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3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在落实新课程目标的课堂里,一堂课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学过程,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已经难以完全把握。有时它需要顺着学生的认识规律、思维习惯,调整教学设计,来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2.
蒋亚琴 《地理教学》2012,(23):57-58
“莫问国事,只问自我;不问素质,只问高分”,这与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目标之一,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关注学生良好社会公德素养和责任感的形成,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3.
正地理思维是人们根据思维的共同规律,认识地理事物,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揭示其内部联系,达到对地理事物规律性的认识的过程。[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的课程目标指出,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  相似文献   
4.
李桦 《地理教学》2013,(6):25-27
正一、以课程标准为准线,剖析单元目标,立足学情,厘定课时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设计的,课程目标应贯穿和体现于教学目标之中,因此,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与课程目标应该是一致的。[1]教学目标体系包括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模块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又称课堂教学目标)等四个不同的层次。  相似文献   
5.
刘波 《地理教学》2013,(13):11-13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我国基础教育课改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地理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方面首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出  相似文献   
6.
廖书庆 《地理教学》2011,(12):51-52,40
校本教材的内涵一般是指以学校的师生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素材,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这些素材构成了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具有校本性,指的是校本课程具有服务学校、依靠学校、植根于学校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论地理思维     
谷晓红 《地理教学》2011,(24):4-5,15
地理思维是中学地理界的一个常用词汇,《普通高中地理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思维在地理学界也专有论及。虽然有人可能对此概念是否存在存有疑义,认为思维有其共同的特征,没有隶属于某一学科领域的“某某思维”,但是,在中学地理界和地理学界,  相似文献   
8.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之~,就是高中地理教学“唤醒”人格心灵的价值所在。那么如何“唤醒”,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呢?  相似文献   
9.
实验教学在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学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其实,地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实验在揭示地理事物的分布、发展、变化规律中的功效也不可忽视。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方面也对地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侧重于知识目标的达成,而往往忽视对学生能力、兴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培养,因而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发现,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目前在一些新教材的课堂教学中,仍或多或少地带有过分注重知识目标而对学生的体验、感悟及创造性思维关注不够的习惯性倾向。这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目标培养上的缺失,有悖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改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