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1.
顾震年 《天文学报》2002,43(4):432-442
利用西峰市以西16km处的巴家嘴黄土剖面的上新世以来的(6.2-2.5MaB.P.)磁化率和粒重及太平洋深海沉积物资料,用不同的数据分析方法,不仅得到地球轨道主要参数中(对应于偏心率、交角和气候岁差)的0.1Ma、0.041Ma和0.023Ma几个天文周期,而且还得到了0.20Ma、0.15Ma、0.08Ma和0.06Ma其他周期,它们都在80%置信度水平以上,此外,通过小波变换表明,所有这些周期呈现出时变特性,随不同的地质年代增强或逐渐消失,这说明古气候的变化受多种古环境的影响所致,近来提出0.1Ma周期变化不但和地球轨道偏心率有关,而且可能和星际尘埃粒子沉降速率和青藏高原的隆升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影响气候长期变化只是其中一种因素。  相似文献   
2.
根据乌鲁木齐阿尾闾东道海子沉积的孢粉分析,以藜科、蒿属花粉的绝对含量和相对比值确定古植被类型,重建下游平原30Ka BP以来的古气候演变过程。表明末次冰期北疆山麓地带的相对冷湿环境,在本区孢粉组合中也有一定显示;全新世大暖期山前平原地区湖泊来水量增加,湖泊周边湿地沼泽遍布;最近500年来的植被变化与区域气候环境的干暖化趋势有关;而近100年来的植被退化、环境劣变主要是人类自身行为所致。  相似文献   
3.
A massive ground-ice body was found exposed in the headwall of a thaw flow developed within the Chapman Lake terminal moraine complex on the Blackstone Plateau (Ogilvie Mountains, central Yukon Territory), which is contemporaneous to the Reid glaciation. Based on visible cryostructures in the 4-m-high headwall, two units were identified: massive ground ice, overlain sharply by 2 m of icy diamicton. The nature and origin of the Chapman Lake massive ground ice was determined using cryostratigraphy, petrography, stable O-H isotopes and the molar concentration of occluded gases (CO2, O2, N2 and Ar) entrapped in the ice, a new technique in the field of periglacial geomorphology that allow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glacial and non-glacial intrasedimental ice. Coll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hapman Lake massive ground ice formed by firn densification with limited melting-refreezing and underwent deformation near its margin. Given that the massive ground-ice body consists of relict glacier ice, it suggests that permafrost persisted, at least locally, on plateau areas in the central Yukon Territory since the middle Pleistocene. In addition, the d value of Chapman Lake relict glacier ice suggests that the ice covering the area during the Reid glaciation originated from a local alpine glaciation in the Ogilvie Mountains.  相似文献   
4.
岷江上游叠溪古堰塞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古堰塞湖沉积物中连续的地质记录来研究区域过去气候变化规律,这一方法是继通过深海沉积、极地与高山冰芯、黄土、湖泊、洞穴石笋、珊瑚等沉积物中的地质记录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途径之后的又一新途径。反映沉积物中环境信息的代用指标有多种,其中粒度特征就是其中一种,它可以反映沉积过程中的古环境、古气候特征。通过该项研究可以建立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岷江上游叠溪地区)2万年以来的古环境古气候演化规律以及地质环境的演化规律,找到气候环境变化与地质环境演化的相关性。本文采用精细粒度分析和系统粒度分析等方法提取了堰塞湖相沉积物的粒度特征资料,并与已有的冰川湖沉积物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精细分析得到了堰塞湖相沉积物多为粉土和黏土;深色沉积物与粗颗粒相对应,浅色沉积物与细颗粒相对应的关系;并结合有机质测试发现:深色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多于浅色沉积物,表明粗颗粒土代表的是雨水充沛水动力条件好且植被相对茂盛的气候环境特征,细颗粒土则与其相反;沉积物中深浅交替的纹层厚度约为2~5 cm;这些特征与冰川湖沉积物特征差别很大,因此其代表的气候环境意义也完全不同。通过整个剖面的系统粒度分析得到了整个沉积过程的粒度变化特征,并据此结合年代测试结果将整个沉积剖面划分了7个粒度变化周期,揭示了该沉积过程中该地区经历了7次气候环境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对塔里木盆地东部塔东2井上震旦统和寒武系-奥陶系样品进行TOC和碳、氧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分析,发现该井稳定碳、氧同位素值在寒武系-中奥陶统发生明显变化,该层还赋存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其TOC值的高低可反映当时的生物产率和埋藏率.碳和氧同位素值在寒武系/上震旦统分界处正向漂移,说明正好在进入寒武纪前气候明显变冷,海平面下降.接着,下寒武统底部以碳和氧同位素值的快速负向漂移为标志,表明古气候迅速变暖和海平面大幅度上升,烃源岩TOC值也达到全井柱最高值.古气候显著波动、海平面最高及其频繁变化和沉积物高TOC是早寒武世的显著特征;而晚寒武世-早奥陶世,同位素正向漂移,暗示海平面下降,沉积物TOC也随之下降并降至最低;到了早奥陶世末,即早、中奥陶世的过渡时期,同位素又开始负向漂移,TOC又开始升高;中奥陶世,同位素强烈负向漂移,TOC又升至新高.稳定碳、氧同位素值的变化及其所指示的古气候与海平面变化,以及与TOC的响应关系,指示冰期、冰后期之交,古气候迅速变暖和海平面大幅度上升有利于烃源岩发育;同时暗示,δ13C、δ18O与生烃母质生物的有机生产率、有机埋藏率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即高TOC含量反映高的有机生产率和高的有机埋藏率;而与其同步反方向变化的δ13C、δ18O则暗示海平面较高,沉积环境属远陆海域,表层水中生烃母质生物的光合作用很强.而有机质的高产率和高埋藏率,导致海水中δ12C和δ16O被大量地固定在沉积物中.这样,就使海水中相对富集13C和18O重同位素而使海水变"重";而这种"重"海水,又导致了同时期浅水区碳酸盐沉积物的δ13C和δ18O值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
罗布泊第四纪湖泊沉积序列及钾盐资源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在我国新生代大陆沉积盆地开展区域找矿及钾盐资源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采用地球卫星遥感资料和地面调查与化学测试以及区域盐湖卤水演化环境的演绎分析等手段, 综合方法, 揭示了罗布泊盆地第四纪沉积层序和湖泊气候环境变化的基本特征与古湖泊湖水及现代湖水的饱和流结晶路线及成盐成矿演化趋势.区域盐湖卤水演化环境和地质钻探资料及相图表明, 罗布泊地区钾盐矿床的成盐矿物以钾的硫酸盐矿物为主, 并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钾盐沉积阶段(即氯化物钾盐析出阶段), 而钾盐卤水矿床却是一个积极的找矿方向.根据断裂组合及深部地质作用的分析, 这一地段是现代地质作用条件下形成的呈北东向展布的地堑构造系统, 富钾卤水蕴藏在地堑构造系统的中央断裂带内.综合分析表明, 通过地堑构造系统的中央断裂的贯通作用, 使深层卤水以及表层渗滤水向断裂破碎部位聚集, 并由于深部卤水的运动, 使深层盐岩系地层发生选择性溶解和表层渗滤水, 使浅部疏松堆积物的易溶性氧化钾溶解, 从而导致富钾卤水的富集而形成超大型液体钾盐矿床.  相似文献   
7.
庐山JL红土剖面的色度气候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庐山JL红土剖面的Munsell色度体系研究表明,红土色调、明度、彩度等特征值沿剖面呈有规律变化,随深度增加,红度加深、明度降低、彩度增高,总体呈现7次高低值相间的波动。红化率RR作为衡量红化程度的综合指标,随深度增加波动式递增,亦存在7次旋回,与土体中Fe2O3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该结论表明,庐山红土发育过程中存在热中见凉的气候波动,第四纪以来气候渐趋干凉。同时,RR曲线与C IA曲线变化趋势一致,RR高值对应于CIA高值,指示强成土风化时期,可作为反映成土环境变化的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8.
氧同位素在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分率古气候研究成为近年来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随着稳定同位素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分析测试技术的迅速提高,沉积物中氧同位素(δ^18O)日益成为一项重要的环境替代指标,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论述了氧同位素在冰岩心,黄土-古土壤以及洞穴沉积物中的应用,指出了其影响因素和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