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甘肃文县5.0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6月21日在甘肃省文县发生MS5.0地震,造成了建筑物破坏及人员伤亡。在震后开展的地震现场考察与震害评估工作中,将灾区分为2个评估子区,完成了29个点的震害抽样调查工作,根据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EDLES2.5的要求建立了有关数据库,做出了经济损失评估,并针对灾害特点给出了灾区恢复重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1985年在甘肃文县屯寨乡洋汤寨的天池庙的大樑上发现了一条新的关于1879年7月1日武都8级地震的新的历史记载。该记载表明武都8级地震在这里的地震烈度至少达到了Ⅹ度。  相似文献   
3.
阳山金矿带严格受区域性松柏-黎坪断裂的次级断裂安昌河-观音坝断裂的控制,矿体产出于泥盆系中统三河口组第三、第四岩性段的千枚岩、千枚岩夹薄层灰岩、千枚岩夹粉砂岩地层中,矿体具有沿断裂带分段富集,平行等距(100~200 m)产出的特点。随着阳山金矿带的地质勘查工作的进行,矿区远景规模不断扩大,加强矿区深部成矿预测对指导今后地质勘查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阳山金矿带311号金矿脉群进行了构造叠加晕研究,建立了构造叠加晕理想模型;预测成矿靶区3处,深部盲矿预测靶区1处。  相似文献   
4.
阳山金矿带位于陕、甘、川"金三角"地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板块、中朝板块、松藩——甘孜地块相交汇部位的文县弧形构造内。根据对矿区的控矿特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沿断裂带则发育了较多的斜长花岗斑岩脉,随之而来的含金岩浆热液蚀变交代围岩,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热动力、部分成矿热液以及部分成矿物质,使得形成了金矿体,因此,认为阳山金矿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2)三叠纪末—侏罗纪早期为阳山金矿区的主成矿期,伴随造山带形成过程中伸展变形的构造演化,区域上发生了大规模中——酸性岩浆侵位事件;(3)阳山金矿带主要受安昌河——观音坝断裂所控制,断裂构造多期次活动,为热液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容矿空间,从而控制成矿作用的演化、矿带的空间展布、矿体定位及其形态产状的变化;(4)安昌河——观音坝断裂由三组次级断裂构成,NEE、NWW和NS向断裂,它们制约了阳山金矿区金矿体的分布和延伸规律;(5)在泥盆纪本区沉积了一套金含量较高的碳、硅、泥质地层,在沉积成岩及其后的区域浅变质过程中(印支期),泥盆系千枚岩层粒隙发育,渗透性较好,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物理化学环境,并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以武都区和文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GIS技术详细研究汶川地震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和文县触发的滑坡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地震烈度、地形坡度、断层、高程、地层岩性的相关关系,采用基于GIS的加权信息量模型的崩塌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对研究区的地震滑坡危险性进行学科分析。结果表明:极高危险区在高程上主要分布在集水高程区,高度危险区主要沿白水江、白龙江等主干河流两侧极高易发区的边界向两侧扩展,轻度和极轻度危险区面积占比较小,主要分布在低烈度、活动断裂不发育、人类活动微弱的高海拔地区,另外国道G215沿极高危险性区域分布明显;利用危险性等级分区结果统计人口公里格网数据,得到武都区和文县潜在影响人口,发现研究区约78万人将受到地震滑坡灾害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综合研究甘肃省文县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地质构造与岩体工程地质性状的关系,并结合GIS平台分析研究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对该区域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区划影响因子指标权重量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系统分析了甘肃南部兰州一天水一武都地区2000~2006年期间的流动重力测量资料,研究了该地区重力场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力场,变化与该区活动断裂构造密切相关;重力场有规律的变化与区域应力-应变场的微动态活动有关;相邻两期重力的动态变化对测区内发生的2003年11月岷县5.2级、2004年9月岷县5.0级地震及测区近邻2006年6月武都、文县间5.0级地震均有较好反映.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文县阳山超大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山金矿床位于甘肃省文县.区域构造演化分析、成矿年代学研究及野外地质观察表明,矿区岩浆岩与金成矿在空间及时间上均存在密切关系.通过对阳山地区区域地层成矿元素含量及阳山金矿各类矿石元素含量分析,确定泥盆系三河口组地层为阳山金矿床的矿源层.进一步研究矿床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等测定结果,认为阳山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复杂,具地层和岩浆岩双重来源;成矿热液具有岩浆热液、变质热液以及大气降水多种来源.自三叠纪以来,与区域构造演化有关的多次岩浆热液活动与阳山金矿成矿作用存在密切相关.综合分析认为,阳山金矿床成矿作用是多期岩浆热液活动叠加的复合成矿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阳山金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
阳山金矿位于扬子、中朝板块及松潘—甘孜褶皱带所夹持的三角区域内。本文对矿化—未矿化花岗斑岩进行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矿化与未矿化斑岩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不同,主量元素特征差异不大,同属富铝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质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系列,化学成分表现为高SiO2(69.41%~76.85%)、富Al2O3(13.73%~17.62%)、K2O(2.05%~4.64%),贫Na2O(0.05%~4.58%)。微量元素差异明显,矿化花岗斑岩脉Au-As-Ag-Sb-W含量明显偏高,尤其是Au、As较贫矿斑岩脉高出几个数量级,暗示富集成矿流体富集Au-As-Ag-Sb-W等低温热液元素。晚三叠世发育岩浆活动形成矿化花岗岩,其构造环境由环境洋壳俯冲向陆陆碰撞体系转化阶段,后经岩浆期后热液的叠加及交代作用,最终形成金矿体。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甘肃省文县关家沟组剖面的系统采样,获得大量微古植物化石,鉴定出16个属28个种。依据中国南方及其他地区南华系、震旦系资料,将本区关家沟组的微古植物化石组合特征与峡东、川西北等地区的晚南华世南沱期的微古植物化石组合进行对比,确认关家沟组地层时代为晚南华世南沱期。这一结果对研究关家沟组地层对比、时代划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