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7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苦海汞矿床是位于东昆仑造山带南带东段上的大型含金汞矿床。围岩为一套滨海-浅海相富含碳质碳酸盐(石英砂岩)建造。矿体受地层和构造联合控制,一般产在褶皱的层间剥离裂隙、构造裂隙及节理中,或产于褶皱翼部的断裂破碎带内。矿床成矿流体以建造水和大气降水为主,并可能有岩浆热液的加入。成矿流体盐度(w(NaCl))为1.90%~5.70%,密度为0.78~0.97 g/cm3;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8.8~291.6 ℃;成矿压力约43.24 MPa,成矿深度为4.56 km。研究表明,该区下二叠统含碳地层提供了主要的成矿物质,晚三叠世受构造造山作用及相应的岩浆侵入所驱动的热液流体活化了矿质,并迁移至褶皱带层间剥离裂隙等部位沉淀成矿。总体上,该矿床为一受构造和地层联合控制的中偏低温热液矿床,相当于造山型金矿系列的浅成矿床。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共和盆地周缘晚古生代镁铁质火山岩分属阿尼玛卿蛇绿混杂带,宗务隆构造带和苦海-赛什塘带。阿尼玛卿带正常洋中脊玄武岩(N-MORB)样品具有较高的~(87)Sr/~(86)Sr(t)比值(0.7066~0.7084)、高的ε_(Nd)(t)(12.2~12.8)和较低的~(206)Pb/~(204)Pb初始值(17.72~17.79)。这些同位素特征类似于秦岭勉略蛇绿岩带的N-MORB以及印度洋低~(206)Pb/~(204)Pb高~(143)Nd/~(144)Nd N-MORB。该带中的洋岛玄武岩(OIB)的~(87)Sr/~(86)Sr比值为0.7036~0.7044,ε_(Nd)(t)=4.4~4.8,~(206)Pb/~(204)Pb=17.45~17.62。其Sr和Nd同位素比值可与印度洋代表热点构造的洋岛玄武岩对比,但~(206)Pb/~(204)Pb低于印度洋的热点构造玄武岩,因此,具有类似印度洋低~(143)Nd/~(144)Nd比值MORB同位素特征。宗务隆构造带的N-MORB的Sr同位素比值在0.7041~0.7058,ε_(Nd)(t)=6.1~8.4,~(206)Pb/~(204)Pb=17.51~17.90,划归高~(143)Nd/~(144)Nd比值的N-MORB。苦海大陆裂谷玄武岩显示了高的~(87)Sr/~(86)Sr同位素比值(0.7115和0.7104)和低的ε_(Nd)(t)值(-1.7和-2.5),其~(206)Pb/~(204)Pb(17.64和17.46)与上述大洋玄武质岩石无显著区别。上述各岩类的同位素特征反映了它们生成的构造环境和陆壳组分混染的程度。阿尼玛卿带的N-MORB代表了典型的来自亏损地幔源区的洋中脊产物。与勉略带同类岩石可能来自同一源区。OIB可能属于热点构造成因的洋岛产物并与MORB一起构成了阿尼玛卿洋洋壳。宗务隆带MORB同样代表了主要源自相对亏损地幔的洋脊产物并指示宗务隆带曾开裂成洋。苦海大陆裂谷玄武岩极高的Sr和低的Nd同位素比值是陆壳物质组分的强烈印记,这与该类火山岩发育在前寒武纪基底之上不无关系。结合本区大洋玄武岩普遍低的Nb/U和Ce/Pb比值,推测它们可能源自EMII与DMM物质的交代混合。按照习惯的想法,明显的Dupal异常(△~(208)Pb/~(204)Pb值=46~103和△~(207)Pb/~(204)Pb值=4~18;大多样品~(87)Sr/~(86)Sr>0.704)指示这些岩石在空间上代表了来自南半球印度洋位置的古洋壳残余。但是,北半球愈来愈多的Dupal异常的发现有可能指示它们是类似现今东南亚多洋岛构造历经"汇聚式(focused)俯冲"的产物。此外,宗务隆带MORB的Dupal异常指示本区古特提斯域的北界较先前所定还要北推200km。  相似文献   
3.
研究苦海地区是否发育原特提斯洋盆有助于揭示阿尼玛卿构造带和秦岭勉略构造带是否具有相似的演化过程,确定"秦-祁-昆"原特提斯洋的南界.产出于苦海地区的镁铁质岩构造就位于上古生界强片理化浊积岩中,显示出混杂特征.LA-ICP-MS锆石年代学研究显示该地区雪穷辉长岩块结晶年龄为610~630 Ma,雅日玄武安山岩结晶年龄约为504 Ma.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雪穷镁铁质岩浆起源于大陆岩石圈地幔,未受到地壳混染,形成于板内环境,雅日镁铁质岩浆起源于受俯冲沉积物产生的流体交代的地幔楔,源区受到一定地壳混染,形成于俯冲环境,反映秦昆结合地区存在早古生代大洋的俯冲-增生作用.结合区域资料,阿尼玛卿构造带和勉略构造带都有新元古代晚期至早古生代的大洋物质记录,表明这一时期阿尼玛卿和勉略构造带有可对比性,原特提斯洋的南界达到阿尼玛卿和勉略构造带.   相似文献   
4.
黄河源区位于青海省中南部,属青藏高原东北部,面积约2.28×104km2,平均海拔4 300~5 000 m。2009年5月对该区的哈江盐池与苦海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对其中的固体和液体样品进行了化学组分,矿物组成及X射线能谱的分析与测试。通过对化学组分及水化学特征系数的研究,发现哈江盐池与苦海的阴离子以硫酸根和氯离子为主,而阳离子以钠和镁离子为主,它们的水化学类型均为硫酸镁亚型。哈江盐池具有较高的矿化度,是一个干盐湖,仅在多雨季节湖表有少量的卤水存在,而苦海仅是一个咸水湖。哈江盐池盐类沉积物以石盐为主,苦海底泥矿物成分为石英、绿泥石以及比较少见的单水方解石。单水方解石存在说明苦海盐度增加,湖水开始咸化,加之苦海的Mg/Ca摩尔比值增大,随后的咸水环境及低温为单水方解石的保存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变暖响应敏感,研究青藏高原近千年来环境演化过程、规律与驱动机制对预测其未来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苦海沉积物总有机质相关指标(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有机碳与总氮比值(TOC/TN)和总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的研究重建了该区域过去840年来环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苦海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主要来自于内源水生植物。由于暖期(冷期)时黄河上游径流量较高(低),苦海水位随之升高(降低),湖泊水动力增强(减弱),浅水区沉水植物对研究岩芯中的有机质贡献率提高(降低),导致沉积物TOC、TN、TOC/TN升高,δ13Corg值正(负)偏。人类活动导致的青藏高原近50年气候异常变暖可能是~1950 AD之后δ13Corg反映的黄河上游径流量变化与重建的中国温度记录之间的关系发生转变的原因。苦海沉积物δ13Corg记录与万象洞石笋δ18O记录和太阳总辐射强度记录变化特征的相似性说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气候变化的控制因素为太阳辐射驱动下的季风降雨量变化。  相似文献   
6.
7.
青海省苦海汞(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正江 《地质与勘探》2010,46(2):198-206
为查明本区成矿地质特征及综合评价其找矿潜力,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各类测试分析研究,表明苦海汞(金)矿床位于东昆南造山带南带,其矿体受构造和地层联合控制,呈透镜状、似层状平行产出,矿化边界性较好;矿石矿物以低温矿物组合为主,矿石组构较为单一;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碳酸盐化;成矿流体为低温流体,同时有深部热液参与成矿的显示,属造山型金矿系列矿床之一。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区域成矿条件及区域矿床成矿特征综合对比分析,认为苦海汞(金)矿区剥蚀深度较小,保存条件较好,具有很大的造山型金及多金属矿床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8.
东昆仑南地体最古老的变质基底为苦海岩群,出露于苦海-温泉一带。采用LA-ICP-MS方法对苦海岩群副片麻岩中的锆石进行测试,得出苦海岩群副片麻岩的最大沉积时代为新元古代早期且在志留纪(423 Ma)遭受变质。通过与东昆仑北地体变质基底金水口岩群的锆石年龄谱对比,苦海岩群和金水口岩群的锆石年龄谱中都存在1 550~1 650 Ma、1 900~2 100 Ma、2 350~2 550 Ma的年龄段峰值,两岩群可能存在相似的物源区;年龄谱中最年轻的岩浆锆石峰值年龄分别为750~800 Ma和900~1 250 Ma,两岩群的最大沉积时代相近,分别为新元古代早期(Pt_3)、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Pt_(2-3));年龄谱中都存在400~450 Ma的变质年龄峰值,两岩群在志留纪均发生角闪岩相变质,说明它们在前志留纪有着相似的演化历史。即使昆南地体和昆北地体之间在早古生代期间存在洋盆,该洋盆也不会太大。  相似文献   
9.
昆秦接合部海西期苦海—赛什塘分支洋的存在及其证据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在昆仑与秦岭造山带东、西接合部位, 通过详细填图与解剖发现海西期在苦海—赛什塘一带, 存在一条NEE向与东昆仑布青山—阿尼玛卿洋相连通的分支小洋盆, 称为苦海—赛什塘分支洋.晚泥盆世—石炭纪是苦海—赛什塘分支洋扩张时期, 出现大量似洋壳物质, 雪穷、错扎玛洋脊型蛇绿岩是该时期的物质表现, 蛇绿岩组合中的40Ar/ 39Ar年龄(368.6± 1.4) Ma, 与布青山-阿尼玛卿洋扩张洋盆形成时期相吻合.扩张形成的苦海—赛什塘分支洋蛇绿岩组合显示属于发育不成熟的有限小洋盆.扩张作用表现之一是大量记录在裂解块体岩片和结晶基底中的构造热事件, 如龙通斜长角闪岩、角闪石低温坪年龄(358.9± 3.2)Ma(40Ar/ 39Ar)、羊曲云母石英构造片岩黑云母坪年龄(387.3± 2.3)Ma(40Ar/ 39Ar)、苦海黑云斜长片麻岩等时线年龄(336± 2.2)Ma(Rb- Sr)、扎那合惹斜长角闪岩角闪石低温坪年龄(376.9± 0.9)Ma(40Ar/ 39Ar)等反映了裂解时限; 其次是侵入裂解块体岩片中的拉龙洼辉绿岩墙群辉石39Ar/ 40Ar坪年龄为398.4 Ma, 反映初始扩张始于泥盆纪.早-中二叠世分支洋发展进入俯冲消减阶段, 早期沿柴达木微陆块东南缘形成了早二叠世岛弧火山岩(264 Ma)和纳木龙俯冲型花岗岩(267 Ma), 晚期随着俯冲作用加剧, 发生中高压相变质, 并沿消减带逐步形成俯冲增生杂岩楔.晚二叠世在柴达木和若尔盖微陆块相互作用下, 发生弧-陆碰撞对接, 昆秦接合部地区苦海—赛什塘分支洋闭合, 弧-陆碰撞过程形成了晚二叠世搓卡碰撞型含白云母花岗岩和格曲组同碰撞磨拉石沉积.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变暖响应敏感,研究青藏高原近千年来环境演化过程、规律与驱动机制对预测其未来气候可能发生的变化有重要参照意义。通过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苦海沉积物总有机质相关指标[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有机碳与总氮比值(TOC/TN)和总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的研究重建了该区域过去840年来的环境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苦海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主要来自于湖泊内源水生植物。由于暖期(冷期)时黄河上游径流量较高(低),苦海水位随之升高(降低),湖泊水动力增强(减弱),浅水区沉水植物对研究岩芯中有机质的贡献率提高(降低),导致沉积物TOC、TN、TOC/TN升高,δ13Corg值正(负)偏。人类活动导致的青藏高原近50年气候异常变暖可能是~1950 AD之后δ13Corg反映的黄河上游径流量变化与重建的中国温度记录之间的关系发生转变的原因。苦海沉积物δ13Corg记录与万象洞石笋δ18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