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5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33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20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区域气候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海山  李兴  华文剑 《大气科学》2015,39(2):357-369
区域尺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的气候效应以及土地覆盖数据的不确定性, 一直是LUCC研究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基于最新的遥感资料, 采用新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4.0, 探讨了1990年至2010年中国LUCC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 中国区域LUCC使得局地气温和日较差发生了显著改变, 而降水及低层环流场变化不显著;LUCC的影响存在季节性差异, 其中, 夏秋季响应程度较大且主要体现在边界层内。就LUCC对气候影响的机理各地区有所不同, 华北地区LUCC的气候效应主要受蒸散发作用主导, 而长江流域则由反照率与蒸散发共同作用。这些结果均说明, 较短时间尺度的LUCC气候效应主要体现在其局地范围, 且在不同的季节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水稻障碍型低温冷害变化对区域气候增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春丽  李辑  焦敏  王婉昭  李晶  李菲 《气象科技》2015,43(4):744-749
利用东北地区153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水稻障碍型低温冷害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变暖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东北大部地区水稻障碍型低温冷害事件呈减少趋势,但区域性较为明显;障碍型低温冷害对关键发育期气温变化响应较为敏感,二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现为气温每升高1 ℃,东北地区冷害减少35个站次。东北地区关键发育期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但吉林西部地区障碍型冷害却随之增加,分析了关键发育期气温变率和气候变率,将其解释为局地障碍型冷害增加主要受气候变率增大的影响,逐日气温变率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2011年8月18—20日,由中国气象学会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黑龙江省气象局联合举办的"区域气候变化监测与检测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气候中心、中  相似文献   
4.
决策者和公众正在越来越多地关注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而这需要更加丰富的、区域尺度上的当前和未来气候状况的精细信息。《图集》与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一工作组(WGI)报告中其他章节相协调,评估区域气候变化的观测、归因、预估的基本信息,并建立了在线交互图集系统。《图集》包含图集章节和交互图集两部分:图集章节基于新的区域划分,评估了各区域的气候变化,重点关注地表温度和降水的观测趋势、归因以及预估的未来变化。交互图集是AR6 WGI报告的一个新组成部分,基于观测、全球(CMIP5和CMIP6)和区域(CORDEX)模式数据,以互动地图的形式提供观测和预估时间段的气候变化和归因的综合信息。  相似文献   
5.
利用CWRF(Climate-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对中国区域气候的31 a多物理集合模拟试验,分析了该模式对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的模拟效果及其对水平分辨率和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CWRF降尺度全面改善了全球模式对高原气温和降水的模拟,使气温年循环的均方根误差减小近1℃,月降水量年循环的均方根误差减小10~40 mm,同时显著提高了各月气温和降水与实测资料年际变化的相关系数,最高提升0.6;2)模式分辨率对降水模拟有显著影响,不同分辨率模拟降水差异高达60 mm(54%),模拟偏差随分辨率提高先降低后上升,转折在30 km左右;3)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气温和降水模拟影响显著,不同方案模拟的各月平均气温相差1~4℃,夏季各月降水量相差20~100 mm,其中对气温模拟影响最大的是辐射方案,对降水影响最大的是积云方案。本文为CWRF局地优化对物理参数化及水平分辨率等如何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较为真实的椭圆轨道代替了原区域气候模式中的圆近似轨道,并进行了10年模拟试验,用以了解该模式对东亚季风区气候年际变化的模拟能力,同时比较地球轨道参数计算变化对现代东亚季风气候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把模式中的地球轨道计算从圆形改为椭圆时,中国东部的降水模拟有所改进,东亚地区的温度、降水、比湿等气候要素均出现夏季降低(减少)而冬季升高(增加)的季节变化趋势,而且亚洲冬、夏季风也均有减弱.但从总体上说,现代气候状况的模拟对地球公转轨道的计算方案不敏感.通过该工作的模拟研究说明,对较短时期的现代气候模拟,地球公转轨道采用圆近似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NCAR大气环流模式CAM4.0,针对潜在植被和当代植被的分布情形进行了两组25 a的积分试验,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东亚地区地表能量平衡、水分循环和气候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以森林退化、农田迅速增加为主的当代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改变地表属性,使得东亚地区不同季节的地表反照率均明显增加,并显著改变东亚地区的冬、春季节的地表能量和水分循环.此外,当代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东亚地区大气环流也有一定影响,可引起东亚冬季风环流显著加强和东亚夏季较弱的偏南风异常.当代土地利用变化未能引起东亚地区近地面气温的显著变化,但可引起东亚北(南)部地区春季降水的显著增加(减小).  相似文献   
8.
We simulated the impact of anthropogenic heat release (AHR) on the regional climate in three vast city agglomerations in China using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ith nested high-resolution modeling.Based o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igh-quality land use data,we designed two scenarios to represent no-AHR and current-AHR conditions.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the two numerical experiments,changes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ue to AHR were quantified and analyzed.We concluded that AHR increases the temperature in these urbanized areas by about 0.5℃-1℃,and this increase is more pronounced in winter than in other seasons.The inclusion of AHR enhances the convergence of water vapor over urbanized areas.Together with the warming of the lower troposphere and the enhancement of ascending motions caused by AHR,the average 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 in urbanized areas is increased.Rainfall amounts in summer over urbanized areas are likely to increase and regional precipitation patterns to be altered to some extent.  相似文献   
9.
WRF模式对夏季黑河流域气温和降水的模拟及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DOE再分析资料驱动中尺度区域模式WRF对1999 2008年夏季(6 8月)黑河流域及周边地区气温和降水进行了模拟,并检验了区域气候模式在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模拟性能,客观评估了复杂地形条件下气候模拟的性能。气温和降水空间分布的对比分析表明,高分辨率WRF模式较粗分辨率的再分析资料能更精细地模拟出复杂地形条件下山区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征,充分体现了高海拔山区复杂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通过BSS指标对气温、降水模拟的定量评估表明,在复杂地形条件下,WRF模式可以在几乎所有观测站点提高气温模拟的准确性,也可以为复杂山区没有观测站点地区气温的空间分布和量值提供数据支持。对降水量模拟的准确性低于气温模拟,半数的站点模拟值较再分析资料更接近观测值,位于祁连山东南侧站点降水量模拟值偏大,可能与WRF模式中地形对水汽输送的抬升作用有关,也可能与观测站点对该区域的代表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的了解江门市年最大风速的变化特征,利用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测中心(ECWMF)提供的1979-2012年每天8个时次地面(10m高度)阵风后处理资料,通过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等方法,统计分析了江门市年最大风速的变化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该地区年最大风速一般介于20-30m/s,呈线性上升趋势,并在2003年左右发生了突变。(2)江门市年最大风速出现的季节主要是在夏季和秋季。(3)江门市年最大风速的时空变化存在两种主模态,他们分别可以解释总方差的76.0%和9.0%。第1模态在空间上表现为全区一致性,从21世纪初至今呈现显著的2~4年的变化周期;第2模态在空间上呈现出东北-西南反向型,同样在21世纪初期存在明显的2年和4年年际变化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