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生物膜可以被定义为主要由着生藻类、菌类以及一些附着在水体基底的岩屑组成;凡是有微生物存在的地方就会有生物膜产生;生物膜是由微生物群体(其中有各种寄居者如固着细菌、原生动物、真菌和藻类)、非生物物质和有机聚合物基质(包括细菌胞外聚合物质、腐殖质等)组成。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10,(7):7-7
小小细菌又一次扮演了神奇的角色,这可不是浮夸和跃进的幻想。 瑞士一所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了一种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菌类,这种菌类可以让稻谷生长速度提高5倍。在瑞士洛桑大学发表的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称这种真菌菌根可以减少磷肥的使用,而且它是“纯天然的”,不会转变植物的基因。  相似文献   
3.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微生物总量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4.
Alternaria tenuis菌孢热模拟生烃试验研究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类似于地层中常见的无孔多胞孢的现代菌类-Alternariatenuis菌孢进行热模拟生烃试验,分为常温、100℃、200℃、250℃、300℃、400℃、500℃七个温度级试样,进行气体、族组分、元素、热解色谱、红外光谱、差热等分析,所获结果表明菌类也是良好的生油(气)原始母质,相当于Ⅰ型或Ⅰ-Ⅱ型干酪根,300℃-400℃是菌类热模拟产烃高峰期,菌孢的热模拟试验清晰地显示了其有机质热演化和油气形成历程。  相似文献   
5.
6.
7.
菌类-水污染生态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菌类-水污染生态学是研究菌类、污染物、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基于菌类对环境废水的处理,并且在防止生态系统的污染,充分利用菌类净化污水、监测水质等方面显示了很大优越性。菌类-水污染生态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20世纪60-90年代,菌类-水污染生态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菌类-水污染生态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污染物对菌类的影响、水污染的净化及水污染的菌类监测等3个方面。为了促进该学科的发展,要继续进行菌类的毒理性试验、水污染对菌类影响以及如何提高菌类对水污染治理效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1概述积雪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两重性,除了对各类经济活动造成危害这一消极面外,还可作为资源被人类利用。早期积雪资源利用仅局限于水资源、旅游观光资源和运动资源三个方面。近年来,积雪资源被拓广了利用范围,主要表现在:农业上用雪及其融水的低温性,在春、夏季进行喜冷性作物和菌类的栽培;在水产养殖业上,利用融雪水的低温性进行鱼苗繁殖、特种溪栖性鱼类的养殖;工业上,主要用于温差发电、太阳光发电、低温冷库、冷冻干燥与结晶、海水淡化与浓缩等.日本是经济发达国家,其积雪研究实用化趋势较强,近年来在雪资源利用方面…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塔里木盆地原油中发现的89属183种孢子花粉化石和16属27种菌藻类化石的研究,通过孢粉化石的油源对比确认中代陆相油源的重要贡献、并根据孢子花粉母体植物和藻类的生态特征讨论了油源岩形成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菌类体(Sclerotinite)在国际和国内煤岩组分分类表中都属惰性组分。通常是指那些反射率较高的真菌遗体。菌类体的高反射率一般认为是由于含有几丁质、黑色素所造成。但这种成因解释并未得到证实,相反却有荧光几丁质的发现(M.Teichmuller 1989)。我们在对海拉尔盆地侏罗系的褐煤研究后发现,低反射率的凝胶化菌类体与高反射率的丝炭化菌类体一样广泛分布。高压釜热解试验证明,不同类型的菌类体热解活性差异很大。根据这种差异,我们将所研究煤中的菌类体划分为三种类型:活性菌类体,弱活性菌类体,惰性菌类体。活性菌类体与凝胶化组分相对应,按照其光性又可分为A,B两种亚型;其他两类菌类休的光学性质可分别与半丝组分及丝炭化组分相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